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
蒋介石知道冯玉祥喜欢受人吹捧,于是就投其所好地说:“希望大哥首
创入京供职,以后中央的事务,我当一切听大哥的。只有大哥先到了南京,
接受了中央的职务,阎、李他们便不敢不来,大一统的新中国等于是大哥造
成了? .大哥只要到了中央,绝对办到一律平等待遇,第一集团军吃什么,
第二集团军也吃什么!”蒋介石随即补助冯部一部分军饷。所以冯部从7 月
份起,每月将官可领到60 元、校官40 元、尉官20 元。蒋的甜言密语加上
补助军饷,使冯就范了。他一面要属下将领不要只重视地盘,一面接受了行
政院副院长和军政部长的职务,并到南京供职。蒋把冯骗到南京后,却不肯
实现军队待遇“一律平等”的诺言。冯为军政部长,却连查看军需署帐目的
权力也没有。
冯玉祥既要防范蒋介石消灭异己,又幻想能够和蒋合作共事。但是,
尽管他采取捧、拉蒋的办法,结果都无济无事。
张作霖被炸死后,奉系军阀一直封锁这一死讯。这一天,张学良化装
成士兵从邯郸前线秘密回到沈阳。
第七章 东北易帜
张学良返沈后,并没有立即为其父举办丧事。为了掩人耳目,以张作
霖名义发出“奉天省长公署令特派交涉员”电,电报发出后,使内外不知详
情的人,都认为张作霖还没有死,就连日本特务机关、驻奉天总领事馆的人
员也都摸不清底细,满腹狐疑,如坠十里雾中。
对于张作霖的继承人问题,奉系军阀的“老班底”和旧派军人都认为
张学良过于年青,缺少统治经验,难以驾驭,因此,一致推让张作相为”东
北王“;但是另外一派,新派军人,特别是留学日本的一些军官,都拥护野
心早已锋芒毕露的杨宇霆接班。双方几争不下,最后还是素称稳健的张作相,
看在过去同张作霖相处的面子上,认为继承张作霖的最合适人选是张学良。
他说张学良少年英俊、干练有为,这样做可以理服人,可以团结东北的各方
面人士,以应付当前比较困难的内外局面。他坚决辞去了让他接任张作霖的
请求,力推张学良承担重任,并表示愿意竭诚辅政。同时,他还主动说服了
旧派军人同意自己的主张,使认为接替张作霖非自己莫属的杨宇霆,也只好
对此表示赞同。
于是,张学良在6 月20 日发出“张学良任奉天军务督办就职通电”后,
于次日,由奉天省长刘尚清公布张作霖因伤重医治无效逝世的消息,并为张
作霖发丧。
7 月2 日,三省议会联合会推举张学良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兼奉省保安
司令。当天,张学良在沈阳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职。
张学良于1901 年生于辽宁台安县,是张作霖长子。自幼在家乡学习“四
书五经”,受过封建伦理教育。其后,进入洋学堂学习历史、地理和英语等
知识,开始接受一些资本主义思想。1915 年,其父升任27 师师长驻沈阳,
他亦随之赴沈。不久便同于凤至女士结婚。1919 年3 月,入东北讲武堂炮
兵科学习,同年7 月毕业,晋升炮兵上校。从此后,他一直活动于东北军中,
经历和参与了连绵不断的军阀战争,张学良出身于绔绔,青年时也沾染上鸦
片嗜好,但在长期戎马生涯中,特别是在与挚友郭松龄相处的日子里,深受
其影响,改掉了吸鸦片的恶习,并振作起来。
冯玉祥、李宗仁等在张作霖被炸死之际,曾主张即刻挥师出关,乘胜
追击,彻底解决奉军,蒋介石坚决不同意。他认为日本人久欲侵入东北,一
旦战事爆发,必不可收拾,济南事变可为前鉴。又认为张学良非张作霖,他
早有厌恶战争、统一国家之思想,可以用和平手段解决东北问题。于是蒋介
石便派方本仁、白崇禧派何千里去沈阳,一是代表国民革命军吊唁张作霖之
丧,借以表示同情张学良的处境,并表示无进军东北之意;二是谋求和平统
一途经,即或一时因日本掣肘,暂难换旗,亦应使双方军队不致发生误会、
引起冲突,并设法先行恢复平奉铁路交通;三是希望奉方让出热河地盘,由
方振武去任该省主席。
张学良接受了南京政府的条件。
日本方面期望能在东北找出一个同他们合作的代理人,这个人可以是
杨宇霆,也可以是溥仪。他们在沈阳制造暴乱事件,以此作为借口,实行武
装占领东北,同时鼓动张学良在东北宣布独立。日本派前驻英大使林权助去
奉天,会同奉天总领事林久治郎,名为吊唁,实则设法对张学良施加压力,
阻挠东北和南方谋合。张学良同他们谈话时说:“我是中国人,所以我的想
法当然是以中国为本位;我之所以愿与国民政府妥协,是要完成中国统一,
实行分治合作,以实现东三省一般人民所渴望的事。我的决心,以东三省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