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春秋_刘凤舞【完结】(174)

  属于军政府,实际上带有军队私属的色彩,成为陈炯明在广东营建统治的凭

  藉力量。

  陈炯明在裁撤民军方面,错误地采用残暴镇压手段。广东民军对广东

  独立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广东光复后,云集在广州的民军51 股计有15

  万人,这对反革命势力是一支强大的镇慑力量;但由于民军多数是破产农民

  和手工业工人,有些是铤而走险的绿林,有些是游兵散勇转投过来,因而他

  们既具有小农的分散性,又具有游民无产者的破坏性。

  虽然大部分民军是好的,但也有一些民军首领进城后,沉迷于嫖、赌、

  饮、吹的堕落腐化生活。胡汉民、陈炯明起初利用民军的声势,来对付清朝

  降军和防营;并成立“军团协会”来约束民军,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但是,陈炯明以他的循军为主体的正式陆军组编工作完成后,不再需

  要民军。首任民团正副总长刘永福、何克夫治事一月,显得软弱无力;换上

  老同盟会员黄世仲,黄颇能操纵王和顺、关仁甫之属,而遭陈炯明之深忌。

  同时,民军首领居功骄傲,目无军政府,同大权在握、个人野心渐次萌发的

  陈炯明尖锐对立。一部分民军以武力要挟省议会,令举孙眉为都督,明显地

  流露出对代都督陈炯明的不信任感。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陈炯明为了排除

  异己力量,采取了残暴镇压手段。首当其冲的是石锦泉和他的“石字营”。

  石锦泉绰号“石鬼仔”,广东独立前就倾向革命,为革命党人潜运武器。

  辛亥革命爆发后,他竖起义旗,成为促进广东独立的一支武装,因此,对革

  命是有贡献的。然而,石锦泉以桀骜不驯著称;入城后,更颇为骄恣,他曾

  手提土制炸弹,闯入都督府,气势汹汹,要胡汉民立即发饷。石本人还公然

  于光天化日之下在广州多宝街擅自杀人,取出人心,沿街夸耀。对于石锦泉

  这样的行为是应该予以规劝和惩戒的。

  但是,陈炯明却扩大了事态。虎门炮台截留了一批军械,这批军械是

  胡汉民主持军政府期间代民军购买的。陈炯明本来有裁撤民军的意图。他做

  了代理都督,当然不愿意这批军械落入民军之手,而想用来装备正式陆军。

  民军首领很不服气,石锦泉尤其按捺不住,竟直奔虎门,私自起用军械。这

  正好为陈炯明提供了解散“石字营”的借口。陈炯明接到报告后,马上通知

  魏邦平,派兵追赶石锦泉,将石拿获,未经审讯,即予枪决,并随即将“石

  字营”全部遣散。在布告中,给石锦泉加了许多罪名,如“屡抗命令”、“扰

  害治安,商民共愤”、“擅行缴械抢物,并敢隐匿实数,延抗不缴”等。

  石锦泉事件发生后,其他民军首领已预测到陈炯明是杀鸡儆猴,尤其

  是王和顺。在51 支民军中,王和顺的惠军实力最雄厚,对陈炯明的威胁最

  大。为了对付陈炯明的武力压迫,求得自存,王和顺与关仁甫的“仁字军”、

  杨万夫的“协字军”结成盟军,约定互相支援。

  陈炯明采取分化瓦解的手段,以重兵对王和顺的“惠军”形成包围,

  然后派出巡查队前往惠军驻扎的太平沙一带巡逻,故意寻衅闹事,挑起事端,

  惠军及其盟军“仁字军”、“协字军”被迫自卫,陈炯明乘机宣布惠、仁、协

  军“变叛”,派出整编正式陆军向他们猛烈进攻。在广州的惠、仁、协军失

  败,王和顺出走,这3 支民军被缴械遣散。随后,陈炯明又先后派出军队攻

  占黄埔炮台、虎门,惠军被全部消灭。陈炯明在进攻民军时,竟调动了龙济

  光军和降将吴祥达的旧巡防营。

  在镇压惠、仁、协军的过程中,陆兰清,李福林等民军首领、军团协

  会、演说会、各善堂负责人曾经到交火双方进行调解,但陈炯明既已得手,

  凯肯善罢干休。他召集各界代表会议,混淆黑白,硬说此举是出于万不得已,

  进攻惠军是“政府命令”,并非内讧,要求各界不要出面调停。他又发出布

  告,把冲突的责任全部推给王和顺,要求“各军民人等,不可误信谣言,致

  淆乱实情,动摇心志”。

  慑于陈炯明的声势,其他民军纷纷自请遣散。被裁民军达9 万余人,

  只有李福林的6 个营,因朱执信的斡旋,才得以保留。

  陈炯明还以“绥靖地方”为名,对各地民军进行“剿办”和屠杀。他

  派出冯国威的“威字营”围剿连阳的“复汉义军”。“复汉义军”因寡不敌众,

  尽行逃散;冯军乘胜追击,将民房烧毁,一村有民军一人,即指全村为匪。

  陈炯明又应潮州商民和外国领事之请,委任前清巡防营统领吴祥达为潮梅绥

  靖处督办,率2800 人乘英国军舰抵达汕头。

  吴祥达以宴请当地民军首领为名,将民军首领、同盟会员许雪秋、陈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