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人递交了一份关于巴比伦的报告,其中有这样的话:“那里(指卡色尔)一定可以挖
出尼布甲尼撒时期以来的古物。”这是不是过分的侈望呢?正式任命的到来终于消除了
他的疑虑,不久以后,随着大量文物的出土,闲言碎语也就销声匿迹了。
他在1899年4月5日写道:“我的挖掘工作已经进行了14天,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
绩。”一开始他就挖到巴比伦巨大的古墙,沿着墙发现无数浮雕残片:狮子的牙齿、尾
巴、脚爪和眼睛;人的脚、胡须和眼睛;某种细长的类似瞪羚的动物的腿,此外还有野
猪牙雕刻。在25.6英尺长的一段墙边就有1000块残片。科尔德估计墙的总长约960英尺,
因此他在上面提到的信中写道:“我估计可以找到3万7千块这样的残片。”
我们要感谢希罗多德和阿尔塔薛西斯二世的侍从医生台西亚斯,他们对巴比伦城作
了形象的描述,据这两位史家的记载,巴比伦城最为壮观的是城墙。2千年来,人们认
为希罗多德笔下的巴比伦城墙的尺寸未免掺有古代旅行家习惯的夸张,希罗多德说,那
城墙的厚度足以容纳两辆四马马车对面行驶。
科尔德维抓紧时间挖掘这座著名的城墙。挖掘工作非常困难,其难度超过世界上任
何古迹的出土工作。卡色尔士丘古迹的覆土一般仅为6英尺至9英尺厚,最厚也只有19英
尺;而城墙上面覆盖的土方一般厚38英尺,有的地方竟达77英尺。这些坚实的覆土都必
须清除干净。科尔德维用200工人在那里足足挖了15年。
科尔德维初步的成就是,证实了希罗多德关于巴比伦城墙的描述,并非夸大其同。
(实际上,考古家类似这样证实前人说法的事并不少见。谢里曼证明荷马和保撒尼亚斯
的许多话都是真实的;伊文斯指出弥诺陶洛斯传说的真实的内函;而雷雅德证实了圣经
故事有些是完全正确的。)科尔德维挖出一面墙,墙厚22.4英尺,为普通砖墙。接着在
这面墙外38.4英尺处又出土一堵砖墙,厚25英尺。此外还有一道砖墙,厚12英尺,原来
是护城壕内侧的壕壁。护城壕在危急时灌水御敌。
两堵墙之间的空地当年一定是用土填满的,土的高度达到外层的边沿,这样就成为
一条可供四匹马齐头并进的马道。墙上有守军巡逻,每隔160英尺有敌楼一座。科尔德
维估计沿内墙共有敌楼360座,外墙则据台西亚斯记载有250座。
科尔德维出土的这座城堡的规模是全世界无与伦比的。从几堵城墙可以看出,巴比
伦城是中东最大的,其规模甚至超过尼尼微。如果我们按照中世纪的概念,认为所谓城
市是“有围墙的居住区”,那么直到今天也没有发现大过巴比伦的城市。
尼布甲尼撒写道:“我下令筑一道坚固的城墙从东面护住巴比伦,开凿护城壕,用
沥青和砖砌筑河岸,壕边筑起像山一样高的护墙,宽大的城门用松木制成,外加铜叶包
裹。我命人乘海水涨潮时将壕内用海水灌满,想渡过壕沟就像渡海一样,这样来袭之敌
就无法威胁巴比伦的外围。为防止敌人越过壕沟,我命人在附近堆起土堆,并在周围建
起砖墙。我想方设法把城池建造得极为坚固,使巴比伦成为一座堡垒。”
如此深沟高垒的巴比伦城,在当时用什么手段也是无法攻破,然而历史的事实却是
巴比伦城终于沦入敌手。其原因只能是敌人从内部攻破,而不是从外部打进去的。巴比
伦经常受到来自各方的敌人的威胁,然而它的内部政治非常混乱,国内不断有第五纵队
活动,他们无时无刻不企图放敌军迸城来解放他们,就这样使得当时举世无双的坚固堡
垒终于覆灭。
是的,科尔德维发现了尼布甲尼撒的巴比伦,就是丹尼尔称为“王中之王”和“有
金子般的头脑”的这位尼布甲尼撒,他在巴比伦城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重建了城上的
伊马克庙,修复了埃萨吉拉寺和尼努尔塔庙,以及莫尔克斯的伊施塔庙。他修复了沿阿
拉赤图运河的护墙,建起幼发拉底河上的第一座石桥,开凿利比尔——希加拉运河,完
成了南城及城里宫殿的建设,并用美丽的釉彩动物浮雕装饰了伊施塔门。
在尼布甲尼撒之前的建筑材料是日晒砖坯,这样的建筑很快就会被风雨侵蚀。尼布
甲尼撒一般用的是烧过的砖,建碉堡时用的更多。在他以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古建筑大都
销蚀殆尽,只剩下几堆废土,这主要是因为建筑材料不牢的缘故。尼布甲尼撒用的材料
要坚硬得多,但他留下的建筑却遭到同样的命运。这是因为多少世纪以来当地居民不断
地破坏古建筑,为的是取砖盖房,像中世纪的教皇为修建宫殿拆毁古代罗马异教的庙宇
一样。现在的西勒城和附近的几座村落就是用尼布甲尼撒的砖建起来的,砖上还看得出
有尼布甲尼撒的印戳。甚至现在的幼发拉底河、辛地叶运河问的分水坝也基本是用古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