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的意志为依归,我不能违背三省民心而有所为。”张学良把同日本谈话的
情况及时告诉方本仁、何千里,并表示忿懑难堪之状。他激动地说:“这不
是人受的,我他妈的成了吊总司令了。”随之以手支额,泪涔涔而下。
方、何亦为之动容,对张深表同情,并认为日本对东北的野心难测,
易帜之事当然不能操之过急。张愤以拳击桌说:“我没可说的。你们相信我
张学良不会甘当亡国奴的。”张宗昌、褚玉璞与日本人勾结,他们率领的直
鲁军于津浦线溃退后,张宗昌向张学良提出班师回奉、整顿军队的要求,并
要求为他划出永久驻防区,企图强占东北。同时,他还伪称,要将部队开出
关外,为张作霖报仇。
张学良对张宗昌、褚玉璞等人的蓄有贰志,早有察觉。当张宗昌、褚
玉璞于8 月3 日率部向东北军发起进攻时,东北军立即奋起反攻。经过几天
的激烈战斗,消灭了张、褚所部的直鲁联军。张宗昌狼狈地乘飞机逃往大连。
杨宇霆在滦州于8、10 月间两次同白崇禧相见。2 人密谋推翻张学良,
以杨取而代之。
事后白崇禧将此事密报蒋介石。不料,此时蒋正积极争取张学良实行
东北易帜,便将此事转告张学良。此事当然引起张学良对杨宇霆不满,也加
深了两人之间的矛盾。
日本政府拟拨款6000 万元,借给张学良以整理奉票,试图以此为诱饵,
拉拢张学良,反对东北易帜。张学良很气愤,他在大元帅府中愤恨地说:“日
方欺我甚,誓必易帜,即死于青白旗下,吾亦甘心。”10 月28 日,张学良
在沈阳召开会议,研究易帜和裁军问题。决定以先不在东北设国民党部为条
件而易帜。张学良已把北伐战争中截获的客货列车200 辆,车头10 个交给
国民政府。11 月12 日,平奉铁路开始通车。
东北人民对于易帜一事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纷纷举行活动,强烈要求
张学良早日实现易帜。
12 月中旬,国民党政府派张群、吴铁城、李石曾,方本仁到沈阳,送
来旗帜和任命状。12 月29 日,张学良举行易帜典礼,宣布易帜。东三省在
29 日夜改悬青天白日旗。张学良向全国发出“易帜通电”,说:“自应仰承
先大元帅遗志,力谋统一,贯彻和平,已于即日起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
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伏祈诸公不遗在远,时赐明教,无任祷盼。”12 月
31 日,南京国民政府正式任命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张作相、万
福麟为副司令,任命翟文选为奉天省政府主席,张作相为吉林省政府主席,
常荫槐为黑龙江省政府主席,汤玉麟为热河省政府主席。
至此,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历史宣告结束。全国表面的统一得以完
成。
此后,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通过了《全国编遣会议条例》。蒋介石提出
全国共编50 个师的指标(东北除外),供大家讨论。在第一次非正式的编遣
会议上,冯玉祥首先提出一个编遣准则,即“强壮者编,老弱者遣;有枪者
编,无枪者遣;有训练者编,无训练者遣;有革命功绩者编,无革命功绩者
遣。”冯的第二集团军应编的标准样样俱全,应编的占多数,应遣的占少数。
何应钦问冯:“那么你打算编多少?”冯应道:“多少还不敢说,在4
个集团军里总该占第一位吧。”蒋介石很不高兴,哼了一声说:“那你就提个
方案吧!”在第二次非常正式会议上,冯提出了一个方案,倒有点客气,没
敢占第一位,而是和蒋介石拉平,即第一、二集团军各编12 个师,第三、
四集团军各编8 个师,杂牌军编8 个师。然而冯案一出,李宗仁、阎锡山就
齐声反对。蒋介石没有表示可否,只说:“以后正式会议时再解决吧。”李宗
仁讥冯说:“当了军政部长便洋洋得意,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可笑不
可笑。”其实,冯案被否决早在蒋预料之中,蒋之怂恿冯提出方案,只是为
瓦解冯、阎、李阵线而设下的一个圈套而已。现在李、阎既不同意冯的方案,
蒋便示意阎再考虑一个方案提交会议讨论。何应钦向阎转达蒋的意见说:“蒋
先生希望阎先生也提一个方案。蒋先生意思希望在4 个集团军的辖区之外,
再加上1 个中央区,最后请阎先生在方案上一并提出。”阎考虑了片刻,说:
“我可以准备个方案,但加上中央区这个问题由我提出,似乎不甚合适,如
果蒋先生提出来,我一定首先赞成。”阎召集部下,几经研究,便搞了一个
方案,写成书面文字,交给何应钦,即第一、二集团军各编10 个师,第三、
四集团军各编8 个师,其他非正式队伍编6—8 个师,其余6—8 个师由中央
处理。
1929 年1 月,全国编遣会议正式召开,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