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同盟会会员,要求同盟会变为公开的组织。
孙中山不同意马上将同盟会改组为公开的政党。他说:“临时政府刚刚
成立,中国无所谓政党,同盟会趁革命成功之势,若及时扩充规模,改组政
党,则风靡全国,亦意中事。同人等屡以是劝,而鄙人不为稍动者,知政府
之进步,在两党之切磋。一党之专制,与君主之专制,其弊正复相等。”孙
中山反对将同盟会改组为公开党,目的是为了避免出现“一党之专制”。孙
中山的这种主张显然是错误的,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同盟会必然思想混乱,
并屡受挫折。
1912 年2 月底3 月初,中国出现了组党热潮,在涌现出来的许多政治
团体中,以立宪派人为主体,吸收部分旧官僚和从革命派中分离出来的革命
党人所组成的政团,它们的基本立场是拥袁反孙,对同盟会十分不利。袁世
凯取得临时大总统,同盟会又成为在野党。这时,孙中山、黄兴等才深感加
强同盟会的组织建设,使它成为全国性的大党,十分必要,他们指定居正等
负责改组大会的筹备工作。
3 月3 日,同盟会在南京三牌楼第一舞台召开本部全体大会,四五千人
到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黎元洪为协理,并选胡汉民、汪精卫、张
继、宋教仁、刘揆一、平刚、田桐、居正、马君武、李肇甫为干事,宣布同
盟会正式改组为公开的政党。
同盟会改组后的宗旨是“巩固中华民国,实行民生主义”。决定大为扩
张,以完成民国之最大政党,号召各地支部实力推广,以张党势。
孙中山又指定汪精卫、张继为总干事,马君武、田桐任文书,居正任
财务。
同盟会改组为公开政党后,在组织上得到迅速发展。不数月间,会员
增至十数万人,支部遍于18 行省。但是,改组后的同盟会,在思想认识上,
仍存在着严重分歧意见,会员既有激进派,又有稳健派。这两派各自利用自
己掌握的报纸,进行着公开激烈的论战。
同盟会组织迅速发展,一批官僚,政客和投机分子被拉入会内,如黎
元洪被选为协理,造成组织严重不纯,孙中山并没有觉察。他在1912 年4
月初,应黎元洪的邀请,偕同胡汉民、汪精卫等人乘船到达武汉,黎元洪派
孙武、蒋翊武乘小轮至孙中山座舰迎请登岸,黎元洪则率文武官员在都督府
门前脱帽站立迎候,他是第一次见到这位蜚声中外的革命领袖。孙中山力赞
黎元洪为中华第一伟人;黎元洪复颂孙中山功成身退,决非当今俊杰所及。
孙中山当面敦请黎作同盟会协理。黎心中不愿,但仍未置可否。
显然,黎元洪借孙中山抬高了自己在革命党人的威信,但他不久便利
用革命党人内部矛盾,去屠杀革命党人。但总的来说,同盟会改组有重大的
意义。
其地位仅次于同盟会的共和党于1912 年5 月9 日在上海张园正式成立,
它是由统一党、民社、国民协进会、民国公会以及国民党(江浙从事教育和
地方公益的学士所组织的政团)5 政团合并而成。选举黎元洪为理事长,张
謇、章太炎、伍廷芳、那彦图等4 人为理事,并选出干事54 人。
他们是立宪派达半数,因此,共和党的基本力量是原立宪派人。共和
党成立后,其本部机构与各地支部、分部迅速发展。在本部先后设置了参议
员讨论会、政谈会、政务研究部等机构,又设置交际员100 余人。共和党共
有支部34 个,其中国内支部27 个,国外支部7 个。随着组织的发展,党员
人数迅速增加,全国人数不低于10 万。
共和党的扩张方针是:在中央,努力向权力机构渗透。先后成为阁员
的有:熊希龄、范源濂、张元奇、应德闳、章宗元。在地方,参加共和党的
都督有黎元洪、蒋尊簋、朱瑞、庄蕴宽、吕公望、赵惟熙、杨增新、胡景伊、
程德全等人。
共和党以国权主义来抵制同盟会的民权主义,以国家社会政策来抵制
同盟会的民生主义。共和党与袁世凯结盟,与同盟会革命党人处处作对,想
托庇于袁世凯以发展自己的势力,待自己力量壮大后,来实现自己独立执政
的素志,或者取得与袁世凯联合掌权的资格。但这不过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
想。
民国初年,中国有两大政治力量相互对立,即以袁世凯为首的封建买
办势力、以张謇等原立宪派人为主体的共和党的拥袁势力为一方;以孙中山,
黄兴、宋教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为一方。
南京临时政府北迁之后,革命党人努力保留南京留守这个中心。黄兴
改任南京留守,统辖南洋各军。他便成立留守府,以李书城为留守府总参议,
府内设政务、军务两厅,以马相伯为政务厅厅长,张孝准为军务厅厅长,陈
嘉会为秘书长,何成浚为总务处处长,耿觐文为参谋处处长,曾昭文为军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