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页面 137-----------------------
的恢复和发展。全区的工业生产总值 1951年比 1950年增长百分之 134。
1952年又比1951年增长百分之六十二。但是厂矿企业普遍存在着产品质量
差、设备利用率低、财务管理混乱、流动资金周转慢、成本高、事故多等一
系列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我们的多数干部不熟悉经济工作,缺乏领导生产的
经验。党的中心转向经济建设以后,西南局针对西南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厂
矿企业着重抓了以下几件事:
一是统一全党思想,使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真正认识到抓好经济建
设是全党工作的中心。贺龙同志在1952年底至1953年初西南局召开的厂矿
工作座谈会上明确要求:“省市委必须集中力量做好经济工作。”他严肃指
出:“我们一定要学会厂矿工作,在经济战线上取得胜利。把工厂办好、厂
矿办好,群众才会拥护我们,办不好是关系到国家计划经济的问题,有的甚
至必须追究法律的责任。”他还号召在厂矿工作的共产党员和干部,刻苦钻
研业务,学会一套生产建设的本领,由外行变成内行。他还要求“共产党在
工厂、矿山的组织,应当成为生产的中心、团结的中心、思想教育的中心、
带动厂矿前进的中心。”西南局的其他领导同志以及西南局领导的各种新闻
媒介以各种形式反复宣传党取得政权后把工作中心转向经济建设的重要意
义。
二是在民主改革胜利完成的基础上着重抓厂矿的生产改革。当时,西南
地区厂矿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生产管理与工人阶级日益高涨的生产积极性不
相适应。进行生产改革就是为了解决这个主要矛盾。我们在厂矿工作会议上
对这项任务作了专门部署。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负责人在厂矿工作会议上
所作的《关于厂矿生产改革和基本建设》的报告中明确提出,生产改革的目
标是改进生产管理,改善劳动组织和提高技术,逐步达到实行经济核算制和
施行计划管理;生产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核查资产,确定定额,提高产品质
量,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加强成本管理,降低成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厂矿的面貌有明显改观。
三是调得力干部充实工业战线。解决好干部问题,是当时搞好厂矿企业
的关键。西南局作出决定,抽调一批优秀的地、县委书记和军队转业干部加
强厂矿企业的工作,并作了具体部署。贺龙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要求“全党全
军必须按照计划,抽调优秀干部,及时配备到经济战线上来。”鲁大东同志
就是此时从地委书记调到一个大厂主持工作的。
四是树立先进典型。我们除了号召大家积极学习全国的先进典型以外,
还树立本地区的典型。如21527厂由于学习先进经验,改变了生产面貌,为
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1953年1月,我和张际春同志随贺龙同志到该厂参加
发奖大会,表示热烈祝贺。 27497厂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总结出来三
百多项先进生产经验,有六百多位同志因此获奖。贺老总给该厂全体职工写
了贺信。贺信说:“喜报传来,我们欣喜异常,特此向你们全体职工同志热
烈祝贺。深望你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一步团结互助,继续努力,巩固既
得的成就,争取更大的创造,为完成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任务而奋斗。”
这些先进典型为推动西南地区的建设起了积极的作用。
当时,东北地区在厂矿企业实行一长制。西南局研究后认为,一长制是
照搬苏联的做法,不适合我国当时的实际情况,在西南地区不宜实行。我们
认为,根据当时西南地区的情况,还是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比较好。
毛主席在中南海主持会议,
----------------------- 页面 138-----------------------
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1953年党中央适时地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党中央酝酿了很长时间。1953年,毛主席在中
南海西楼召集会议,再次研究总路线问题,通知中央局的负责同志也到会。
我作为西南局的负责人之一,一连参加了几次会。会上,大家发言踊跃,畅
所欲言,讲话时都没有稿子,唯高岗一人照着事先准备好的稿子念,声音很
小,而且念得结结巴巴,显然是别人为他拟的稿。主席耐心地听取大家的发
言,在他亲自主持下,对总路线如何表述一个字一个字地进行推敲琢磨。1953
年6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总路线的提法正式进行了讨论,形成了比较完
整的表达。同年9月24日发布的庆祝国庆四周年口号,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宣
布了这条总路线,即“在相当长的一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
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