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生、陈涌波3 人当场枪杀。惨案发生后,很多同盟会员为许雪秋等通电鸣
冤,要求陈炯明惩办吴祥达。陈炯明自然不闻不问,吴祥达因而更加嚣张,
又派人捕杀了光复大埔的有功人物、三合会首领温阿拱。
民军被裁撤后,遭遇极其悲惨。多数无田可耕,无业可就,又得不到
陈炯明政府的妥善安置,于是再度沦为流民,或者混迹绿林、四处打家劫舍。
后来这些人又流落入军阀队伍。
尽管民军自身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主流是好的。一些民军将领还是
革命元老,如王和顺、许雪秋等。王和顺是1905 年广西农民大起义的主要
领导人之一,起义失败后,他亡命香港,加入同盟会,筹划和参与反清起义,
他领导的“惠军”即使在横遭陈炯明镇压时,还是举动文明,绝无乘机抢掠
情事。许雪秋也是老同盟会员,曾参与领导1907 年的黄冈起义。他们都是
革命功臣而不是革命对立面,对他们进行残酷镇压,不但挫伤了人民群众的
革命积极性,而且严重损害了新政权的形象,使群众脱离新政权。王和顺、
关仁甫、杨万夫等出走港澳后,组织“扶正同盟会”,他们推举孙眉为首领,
并派人潜入广州,从事反对陈炯明的秘密活动。只是由于孙中山及时制止,
孙眉才拒绝加入,扶正同盟会才逐渐解体。但王和顺等人由于对陈炯明结怨,
转而对革命丧失信心,投到袁世凯的怀抱,成了袁的走卒。
陈炯明镇压了民军、残杀同志,激起一些同盟会员的强烈不满,有些
人在都督府会议上公开为王和顺辩诬,大声疾呼:“今日之乱象,不是王和
顺之罪过”,“比王和顺更坏而盘踞要津而无人敢过问者,触目皆是”。但陈
炯明这时已控制了军队,有恃无恐,他凭借这支陆军,不仅加强了对广州的
控制。而且以陆军第1 师出防惠潮嘉一带,以第2 师出防北江及西江一带,
加强对广州以外地区的控制。
镇压民军,又助长了陈炯明的专擅自为,更加露出他排除异己的私心。
广东北伐出师时,陈炯明就和姚雨平为争夺北伐军统帅权而生嫌隙。后来姚
雨平北伐军为捍卫江淮、巩固南京临时政府屡建功勋,而陈炯明却一反前态,
在饷弹接济上诸多掣肘。南北议和达成后,姚雨平与胡汉民商定,拟将军队
调回广东高州、廉州一带驻防,筹建营房。因陈炯明阻挠而中辍,只好被迫
全军就地解散,仅留炮兵1 营,调回广东。该营回抵广州虎门时,又被陈炯
明派兵缴械。
专擅自为的陈炯明,除了敬畏他的师尊朱执信而外,往往不恤人言,
甚至于议会也积不相能。时人称广东有二陈,一个是陈炯明,另一个是警察
厅长陈景华,都是杀人魔王。二陈曾判决“扶正同盟会”25 名会员死刑。
他们杀人很简便,不必经过什么法律手续,抓到人,动辄就杀,有时连话都
不问,拉出门就枪毙。黄世仲和陈听香被杀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黄世仲是杰出的革命宣传家,他青年时代就从事新闻工作,1905 年加
入同盟会,曾与郑贯公创办《世界公益报》、《广东报》、《有所谓报》,宣传
革命,抨击保皇谬论,勋劳卓著。先后著有《廿载繁华梦》、《大骗》、《洪秀
全演义》、《宦海升沉录》等长篇章回小说。因他同民军首领素有联络,所以
胡汉民委派他接替刘永福,任广东民团总长。黄世仲站在公正立场上,在裁
撤军队问题上,主张“裁弱留强,合理编遣”,反对陈炯明“裁减他人部队,
扩充自己实力”。陈炯明甚为恼恨,派人将黄世仲逮捕,以“串通民军统领,
冒领军饷,私图分肥”的罪名,将黄枪决。与黄同时遇害的还有军械总局局
长香益远,说他“擅将枪械发给民军”。
陈听香是当时报界风云人物,与民军首领交游颇多,所以他主持的陀
城、公言两报,经常为民军说话,对王和顺更是多所赞赏。陈听香又很自负,
常以民意代表和政府监督人的身份自居,撰写文章,批评时政。因而深遭陈
炯明之忌。当《公言报》、《陀城独立报》、《国事报》、《人权报》等9 家报纸
先后刊登了广州燕塘新军“解散”的消息时,陈炯明便借口“事关军政,不
容捏造事实,扰乱军心”,勒令《国事报》停刊,并传讯各报主笔,拘留陈
听香和《人权报》主笔陈藻卿。陈听香不服,领衔发表《广州报界全体布告
同胞书》,指控陈炯明干涉报纸之野蛮举动,“欲借报馆以逞其大威福”。陈
炯明更恨之入骨,令法务局以“依附叛军,防害军政”等罪名,将陈枪决。
黄世仲、陈听香案,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同盟会员潘达徵写信给
陈炯明,予以责备。省议会就黄、陈案提出讨论,并向陈炯明提出质询,要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