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春秋_刘凤舞【完结】(233)

  他看到章士钊那种诚挚神态,方说出真情:“先生名曰士钊,我投文《甲寅

  杂志》,何敢与先生钊钊齐名。”章士钊见李大钊敦厚、纯朴,又有着真知灼

  见,更加有了好感。他称赞《国情》一文的观点,说李大钊是行文的高手,

  又指出《国情》文中具有政治家的远见灼识,说到此文结束处:“求国情于

  外人,窃恐此憾终难弥耳。”他有些兴奋地说:“这就把美国人古德、日本人

  贺氏著文的本意,袁大头复辟称帝的野心昭然于天下了!”李大钊有些惶恐

  不安,他十分谦和地说:“先生过奖了,过奖了!我只不过是痛感国情之危

  难,民族之厄运,说了几句坚持共和,反对帝制,以及唤醒国民,共同反对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话而已。”“这就很了不起!因为你是首次撰著论文,向国

  人发出警告的有志之士。”章士钊又问:“守常先生,昔日,你是同盟会会员

  吗?”“不是!但一直在追求孙中山先生所践行的革命理想。”“在这个问题

  上,你我是不谋而合的!”章士钊讲了自己虽和孙中山先生情好极笃,但因

  个性持重,不适于从事群众运动,未曾参加同盟会。章士钊接着说:“最近,

  中山先生提出谨防日本政府趁欧战之机,借口对德宣战,侵占我国的领土主

  权。对此,你以为然否?”“我赞成中山先生之说,但是我认为更要提醒国

  民,防止袁世凯借机卖国,达到他复辟帝制的目的!”“所见极是,令人顿开

  茅塞,望你余暇多多为《甲寅杂志》写稿。”“先生过谦了!为国为民,我自

  当尽力。”“先生心胸豁达、敏捷,今后希望常来舍下叙谈救国大事。”从此,

  李大钊同章士钊建立了友谊,李大钊也成了《甲寅杂志》的主要撰搞人。

  第十二章 狂人求师

  李大钊在读书之余,如饥似渴地寻求新知识、新主义。一年多以来,

  他在河上村夫教授的指导和帮助下,逐渐地接受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马

  克思主义就像是一块磁铁牢牢地吸着他那颗救国救民的心。

  日本军队占领了中国济南和胶济铁路一带地方,日本侵略者还向袁世

  凯政府提出21 条款,作为支持袁世凯复辟称帝的交换条件。李大钊奔走呼

  号,愤笔疾书,积极组织留日学生反对日本政府企图灭亡中国的21 条。中

  国留日学生成立了学生总会,李大钊被推选为文牍干事,负责起草讨袁、反

  对复辟帝制的战斗檄文。李大钊强烈地呼吁国人团结一心,反对日本帝国主

  义的侵略,挽救危亡中的祖国。

  正在这时,李大钊在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的同窗挚友、同盟会会员

  俞德也亡命东京,同李大钊会面,向李大钊全面地介绍了国内的政治形势。

  李大钊将留日学生总会委他写的《警告全国父老书》递给俞德征求意见。俞

  德一面仔细地阅读,一面又不时地发出几句评论:“好!这几句尤为深刻:

  中国等于自缚之春蚕,列强如争食之饥虎。? .”俞德到达东京之后,矢志

  不渝,继续追随孙中山革命,他除学习外,天天忙于筹借讨袁经费,暗自购

  买讨袁军火。

  1914 年11 月10 日,《甲寅杂志》发表了陈独秀的《爱国心与自觉心》

  一文,这篇文章约4000 字,结构严谨,文笔洗练,观点鲜明。陈独秀的这

  篇文章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章士钊说:“读者大病,愚获诘问叱责之书,累十余通,以为不知爱国,

  宁复为人,何物狂徒,敢为是论。”那么,陈独秀在《爱国心与自觉心》中

  说了些什么呢?陈独秀说:“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国人无自觉心者,

  其国亦殆。二者俱无,国必不国。”这些话自然能被一般读者所理解。关键

  是陈独秀对爱国心和自觉心的分析和阐述,以及由此而得出的结论。

  陈独秀说,中国人把国家看作与社稷齐观,爱国与忠君同义,而人民

  不过是那些缔造大业、得天下者的“牺牲”品而已,并无丝毫的自由权利与

  幸福。欧美人看待国家与中国人不同。他们把国家看作为国人共谋安宁幸福

  之团体。人民之所以要建立国家,其目的在保障权利,共谋幸福,这才是立

  国的精神。所谓爱国者何?爱其为保障吾人权利谋益吾人幸福之团体也。如

  果不懂得这个道理,那么“爱之也愈殷,其愚也愈深”,爱国适以误国。

  所谓自觉心,除了懂得立国的目的,还要了解自己的国家在当前世界

  政局中所处的情势,不知国家的目的而爱之者,如是时世界大战中的德国人、

  日本人,他们的爱国心乃为侵犯他人之自由而战者也,这不是爱国主义,而

  是帝国主义、侵略主义。不知国家之情势而爱之者,如朝鲜人、中国人等,

  皆是也。

  中国面临着被列强瓜分的危险,而中国本身却法日废、吏日贪、兵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