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整整37年时间建成。建筑所用的数以百万计的砂岩石块,是用木筏从25英里之外的采
石场运来的。
像吴哥殿一样,吴哥寺的设计也是按照曼荼罗墙围广场的模式。方形广场的4个角
上,各有1座石塔;在中央,屹立着1座更高的石塔(200英尺)。这5座塔象征着山的5
座山峰,该寺庙上的雕刻描述了守护神毗瑟搅拌“银河”的情景,以及《摩呵婆罗多》
和《罗摩衍那》这两部古代印度教梵文叙事诗中的画面,吴哥寺原来是专为守护神毗瑟
修建的。后来转变成为佛教寺庙时,这位居中的守护神像被一尊佛像代替。其他寺庙分
散在吴哥殿和吴哥寺的中间或其周围。其中有Taprohm寺,该寺庙是献给阎那跋摩七世
国王的母亲而兴建的。根据碑文,该庙曾一度住着5000多位牧师、舞蹈家以及其他官员。
他们都是专程来到这里和追忆这位国王的母亲的。这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寺庙,塑像前面
供奉着数以千计的钻石、珍珠和其他宝石、大量的金银、以及2000多件雅洁的服饰。然
而,所有这些豪华供品在很早以前就不翼而飞了。是法国文物保护者Taprohm寺完好无
损保存下来。无花果树和木棉树早已布满这座石建筑,文物保护者只有先除去树木,才
能使寺庙完全摆脱它们的侵扰,所以,在文物保护工程起步时,他们就以这些树根,树
藤、火蚁对此寺庙的威胁为例,说明这座珍贵遗址目前所处的困境。
古都吴哥的最大特征是:它有两个长方形人工湖。此湖称为Taprohm寺,位于吴哥
殿两边。西边这个湖,宽1英里多,长近5英里;东边这个湖,稍微小一点。考古学家们
过去认为,这两个湖最初是采石场。工人们从这里采伐基石建造吴哥古都,修筑整个高
棉的公路。然而今天,这两个湖已成为水库,可能象征着围绕着梅鲁山的,具有神话色
彩的湖泊。
“水”是古都吴哥生活的一大特色,在这座城的建筑设计上起了重要作用。寺庙周
围有护城河与水池,不是用于保护,而是用来辉映寺庙,通过寺庙的水中倒影使它显得
更加雄伟、圣洁,在水道上,有精巧的灌溉网络将附近河水汇集到湖中,然后分流到吴
哥整个地区。后来,灌溉渠被堵塞,一些池子和水库干枯;然而,在古都吴哥的辉煌岁
月里,这样的水利工程使多达100万居民受益菲浅。设计精巧的水利网络给高棉人带来1
年2~3次的水稻丰收。
现代社会对古都吴哥施加的压力,与过去数世纪对古都的忽视所造成后果相比,一
样严重。柬埔寨1953年取得独立后,法国文物保护工作者仍负责着对古都吴哥的保护与
研究工作。吴哥成了旅游胜地,豪华宾馆比比皆是。但在1970年,柬埔寨陷于内战,旅
游业停止,外国文物保护工作者不得不离开这个国家。1979年,越南军队入侵柬埔寨,
一直控制柬埔寨长达10年之久。
70年代和80年代,吴哥城区一直是各派力量交战的地方。传至外界的消息说,枪炮、
手榴弹、野蛮破坏文物者,正大肆践踏着珍贵的文化遗址。越过边境进入泰国的难民是
这样描述那些毫无戒备的遗址是怎样遭到大规模抢劫的:“塑像的头被砍去,雕刻墙板
被锯走;然后被走私者拿到黑市上出售;这样珍贵的文物最后落到肆无忌惮的私人收藏
者手中并流落到海外。”
1986年,越南人让印度一支文物保护队回到古都吴哥。这些人开始用化学药品清扫
遗址上的地衣苔藓,然后用乙烯树脂化合物涂抹在遗址文物表面,试图阻止它们再生长。
这样的作法在全世界文物保护者中引起一场大争论,其中一部分人认为:印度人的这种
作法是在帮倒忙,得少失多!
1989年,越南人撤离柬埔寨,联合国开始协调柬埔寨国内各派政治力量,建立联合
政府。90年代初,这个国家恢复了一定的秩序。许多国家的考古学家,文物保护工作者、
旅游者又开始涌人古都吴哥,他们发现,虽然战争与战争中肆意破坏文物的暴行给古都
吴哥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例如雕塑被子弹打得粉碎,塑像上涂满油漆等;但是战争
停止后,丝毫未减的文物掠夺风,给古都吴哥带来的破坏更加严重。
人类学家拉塞尔·锡俄康在1993年参观古都吴哥后,哀叹道:“文物盗窃者对古都
吴哥的掠夺真是太残忍了!可以说,几乎没有剩下什么了!”当时,联合国作了这样的
估计:吴哥文物被盗的频度是一天一件。美国考古学家查理德·英格哈特报道说:“古
都吴哥的文物盗窃者先是拿文物照片给买主看;然后,回到泰国,让买主挑选他所子的
文物。我曾在一座寺庙,无意中听到一些泰国商人正在与一些买主在文物价格上讨价还
价。”一个冒险盗窃文物的团伙曾拿着手榴弹和掷弹筒冲进考古学家的文物存放室,抢
走了22件石器文物。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