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循私行诈,功亏一篑,致五大民族之新共和国陷于分裂之惨境,不胜祷
盼。
革命党人对陆军总长席位的要求,不但遭到袁世凯的坚决拒绝,其他
各种拥袁势力也纷纷表示反对,压迫南京临时政府让步。正当南北之间就由
谁任陆军部长问题发生激烈争论的时候,赵凤昌向黄兴和汪精卫提出,由段
祺瑞任陆军总长,黄兴任参谋长的方案。他首先给黄兴写信陈述自己的意见,
接着又打电报给汪精卫,要汪精卫努力说服南方的革命将领柏文蔚、洪承点
等人接受这一方案。
唐绍仪于3 月25 日来南京组阁,双方就陆军总长席位的争夺,仍然相
持不下。唐便致电袁世凯:因南军力争陆军总长非黄兴不可,劝袁改段祺瑞
为总参谋长。袁世凯复电谓北军亦为段力争。这时,统一党也发出艳电为袁
世凯助阵,劝黄兴放弃做陆军总长,就任参谋总长。唐绍仪又电商北军,劝
其顾全大局,一得允电,即向参议院宣布阁员名单,请求同意。
军权是袁世凯的命根子,他自然不会因为唐绍仪的电商,就会把陆军
总长的位置交给黄兴。
这一斗争,最后还是黄兴退让而终结。黄兴正式向参议院公开宣布,
他不接受陆军总长这一职务。黄兴在参议院演说,力辞陆军新任,言时声泪
俱下,故表决时多数推段。
3 月29 日下午4 时,大总统孙中山、内阁总理唐绍仪、总统府秘书长
胡汉民及各部总长国宴毕,至参议院报告新国务员名单,求其同意。6 时开
会进行投票,是时议长议员到会39 人,以得20 票者为通过。唐绍仪提出的
经双方商定的内阁名单,经参议院投票的结果是:外交总长陆征祥(38 票)
内务总长赵秉钧(30 票)陆军总长段祺瑞(29 票)
海军总长刘冠雄(35 票)财政总长熊希龄(30 票)
教育总长蔡元培(38 票)司法总长王宠惠(38 票)
农林总长宋教仁(34 票)工商总长陈其美(21 票)
交通总长梁如浩(17 票)以上除梁如浩未能通过外,其他均获通过。
唐绍仪提名汤寿潜为交通总长,遭到议员们的反对。最后,交通总长一席,
决定由唐绍仪兼任。
《临时约法》中的责任内阁制的本来精神,总理处理一切国家事务,
阁员和总理共同负责。内阁总理的人选虽由总统提名,但总理一经由议院通
过之后,全部阁员应由总理自行遴选。可是,唐内阁的全部阁员,都是经过
袁世凯所指定或同意的,由唐绍仪向参议院提出通过,只不过是形式而已。
因此,唐内阁实际上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责任内阁制。在唐内阁的10 名
阁员中,同盟会籍的阁员占有一半,即蔡元培、王宠惠、宋教仁、陈其美和
新入会的唐绍仪。从表面上看,这个内阁是以同盟会为中心的混合内阁。
但实际上,内阁中的要害部门:内务、陆军、海军、财政、外交都掌
握在袁世凯的亲信或追随者赵秉钧、段祺瑞、刘冠雄、熊希龄、陆征祥手里。
因而混合内阁的实权,却完全操在袁世凯手中。
袁世凯为了缓和南方军人的情绪,便在内阁成立的次日,发布委任黄
兴为参谋总长的命令,黄辞不就。袁世凯改任黄兴为南京留守。黄兴发表辞
参谋长暂留守南京的通电,表示:
参谋总长职任綦重,非兴材力所能胜任,已复电力辞,至两江一带军
队维持整理刻不容缓,兴纵怀归隐之志,断不敢置,未完事宜于不顾,以负
我军界同胞,已商请唐总理妥定办法,务使南方各军队布置得宜,各安其所,
俟布置大定,始行告退。
袁世凯任黄兴为南京留守,统率南京附近集中的10 余万军队,表面上
是倚重黄兴,实际上是要黄兴来替他稳定南方局势,并替他遣散南方军队。
黄兴肯接受这个委任,一方面是唐绍仪对他的请求,另方面是因为南方许多
革命党人,感到在此过渡时期,不仅需要军事和行政权力,而且需要拥有一
个民政和军政的总机关,以便保存革命力量,应付出现分裂时的非常局面。
黄兴虽然表示归隐之志,但他又不能不顾及客观形势和许多革命党人对他的
要求。
黄兴力辞参谋总长之后,袁世凯改委徐绍桢为参谋总长。徐绍桢因南
京参谋部有人竭力反对,致电力辞。最后,袁世凯请黎元洪以副总统兼参谋
总长。其实,军令、军政等实权都由陆军部掌握,参谋部并没有什么实权。
4 月1 日孙中山宣布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在参议院行辞任礼。5 日,
临时参议院议决临时政府迁设北京,4 月7 日参议院发出通告说:“本院已
议决迁往北京办公,自本月初八始休会15 天,于本月21 日齐集北京。”4
月下旬,在北京正式成立了中华民国政府。
第三十章 留守穷城
反对南京临时政府和孙中山的恶浪,一浪高过一浪,在定都之争之后,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