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系列革命法令,没收了满清官吏和反抗军政府之人的家产。广州和平光
复时,旧军队并没有解除武装,龙济光军12 营、李准军6 营降卒,都原封
不动地驻扎在广州城内;驻扎城内的各路民军,没有来得及进行整顿,广州
城内军队林立,各不相属,以致司令遍地,政出多门。
陈炯明的循军进驻广州,起了一些镇慑作用,但革命秩序一时尚未建
立。
胡、陈为稳定局势,定计先巩固新军,使其居中不动,作诸军之监视。
对于陈炯明的循军军官钟鼎基、王肇基等委以重任,使军政府有军事实力对
付龙济光部和其他旧军队。对民军逐步进行整顿,委任威望素著的黑旗军首
领、原台湾“民主大将军”刘永福为民团总长,同盟会员何克夫副之,总摄
各路民军。又把民军领袖们组成“广东军团协会”,作为水陆51 军的自律团
体,直隶于军政府,以陈炯明为会长,周之贞为副会长,高剑父、刘师复、
李栖云为干事员。
胡汉民竭力笼住李准和龙济光,使其不至危害新生革命政权。胡汉民
刚上任,就照会李准、龙济光等,饬令他们照旧统辖所部,所有城内衙门局
所,均请妥为防护,共保治安,并表示饷项由军政府发给。胡、陈对李准、
龙济光部厚发军饷,每人的军饷是民军的7 倍。胡、陈的目的主要是在于缓
和旧军队和新政权之间的矛盾,采用收买办法稳住“济军”,使他们不致轻
举妄动。待正式陆军组编完毕,民军实力已压过济军时,便把济军调往远离
广州的高廉雷琼地区去。但是,胡汉民等未能对这支旧军队进行整编和彻底
改造,使龙济光得以保存旧部,后来这支军队成为袁世凯扑灭二次革命的鹰
犬。
孙中山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坚邀胡汉民立即随他去南京。
胡汉民分别致函陈炯明、朱执信等,嘱陈炯明接任广东都督,并饬令各军服
从陈炯明。已筹备就绪的广东临时省议会致函陈炯明,推举陈正式接任都督,
陈辞不受,向省议会推举汪精卫为广东都督,陈自己仅允暂任代理都督。但
汪精卫对所举,以“功成身退”为词,辞不就任。陈辞汪不就,孙中山亲自
出面,致电陈炯明,委任陈为广东都督;省议会也再次推陈为都督,但陈始
终不接受。孙中山只好委任汪精卫督粤,在汪未到任前,由陈炯明代理,并
申令:不可更辞,各界亦不可再举他人。
醉心于利禄的陈炯明推三阻四,辞不就都督职,有多种原因:其一,
武昌起义不久,部分革命党以“功成身退”来自鸣清高,汪精卫几辞都督、
刘师复高唱“不作官吏”,“不作议员”等等。陈炯明受这些处世哲学和沽名
钓誉的思想影响,且与这些人交往颇密,亦很重视个人声望;其二,广东时
局混乱,棘手问题很多,而当时北伐声浪很高,陈炯明不愿坐守广东,而声
言“素志北伐”。他请为北伐军总司令,以所部循军及他部改编,并把姚雨
平已编定之北伐军合并为1 军,乘机掌握军队,尔后地位、声誉将必更有凭
借。但姚雨平不愿受陈节制,胡汉民与朱执信商量,北伐必须立即进行,而
广东内部亦尚需陈炯明留粤整顿办理,所以,胡汉民等令姚雨平北伐,陈炯
明虽未如愿,但他的循军却因编入北伐军序列而跻身于“政府军”行列(未
出发北伐),后来裁撤民军时,这支军队也得以保留。广东北伐军由姚雨平
率领,于广州誓师出发,后转战江北,为巩固南京临时政府作出了贡献;其
三,孙中山由于同胡汉民、汪精卫共事时间长,了解比较多,因倚畀也比较
重。广东是他的故乡和进行民主革命的基地,在择人任事的问题上也特别关
注和慎重,所以,他主要寄望于胡汉民、汪精卫。只是因胡、汪或因北上需
人,或因固辞不就,才再三拉陈炯明出来,而在陈辞不受之时,孙中山和广
东革命党人还先后想捧出冯自由、朱执信、孙眉、何克夫、邓泽如、胡毅生
等人供粤人抉择。广东的革命党人才济济,陈炯明不过是个乘时而起的革命
后起人物,还不能唯一独尊。陈炯明对于这种局面不能无睹。他的固辞,实
际上是谋求进一步掌握实力,待价而估,以退为进,饲机再起。
在1911 年12 月22 日至1912 年4 日25 日,陈炯明为广东代理都督,
全权督理广东120 余天。
南北和议告成,北伐中止。陈炯明将北伐军总司令部改为广东陆军司
令部,已经编成但没有出发的北伐部队,全部改为广东正式陆军。陆军数目,
本来须设3 师,然以经费无出,仅成立2 师1 旅。改编后的广东陆军,以陈
炯明的循军为主,以反正新军为辅,这样,大多数官兵,都是陈炯明的老部
下,如师长钟鼎基、旅长王肇基、叶举、团长洪兆麟等。这些军队名义上隶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