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当日投陆之票,岂非盲举?袁世凯得知消息,坚决反对去陆之职,当天
致函参议院,要求对阁员名单推迟表决再进行协商。次日参议院会议,同盟
会、统一共和党认为袁的信函不是正式咨文,应属无效,坚持进行投票。到
会参议员99 人,投票结果,袁世凯所提6 位阁员,都被否决。陆征祥便躲
进医院里养病,不敢再出任内阁总理,并以“无组织内阁之能力”,向袁世
凯提出辞职。
袁世凯决心施展手段来迫使参议院就范。他又玩弄软硬兼施的两手,
唆使北京军警联合会通电指责参议院只争党见,不顾国家危机,甚至叫嚷要
用兵力解散参议院,用硬的一手来进行威胁;又邀请各党派参议员60 多人
到总统府开“茶话会”,劝说参议员化除成见,同心协力,以挽救国家危亡,
用软的一手加以笼络。
袁世凯向参议院送出新的补充阁员名单:财政周学熙、司法许世英、
教育范源濂、农林陈振先、交通朱启钤、工商蒋作宾。在参议院投票表决前,
恐吓信、匿名信、传单纷纷送给各议员。其中有署名军界公启声讨议长吴景
濂、委员长谷钟秀,以及殷汝骊罪状的传单;有取得吴、谷二人头颅者赏洋
1 万元的匿名传单;有说再不牺牲党见,将以炸弹从事署名公健十人团的传
单。那军警会议公所召开特别会议,声称参议院再不通过阁员名单,就请大
总统予以解散。
同盟会和统一共和党籍的多数参议员屈服于袁世凯的压力,投了同意
票。除蒋作宾一人外其余5 人均获通过。原拟蒋作宾任工商总长一职,由刘
揆一登报声明脱离同盟会后充任。
袁世凯想让他的亲信内务总长赵兼钧接替总理,但担心不能为参议院
通过,所以只任命赵为代理总理。又声言:国务总理人选,待孙中山、黄兴
来北京后商定。
孙中山认为袁世凯此人,可以为恶,也可以从善,主张用诚意来感化
袁,争取他从善。黄兴也认为,只有停止内战,发展实业,国家才能繁荣。
他们对袁的邀请,表示“拟缓数日即同北上”。
袁世凯深知孙中山、黄兴在革命党人和全国人民中有很高的威信,对
他们采取拉拢欺骗的手段。他得知孙、黄同意北上后,立即去电表示:“得
遂夙慕,至深欢忭。”并急派蓝建枢、张昉携带他的亲笔信赴沪迎接。又派
梁士诒、赵秉钧、傅良佐等军政要人为招待员,负责迎接事宜,表现出极大
的热忱来欢迎孙、黄。
孙、黄决定8 月17 日启程北上。但是,在8 月15 日,突然发生了袁
世凯枪杀武昌首义革命党人张振武、方维的严重事件。消息传出,举国震惊。
蔡元培、吴敬恒、徐宗汉等同盟会员都认为袁世凯阴险毒辣,不足见信,反
对孙、黄北上。京津革命党人也以袁捕杀首义党人包藏祸心,致电劝阻孙、
黄北上。同盟会激进派本原就反对孙、黄北上,8 月12 日,《民权报》发表
社论说:“彼袁世凯者,专制流毒于骨髓”,已为“中华民国之霉毒”,孙、
黄北上,也决不能使袁“变种”,中华民国不去袁氏,决不会病愈。
孙中山仍以为大局混沌,力主以诚信感化袁氏。他表示“无论如何不
失信于袁总统”,力排众议地说:“他人皆谓袁不可靠,我则认为可靠,必欲
一视吾目光。”。黄兴提出暂缓启程,孙中山则决定一人去京。
第三十二章 湖北黎屠户
张振武、方维被杀,是袁世凯、黎元洪串通一气,狼狈为奸,屠杀革
命党人的典型事例。
黎元洪坐镇湖北,多次屠杀革命党人。湖北革命党人内部早有矛盾。
以刘公、孙武为首的共进会与蒋翊武为首的文学社两大革命团体在联合之
前,就存在门户之见。武昌起义前夕,为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建立了
联合总部,一起取得了武昌起义的胜利。
在初期,即革命党人组成谋略处,与旧军人、立宪派抗衡的时期,两
团体合作得较好。
但在联合总部组成中,共进会占据明显优势。在湖北军政府建成时,
掌握军政府实权的军务部部长孙武、副部长张振武,均系共进会党人。文学
社对此不满,一直存有戒心。
文学社领导人之一詹大悲成立汉口军政分府,便在蒋翊武的积极支持
下,大量安插文学社社员。在文学社社员心目中,只有汉口军政分府才可赖
以维持革命系统。他们往往不受武昌政府的指挥,而自行其是,想在汉口另
树一帜,以待将来改组湖北军政府。孙武等共进会成员也对汉口军政分府心
存疑忌,有人曾献计要取消汉口军政分府,以免所谓“尾大不掉”。
湖北军务部长孙武为了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一面打击文学社党人,
一面与黎元洪为首的旧势力相勾结,拥黎以自重。而黎元洪也需要寻找党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