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从乞丐到元首_[美]约翰·托兰【完结】(73)

  当她再不能启口!

  希特勒自己承认,年轻时他是个遁世者,不需要与人交往,但在战后,

  他“再不能忍受孤独”。虽然他的小屋是孤独的避难所和牢房,但他在慕尼

  黑的自助餐馆里,沙龙里,咖啡馆里和平酒馆里过着另一种生活。他是威查

  德餐馆(与人民戏院相邻),卡尔顿茶馆(在布里安纳大街,是上层人物的

  会面场所)和赫克餐馆(位于加勒利大街)的常客。他常在赫克餐馆留座,

  在平静的角落里一坐就是几小时。他就是这样观察他周围的生活的。

  每逢星期一,他总是在纽迈埃尔餐馆与他的心腹会面——该餐馆是个

  老式的咖啡馆,位于彼得广场拐角处,与维克图阿利安市场相邻。这是个长

  形的屋子,墙上镶有木板,凳子是固定的。在这里,在留给常客的座位上,

  他常将自己的最新想法告诉他的追随者(许多是中年夫妇),听听他们的反

  应。也是在这里,他们一边吃着经济的晚餐(有些是他们带来的),一边闲

  聊和说笑。

  其他的夜晚,他总是在弗朗兹·约瑟夫大街底特里希·埃卡特的家中

  度过。“他家的气氛多和睦呀!他是怎样照顾他的小安娜的呀!”安娜,其实

  叫安纳尔,是他的管家。自与妻子分居以来,他一直与她同居。在这些日子

  里,最常与希特勒在一起的也许是他的新助手汉夫施坦格尔。他常将希特勒

  介绍给诸如威廉·巴雅德·哈勒(威尔逊总统在普林斯顿大学时的同班同学,

  赫斯特报业欧洲之主要记者)和威廉·冯克(他的沙龙吸引了许多民族主义

  富商)那样的重要人物。他常与汉夫施坦格尔一起,参加埃尔莎·布鲁克曼

  太太的晚会。

  她出身于匈牙利的一家豪门,嫁给一出版商为妻,对希特勒这位政界

  的新秀印象极深。

  她的生活水平使希特勒头晕目眩。

  在往访贝希斯坦的居室(在慕尼黑一家旅馆内)后,他对汉夫施坦格

  尔说,他穿的那身蓝衣裳使他很不好意思。贝希斯坦先生穿的是晚宴服,仆

  人们皆穿制服,晚宴前喝的全是香槟酒。“你还没看见他的浴室呢,连水温

  都可调节。”

  汉夫施坦格尔成了荻埃尔大街那间小房子的常客。一天,希特勒叫他

  到过道上去(那里有一架钢琴)弹点儿什么,好“让他安静安静”。汉夫施

  坦格尔发现这架老掉牙的大钢琴尽走调,但还是弹了巴赫的一首遁走曲。希

  特勒不住地点头,其实是心不在焉。之后,汉夫施坦格尔弹奏了《诗乐会会

  员》的前奏曲,他一边弹奏,一边希望这架老钢琴别在他的重击下散架子。

  他弹奏时,“满带李斯特的架势,还带着浪漫的姿态”。希特勒听得兴奋起来,

  在狭窄的过道上走来走去,还在那里比比划划,好像在指挥管弦乐队。“这

  首曲子弹起了他的精神,待我将终曲弹完时,他已兴高采烈,一切愁闷全都

  无影无踪了。”

  汉夫施坦格尔发现,希特勒能将《诗乐会会员》“倒背如流,还能用奇

  特的振动音吹口哨,将每个音符吹出来,且音调和谐”。在这小小的过道上,

  几乎天天都在开音乐会。希特勒不喜欢巴赫和莫扎特的作品,比较喜欢舒曼、

  肖邦的作品,还有理查·施特劳斯的某些作品。他最喜欢的是贝多芬和瓦格

  纳的作品。他“能真正理解和欣赏”瓦格纳的作品。对汉夫施坦格尔演奏的

  《崔斯坦》和《罗安格林》的各种多姿多彩的版本,希特勒真是百听不厌。

  由于受汉夫施坦格尔作风的感染,希特勒把他当作值得炫耀者介绍给

  他社交圈里的所有人。“他将其他人关在水泄不通的房内,不告诉他们他去

  何处或与谁谈过话,”在他未发表的回忆录中汉夫施坦格尔回忆道,“而把我

  拉出去,走家串户,把我当作他的乐师,让我演奏钢琴。”一次,在摄影家

  汉利希·霍夫曼家中,他演奏了哈佛大学足球进行曲。他解释说,拉拉队的

  头头们和奏进行曲的乐队能使群众激动,甚至令他们歇斯底里地呼喊。希特

  勒的兴趣很快便起来了。于是,汉夫施坦格尔便用钢琴示范,说明德国的进

  行曲可以根据美国音乐快活的节拍进行改编。“不错”,希特勒一边喊,一边

  上下比划,活像是个鼓乐队指挥。

  “眼下我们就需要这点。好极了!”

  汉夫施坦格尔用这种体裁给冲锋队的乐队写了几首进行曲,但他最重

  大的贡献还在于将哈佛之《打,打,打》改成《万岁,万岁!》

  沉夫施坦格尔住在施霍宾,与1914年希特勒求学的那所大型学校

  遥遥相望。希特勒是他的常客。或许,最吸引他的是汉夫施坦格尔的老婆赫

  仑纳。她是德国血统的美国人,高个子,头发、皮肤、眼睛均为褐色,非常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