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德别墅。“夜虽然深了”,弗里德林·瓦格纳回忆说,“他总要跑到孩子们
的屋里来,给我们讲他冒险的吓人的故事。我们..听得毛骨悚然。他还让
我们看他的手枪。枪,他当然是随身携带的——很小,可藏在巴掌里,但能
装20发子弹。”然后,他就对孩子们说,他眼皮下的那两个疤痕是打仗时
被毒气伤的。
在万弗里德,人们叫他“乌尔夫”。大家都喜欢他,连新买来的、见生
人就吠的刚毛猎犬也喜欢他。特别是孩子们,他们全爱他。“他好像有特殊
引力..不花什么力气就能将他们吸在身边。对我们说来,他的生活是迷人
的,因为与我们的生活不同——好像是故事似的。”
7月18日,他的著作第一卷由埃赫尔出版在慕尼黑问世了。根据阿
曼的建议,书名被改成《我的奋斗》,即他给自己的日记取的名字。销路是
好的,至1925年底,已售出10万册。但出版时以及此后,《我的奋斗》
却遇到批评,被认为写得很糟,既华而不实又过于夸张,读起来像有政治味
道的何拉西奥·阿尔吉尔的小说。甚至连它的副标题“算帐之时”也是小说
式的。即使如此,对一个青年个人政治信念的第一人称式的详尽阐述(虽然
为自我服务),却也使读者洞察了席卷德国全境的人民运动的浪潮。
自出狱以来,由于忙于党的政治事务,希特勒的反犹谩骂暂时被掩盖
了。这本书是阐述这种感情的渠道,而他也将这主题发展到了新的高度。他
开诚布公地讲明,他个人生活及其政治生涯的中心就是对犹太人的仇恨和恐
惧。在描述他在帕斯瓦尔克双目失明那一章 的末尾,他提出了挑战:“对
于犹太人,除了给一个斩钉截铁的回答‘不是、就是’外,无可讨价还价的。
不过,我决心做个政治家”等。一旦当上政治家后,他的任务就是用残酷的
方法解决犹太人的问题——且以上帝的名义。“所以,本人相信,本人击退
犹太人的行动是代表造物主的,本人干的是上帝的工作。”由于德国种族主
义在军队的增长,《我的奋斗》的有关章节在军队中受赞赏,而本书的作者
就是反对国内外敌人的斗争的化身。
(3)
希特勒肯定明白,让格里戈尔·斯特拉塞尔在德国北部全权组织纳粹
党是危险的;他越是成功,便越是一个危险的政治对手。斯特拉塞尔虽然反
犹,却不反动,他的政治哲学可追溯至史本格勒及战时前线的社会主义,其
基础是无产阶级的领袖必须是军人这个中坚原则。
他是国社党左派的典型,这就使他在重新组织革命力量方面的作用特
别突出。他身强体壮,为人友善,既能运动群众,又能动员个人;所以,到
那年夏末,他给运动带来的繁荣已超出了希特勒之所料。在某些地区,支部
的数目已增加了一倍甚至两倍。这大都由于斯特拉塞尔对工人阶级吸引力及
其不受慕尼黑之独裁领导者控制。
9月初,反南方的斗争在哈根举行的党的会议上公开化了。会议是由
格里戈尔·斯特拉塞尔召开的,其目的在于南北联合以反对慕尼黑的官僚政
府。会议参加者天真地希望,他们能把元首从反动的巴伐利亚顾问手中挖出
来领导德国,使德国永远成为革命的人民国家。斯特拉塞尔的纲领获得通过。
代表们投票赞成联合,以求得组织上和在宣传工作中的高效能。
代表们也批准发表一系列的文章以阐述具有纲领性的政策——包括近
乎于国家布尔什维主义的经济改革在内。编辑则由一名才华横溢的29岁青
年约瑟夫·戈培尔担任。戈培尔替下了做事慢条斯理的希姆莱,当上了斯特
拉塞尔的秘书。他身高只5英尺多一点儿,体重也只百磅余。此外,他细小
的身躯又遭小儿麻痹症的摧残,有只脚变了形。幸而戈培尔有各种天才:他
的文章文笔流畅;体格虽然弱不禁风,但在讲台上却是一代枭雄:引人的男
中音,富有表达力的手势,一双引人的黑黑的眼睛。
戈培尔出身于莱茵河上一个信奉天主教的小资产阶级家庭,身上打的
烙印是学术而不是家庭或教堂。形成他的性格最重要的地方是慕尼黑大学,
就是战后许多丢掉了幻想的军人成群拥去的那所大学。由于有一只脚畸形,
他免服兵役,但他心目中的英雄却是一位身材高大、人材出众的理查德·弗
里斯格斯——此人是个和平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他给戈培尔灌输的理想
却在他尔后的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弗里斯格斯还将他介绍给了多斯托耶夫
斯基,后者的神秘主义思想也鼓舞了年轻的戈培尔。
戈培尔被调往海德堡。1921年,戈培尔获哲学博士学位,并离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