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领作为代理人,于是,孙武与黎元洪的勾结日益加紧。
黄兴来武汉督师,孙武因忌妒黄兴的威信,与黎元洪为首的旧军官势
力更加紧密勾结,与黄兴对立;蒋翊武等文学社党人则拥戴黄兴。恰值黄兴、
宋教仁、胡瑛等同盟会领导人和蒋翊武、杨王鹏、宋锡全等文学社党人均为
湖南人,而孙武、黎元洪等均为湖北人,便形成了以黄兴为首的在鄂同盟会
党人与将翊武为首的文学社党人为一方,同以孙武为首的共进会党人与黎元
洪为首的旧官僚势力为另一方的两个派系之间的矛盾斗争。
1911 年10 月29 日,詹大悲看到汉口不守,同文学社员温楚珩、何海
鸣等人乘轮离鄂,去安庆,得到安徽革命党人的支援。对于詹之弃职东下,
黎元洪宣称为军法不容,孙武说是拆革命的台。詹等如果回武昌,则有被黎
元洪、孙武加之“失陷汉口”的罪名而杀害的危险。
汉口失陷前夕,受文学社拥戴的胡瑛,虽然担任了军政府外交部长,
但仍不满足个人权欲,利用文学社的不满情绪,挑唆驻汉阳的民军协统宋锡
全于11 月1 日晚,自汉阳率兵撤往湖南,造成汉阳防守空虚。湖北军政府
闻讯后,即电湖南都督将宋锡全就地正法,首级解武昌悬城示众3 日。与宋
同行的王宪章、胡玉珍等,经蒋翊武、蔡济民力保方获释。
由于宋走时佯称奉黄兴之令,时人信以为真,故宋被杀又引起文学社
不满。
汉阳失守,黄兴东下,蒋翊武任战时总司令。军务部根据第5 协协统
熊秉坤的报告称,第5 协第10 标标统、文学社员杨传连前在汉阳临战时,
私卸武装欲逃,将杨的职务撤销。
蒋闻讯大怒,函知军务部及熊秉坤,宣称欲撤熊协统之职以报之。孙
武便以军务部长名义召开会议,第7 协统领、与孙武关系密切的邓玉麟发言
说:“今军事紧急,各军皆布列江岸战斗线内,而蒋代理总司令乃欲撤熊协
统,殊属悖谬已极,将来军事必败于一人之手,安能久任此糊涂竖子耶!”
于是,孙武等决计捧出谭人凤出任武昌防御使兼北方招讨使,将蒋翊武撤职。
蒋被撤职,愤愤不平。其他文学社党人也对孙武等共进会领导人满腔恼怒。
孙武对与他意见相左的共进会负责人之一、军务副部长张振武也排挤
打击,以致势成水火。由于孙武、蒋翊武、张振武3 人之间的矛盾极为尖锐,
且都有一定的实力,3 人又分别担任军务部长和副部长,时人称之为“鄂军
三武”。随着南北议和达成协议,黎元洪日益倒向袁世凯,“三武”的政治态
度也愈益分野:孙武组织民社,支持黎元洪,反对南京临时政府;蒋翊武则
亲近黄兴,支持南京临时政府;张振武处于中间状态,但对湖北局势不满,
声言要进行“二次革命”。
蒋翊武、张振武为了与孙武把持的《中华民国公报》抗衡,先后分别
办起了《民心报》、《震旦民报》,各自抒发自己的政治意向,互相攻讦,在
湖北军政府内形成了“三武鼎立”的局面。孙武因与吴兆麟争夺北伐第一军
总司令,也发生了矛盾,总监刘公也对孙颇为不满。孙武树敌过多,除了政
治原因外,他盛气凌人,飞扬跋扈,攘功怙权,无所不至,不但排斥和打击
文学社党人,即对共进会同志也不大重视,所以同志们怨言极多。革命党人
和军政府内的不满矛头,均指向孙武一人,驱孙几成普遍要求。
黎元洪就利用大家对孙武的不满情绪,从中挑拨。若有人对黎处理的
事情不满时,他便说:“这是孙尧卿(孙武)的意思,是孙尧卿他们议妥了
让我盖章的。”他既把责任推到了孙武身上,又挑拨革命党人之间的关系,
致使党人把对军政府的不满情绪均集中到孙武头上,反对孙武的情绪终于导
致一场以“倒孙”为目标的事变。
倒孙事变的发起人是共进会员黄申芗。黄在革命准备阶段曾广泛联络
会党,并在军队中发起革命团体种族研究会,拥有会员80 余人,又联络其
他团体,总并联络军中同志500 余人。孙武自日本回鄂后,组织共进会,黄
加入,并将所联络之团体归并成为共进会的群众基础。孙武对他极为器重,
以孙中山名义委任他为大都校。但后来他一直没有被重用,武昌起义时,初
任他为民军第4 镇第7 协第14 标统带。1912 年2 月,湖北军队编为8 个镇
以后,他升为协统。但资格和能力都在他之下的高尚志却是他的顶头上司(镇
统制),他对这个委任不满,碍于面子,才勉强到军务部找孙武,谢军务部
对他的委任。未料到,孙武对他的态度非常傲慢。孙坐在靠椅上,双足俱跣,
昂然不动,慢条斯理地问道:“你来了,接到委札没有?”黄申芗已是怒火
中烧。孙武又道:“协统不小呀,你好生的干,听着没有?”黄申芗见他太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