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围剿”中随我所在的三十五师一起行动。
博古、李德排斥毛泽东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三次反“围剿”后,博古这些人来了,中央召开了第六届五中全会,会
上博古、李德排斥毛泽东,不让他指挥军队,只让毛泽东同志当个苏维埃政
府主席。项英、张国焘为副主席。张闻天任人民委员会主席,相当于现在的
国务院总理,军队由博古和李德亲自指挥。
五中全会后,毛泽东同志就离开部队,去搞社会调查
了。军队的事他不再过问。四次反“围剿”,还是毛主席的那一套打法,
所以打得还是好的。歼敌五十二、五十九师,俘虏敌师长陈士义。
到了五次反“围剿”,就不行了。博古、李德用自己的一套来指挥打仗,
他们首先批判毛泽东同志的游击战是“游击主义”,当时批罗明路线,批邓
(小平)、毛(泽覃)、谢(唯俊)、古(柏),其实都是为了整毛泽东同
志。他们要打正规战,把许多好的东西都作为“游击主义”来批,把“敌进
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说得一无是处;说什么军队哪里有
“打仗、发动群众、筹款”这三大任务?军队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打仗;他
们还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寸土必争”。针对敌人的“堡垒战”,毛
泽东同志主张打到敌人后边去,使敌人堡垒不起作用;但他们却要搞“短促
突击”,以堡垒对堡垒,打阵地战。五次反“围剿”中,蔡廷锴等发动福建
事变,成立抗日反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博古、李德则认为这
是第三条道路,不是革命的。毛主席当时主张联合蔡廷锴、蒋光鼐反蒋,并
----------------------- 页面 28-----------------------
主张红军打出去到赣东与方志敏策应,都没有得到支持。那时,我已调到五
军团第十三师任政治委员,陈伯钧是师长。我们五军团有三个师,除我们十
三师外,还有十四师,师长程子华;十五师,师长肖华,是少共国际师。我
们十三师是主力师。
博古在苏区搞所谓反对实际工作中的机会主义,撤了我十三师政治委员
的职务,调任五军团政治部民运部长。同时被撤的还有十三师政治部主任赖
传珠同志,他被调到一军团任一个团的政治委员。我任五军团民运部长后,
没有警卫员了,我此时正好手腕脱臼,行动处事都很不方便。五军团政治部
主任刘伯坚同志为人很好,他有两位警卫员,我每次外出时他总是让给我一
位,他还帮助我解决了不少的困难。
----------------------- 页面 29-----------------------
第四章 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4年,我从五军团调到瑞金红军大学高级指挥科学习。这个科是训练
军队高级干部的,学员不多,不过一、二十人。现在记得的有程子华、张宗
逊、郭天民、杜中美、袁良辉等同志。长征开始前夕,成立红军干部团,我
被调到该团工作。
长征开始,成立红军干部团;
突破四道封锁线
1934年10月,我一方面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长征。出发前夕,为
了适应当时的形势,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四所红军干部学校
合并组成红军干部团。这四所学校是:红军大学 (又名赫西斯大学,以在广
州起义时牺牲的苏联赫西斯烈士的名字命名);红军第一步兵学校 (又名彭
杨步兵学校,为纪念彭湃、杨殷二烈士而命名);红军第二步兵学校 (又名
公略步兵学校,为纪念黄公略烈士而命名);特科学校。中央军委任命原红
军第一步兵学校校长陈赓同志为红军干部团团长,我为政治委员。参谋长是
钟伟剑同志,遵义会议以后为毕士梯同志,又名杨林,朝鲜人。干部团下设
四个营和一个上级干部队(简称“上干队”)。
按照原来四所学校的性质,彭杨、公略两所步兵学校编成三个步兵营,
一营、二营培养连排长干部;三营培养连政治指导员;四营是特科学校编成
的特科营,培养炮兵、工程兵、机枪干部;红军大学编成上级干部队,培养
营团军政干部。四个营的干部是:一营营长李荣,政治委员丁秋生;二营营
长黄彦斌,政治委员苏启胜;三营营长林芳英,政治委员罗贵波;四营营长
韦国清,政治委员黄金山。上干队长肖劲光,政治委员余泽鸿。四个营和上
于队都设有军事教员、政治教员和文化教员若干人。全团共一千多人。
干部团随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行动,归叶剑英同志直接指挥。我们这个
团的学员都是从部队选调上来的、有战斗经验的班排长以上干部和政治工作
人员。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警卫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保卫中央领导同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