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罗索夫和普罗斯科拉亚科夫所取得的突破以来,科学家们已经破译了所有玛雅文
字中的80%以上,对玛雅文化和社会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现在我们知道了古玛雅世界并
不是一个单一的统一王国,而是由许多相互对立的小国和城邦拼凑而成,多数时间它们
都疲于相互征战而不是相互联合。这批咄咄逼人、穷兵黩武的城邦却有共同的宗教,在
玛雅人的宇宙观中,人类社会十分危险地介于魔鬼的下层世界和神的上层世界之间,战
战兢兢,随时可能遭受毁灭性力量的打击。为了不让这些毁灭性力量降临,他们诚惶诚
恐,对神诚心侍奉,包括用牲口和人祭祀。于是出于宗教原因和胜利者力量的炫耀,战
俘常常遭到杀戳。玛雅宗教仪式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血祭——祭祀者以一种极为痛苦的
方式献出自己的鲜血,因为他们相信只有让神祗感到满意后宇宙才能运转得井然有序,
有些雕像就塑造了国王和王后在自己身上放血时的情形。
当时,斯蒂芬斯和加瑟伍德眼中的科潘是许多被丛林覆盖的城市中第一个被发现的。
对于当今世界了解玛雅文明,它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正是由于科潘的许多石碑和碑文为
碑文研究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丰富材料,他们才得以成功地破译玛雅文字,从而打开了
玛雅政治和历史的卷宗。虽然说科潘的考古和探察工作已经进行了整整一个世纪,重要
的发现仍然不断地出现。
1989年,一队洪都拉斯和美国的联合考古小组成功地在科潘发掘了第一座皇家陵墓。
墓体掩藏在大金字塔的石阶梯之下,被埋葬者是个中年人,随葬品中是科潘有史以来所
发现的最丰富的玉器装饰品和耳饰收藏品。墓里发现的彩陶和其它线索提示了被葬者的
皇家身份,可能是国王灰色美洲虎的小儿子。1992年宾西法尼亚大学的考古队又在同一
金字塔的中心部份发掘出另一座皇墓,被葬者可能是科潘6世纪时的一位国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2年宣布科潘为世界级文化遗产之一;这使联合国可以提供
经费来保护废墟遗址免遭文物盗贼的荼毒和自然力量的侵害,同时能为进一步的研究提
供经济援助。两年之后,洪都拉斯政府宣布科潘成立国家考古公园,并且筹备一个考古
博物馆,于1996年对公众开放。虽说废墟遗址已发掘了许多,然而在未来的几十年里,
考古学家和碑文研究人员仍有很多实地工作要做。一个世纪以前,斯蒂芬斯和加瑟伍德
面对科潘的神秘赞叹不已;一个世纪以后,科潘仍然是一个谜,还有许多秘密等待人们
去打开!
第五章 查科峡谷(Chaco Canyon)印第安人的古老屏障
1888年,一位科罗拉多州的牛仔因寻找被风雪驱散的牛群,来
到查科峡谷并发现该遗址,不料这一意外收获却揭开了北美古
印第安人生活的秘密。
为什么历史的重复总是以悲剧开始?
一一哥德《浮士德》
19世纪40年代末期,美国政府打算在新墨西哥州的西北部实现两个目标:其一就是
要降服那伐鹤印第安人。他们仍在自己部落的领土上抵抗着白人的定居;其二是想在那
边崎岖的地表上找到并绘制出一条好的路线,以利于军队的运输,保证白人的定居和铁
路的最终修通。
为了达到第一个目的,美国政府于1849年夏季派遣了一支由一个上校统帅的部队,
从圣达非城出发。为了实现第二个目标,部队指令杰姆斯·亨非·曾参上尉随军出征。
曾参是美国陆军地形测绘大队的成员,该测绘队由精锐干练的测绘家和地图绘制家组成,
并在美国西部的开发探险中一直担当着领头人的角色。同曾参一起出征的还有弟兄两个,
哥哥叫理查德·肯,弟弟叫理查德·尼德。兄弟俩都是绘画艺术家,他们的工作是帮助
曾参绘图和作圆。
这支特遣部队从圣达非向西北进发,尾随那伐鹤印第安人,进入他们沿着查科河在
峡谷里的藏身之地,并击败了他们。休整数天之后,部队挥师向西,进入了今天亚利桑
那州东北部,准备攻击那伐鹤印第安人另一个重兵把守的据点。这一次,特遣队再塑辉
煌。可是曾参和肯兄弟俩对这些交火并不怎么感兴趣,而是沉湎于周围的环境之中。他
们分别在查科峡谷和且里峡谷的谷底和谷壁上发现己风化的,由巨大暗红色石头修成的
建筑,它们和周围的环境色泽融为一体。随着这次出征,他们有了许多惊人的发现,完
成了19世纪众多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中的一件——他们碰巧踏上了美国土著居民的古居地,
今天的考古学家称这些土著居民为安纳沙兹人。
这些古居遗址不同于曾参上尉从前见过的任何东西,特别是查科峡谷里的遗址,对
曾参来讲,简直就是一次令人震惊的发现。查科河水在贫瘠的沙岩质高原上冲凿出一条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