乔木、吴冷西和田家英的关系,特别是在庐山时的情况,并说专案组长是
周总理。当时我虽已50 岁,且是8 年戴罪之身,却依然少年气盛。我说,
毛主席周围的人,最危险的不是他们三个人,而是陈伯达,“我最不放心的
是陈伯达”。于是我举出事例,以为证明。但是专案办的人不让我写材料,
只答应口头转告周总理。于是我向总理写了封信。10 月间,专案组的人又
来过磨子潭一次,向我查问有关事情,并退还我给总理的信,说此信他们
不能转交。因此,11月10 日遭逮捕时,我心中明白,定是同触犯了陈伯达
有关。那时此人正红得发紫。我将这个情节告诉中组部的同志,请他们设
法找到这个记录本。果然,不久他们从陈伯达的档案中找到了。(这个记录
本上没有像其他退回的资料一样,盖印有“专办”的编号,可见一开始就
被陈伯达取走了。)
1980 年10 月到11 月间,讨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
议)草稿时,我根据这个记录本,得以将庐山会议的情况作了扼要的介绍。
当时大家对这个介绍是很感兴趣的。现在还是这个记录本帮助我完成写这
本实录的任务。
记录本的第一页记有:6 月30 日居仁堂传达:庐山会议要谈的13个问
题,只记了前5 个问题的简要内容,可能是当时觉得反正上山后会有正式
文件的,其他的就没有再记,5 个问题所记如下:
一、读书。中委、省、地委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卷。
为基层干部、公社党委编三本书:好人好事,如王国藩,实事求是;坏
人坏事,虚报浮夸,随风倒等;中央指示,加省委的一些指示。
读完要考试,在职干部要抽时间学习。不要做热锅上的蚂蚁,要做冷锅
上的蚂蚁。
二、国内形势。形势好转中,何时基本好转?彻底好转?盲目性也减少
了。
三、今年任务。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商业、运输、劳动。
四、明年任务。
五、1962 年任务,不是搞数目字,先确定方针。
(三、四、五三题,后来并为“任务”一题。)
从将要讨论的问题来看,大跃进的高温早已下降,从毛泽东到地方负责
人,大家都已冷静下来,都觉得需要很好地总结经验教训,安排好今明两
年的任务和各项工作。“人心思定”,许多指标需要进一步落实。
北京上山开会的人,主要是计委和工交各部的负责人,同乘一专列,于
7 月1 日下午7 时到武汉,随即乘船到九江。车上李富春召集工交各部负责
人开了一个短会,研究1960 年计划方针。我在发言中谈到,去年的教训在
于没有了综合平衡或有了也不起作用,“万马奔腾’都是脱缰野马。经济活
动本身有其规律,不论怎样“跃进”,也摆脱不了客观规律的制约。我还转
告了同在车上的胡乔木的有关谈论。胡乔木也谈到对综合平衡、经济规律
的意见:如天体运动,太阳系各行星绕太阳运动,有其轨道,不能失去平
衡。火车、汽车运行也有车道,规律亦如车道,车子如不按车道走,就要
出事故,特别是火车,一出轨就要造成大事故。
我同胡乔木认识较早。1939 年夏,南方局开青年工作会议,我当时在
湖南省委组织部工作,兼省青委书记;冯文彬、胡乔木代表中央青委从延
安来到重庆。开完会后,胡乔木到湖南检查青年工作,我随即调离湖南撤
退到延安,我们一直同行。到延安后,他将我留在中央青委宣传部工作。
吴冷西是我在延安《解放日报》工作时的同事。田家英在中央政治研究室
工作,有文章寄到报社,必经我手(我管评论),于是成为文字之交。在专
列上,我同胡乔木、田家英有过闲谈,主要是交换各自的看法,对1958 年
的大跃进,都基本上持否定态度。也同吴冷西有过一次闲谈。吴说,不久
前在毛主席处谈话,主席这样谈到:搞经济,我们这些人恐怕是不行了;
还说,去年是打了一次败仗;又说,沉重心情5 月后才开始好转。吴说,
主席还谈到政治家与书生问题:书生多端寡要,抓不住时机,不能当机立
断。1957 年反右时,抓住卢郁文讲的话,写了《这是为什么?》,使形势急
转。这使我想起田家英1958 年同我的一次闲谈,谈到他有次和谭震林一起
在主席处谈话,谈到经济形势和有关问题时,主席突然说起,还拍了桌子:
“只有陈云能管经济,我就不能管?”因此在火车上,我们四人的交谈中
有一共同观点:1958 年毛泽东亲自到前台来直接管经济,来发号施令,结
果碰了这么一个大钉子。这时,他自己也感觉到,应当如何来转弯了。
在“江新”轮船上,遇到陶铸,他请我们吃荔枝,谈到广东因闹水灾,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