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把悬空花园看做世界奇迹,而巴别塔则至今为人们记忆犹新,因为那是人类引
以为傲的标志。科尔德维接着又打开了巴比伦城的另一部分,这块地区古铭文中是有所
记载的,但从来没有人看到过。
科尔德维只在这里挖出一条大街,这是古代最美的一条街,它的美丽超过古罗马的
所有道路,也超过所有现代城市的大街——假如不用长度作为度量标准的话。这条大街
主要的不是用于普通的市内交通,而是专供拜神的行列使用的。尼布甲尼撒率领全巴比
伦城的市民经这条大街走到巴别塔,朝拜马尔杜克神。
这条朝拜街的修筑工程大约在尼布甲尼撒在位的43年间,始终没有停顿。关于朝拜
街的源起和用途尼布甲尼撒是这样说的:“这是巴比伦第一大街,我用优质材料建造这
条大街,用吐尔米纳班达石和沙石铺垫艾布尔沙布,这样它才能和朝拜马尔杜克的队伍
相称;我把它同我父亲建造的工程连接起来人它成为一条出色的大街。”
它果然是这样的一条大街——朝拜马尔杜克的大街。这条街同时也是巴比伦城的防
御工事的组成部分:整条街的构造就是一条巨大的战壕,站在街心向左右望去什么也看
不到,因为大街夹在22英尺高的两堵高墙之间,这条街又叫做巴比伦圣街,它像一条深
沟从外城墙通往伊施塔门,这是进入巴比伦内城的唯一通路,敌人要攻破这道城门非走
这条路不可,但这夹在两堵高墙之间的路却是致敌于死地的陷阱。
大街两旁的墙上装饰着彩釉浮雕的两列雄狮,共约120头,每头近7英尺长,显出扑
向敌人的姿式。在普遍相信神怪的时代,这条险路两侧的这些形象可以产生威慑敌军的
效果。两堵墙从头到尾都是狮子,它结丽而威武,张嘴露齿,毛色有白、有黄,背景是
深蓝的,整条大街共长73.6英尺。
大街中央立着几块一码见方的石灰石,放置在沥青覆盖的砖砌底座上,各面用角砾
岩包角,约盖住石块的一半,包角石片的接缝也用沥青填充。埋在下面的石片上镌刻如
下的铭文:
“我是巴比伦工那波勃莱撒的儿子,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撤。为朝拜大神马尔杜克,
我已用沙渡石板铺好通往巴别塔的路。巴尔杜克,大神啊,请赐予永生。”
伊施塔门上也有类似的铭文。街旁的高墙的遗迹至今还有40英尺左右的高度,是巴
比伦最为引人注目的古迹。当年大街上有两座巨大的了望所,各有二座高耸的了望塔,
从塔上望去,可以看到墙上五光十色的神兽,据科尔德维估计共575只。这些神兽姿态
威猛,色彩斑斓,衬着深蓝的底色,令人眼花镣乱,当年,人们从这里望见门里豪华的
王宫时,一定会肃然起敬的。
装饰伊施塔门的神兽不是女神伊施塔的狮子,而是气候神兰曼(又名阿达德)的公
牛和众神之王马尔杜克的“西鲁什”——一种狗头蛇身、有些像龙的神兽。西鲁什有四
条腿,腿很长,后脚上有钩状爪甲,全身披鳞,长颈上有一颗扁平的头,眼睛很大,双
角直立,口吐两叉舌。这就是巴比伦龙。
这里又有一则圣经故事透过传奇的形式显示了历史的真实:当预言者但以理在狮子
坑里被上帝救了性命时,他实际证明了,在他所信奉的“活的上帝”,千秋永世的神的
面前,龙神是软弱无力的。
科尔德维写道:“可以想象埃萨吉拉的僧侣们捉了一条像龙的动物,大约是本地生
长的一种爬虫,把它放在庙中昏暗的屋子里展览,声称这是活的西鲁什。据书载:但以
理用毛发和沥青做了一只小‘家禽’给‘神’看,‘神’却扭过脸去,这就不足为怪
了。”
马尔杜克街的元旦朝拜行列一定是场面浩大,蔚为壮观的。科尔德维这样想象当时
的情景:“一次我看到人们用床从西拉库斯大教堂抬出圣母玛丽亚的银像。那像比人大,
身上挂满祭祀奉献的各种戒指、宝石和金银饰物。银像由14个人抬着,在狂欢的音乐和
人群雷鸣般的祈祷声中,像飞一样越过众人的头顶进入采石人的花园,当朝拜马尔克的
行列行进时,人们欢呼着把神像从埃萨吉拉寺抬出院墙,沿朝拜街道前进,我想那情景
应是十分相似的。”
然而这种对比一定是远远不够的,朝拜马尔杜克的行列(这套仪式我们十分熟悉)
一定是更加狂暴、更加强大、更加豪华和野蛮,人们把马尔杜克以下的众神从埃萨吉拉
寺的“命运室”一直抬到幼发拉底河岸,放在岸边礼拜三天,然后欢呼着送回原处。
帕提亚人统治以后,巴比伦人口锐减,国势衰微,雄伟的建筑日渐倾圮,公元226
至636年萨瑟尼德(波斯人建立的王朝——译者)统治时期,坍塌的古代宫殿里还有人
居住,到了阿拉伯人统治的中世纪,巴比伦就只剩下一片茅屋了,这种情况至今未变。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