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文共赏八字墙(2)
9禁诬告以义全善10戒逆逃以免株连11完钱粮以省催科12隆学校以敬名士13联保甲以灭盗贼14定衡度以公买卖15禁奸淫以肃人伦16绝赌博以淳风俗这“十六条”,听起来原则性很强,比朱元璋的白话《大诰》更让人难懂些,可是反过 来也为宣讲人结合实际加以发挥提供了余地。起初用四言韵文讴歌说唱,后来许多典故成语 、格言故事,乃至艺术性很强的公案小说都进入了“圣谕”宣讲的内容。老百姓有管叫说评 书 为“武案”、讲“圣谕”为“文案”的。听“武案”要掏钱去茶馆买座位,听“文案”则不 但不要掏钱,衙门还会负责搭台、张灯,维持秩序。郭沫若的《少年时代》里,就有听讲“ 圣谕”的回忆。有此免费供应的通俗曲艺上演,八字墙前,还会冷清吗?“圣谕”之外,八字砖墙上还贴有各色各样的告示。一类是传达朝廷和上级官府的谕示 ,比如《宋史·隐逸列传》载,姜潜任陈留知县时,正逢王安石变法,颁下了“青苗令”。 姜潜 是改革的反对派,不过坐在这个衙门里,就逃脱不了向民众传达改革法令的责任,也只能“ 榜其令于县门”。还有一类是本县长官发布的告示或禁令,如《严拿逃凶逸犯示》、《 禁止地 棍骚扰示》、《禁止土妓流娼窝匪示》等等。这类告示都有一定格式,多以县令名义发布 , 也有县令和佐属联名发布的。例如康熙二十五年(1686),苏州府属嘉定县衙 门发过一个《严 禁脚结党横行告示》,最后的署名是——知县闻在上、县丞萧文炳、主簿洪天爵、典史宋 琏。从一把手到四把手的大名都写上了。为了方便民众阅读和理解,衙门前的告示经 常采用韵文或者白话文形式。比如清朝咸丰三年(1853),上海发生小刀会起 义,贴在上海县署墙上的告示便是这样写的——上海县正堂示众志本城,御患第一。现居守望,巡防匪徒。户出一丁,务各协力。同声相应,登时齐集。即遇匪徒,何难擒截。既保身家,又卫乡邑。有备无虞,共期乐业。良法在此,遵行勿忽。此外,因为古代县衙是行政司法合一体制,又综理财政文教各务,所以举凡催征拖欠赋 税名单、具秉控告在案准或不准的批示、审结民事刑事诉讼后的判词,以及县级科举考试后 的录取名单等,也都粘贴在八字墙上。因为需要张贴的东西太多,其后,衙署大门前那一堵 正对着大门的照壁,也被派上了公告栏的用场,而且因其处于可供通行的衙前道路上,更方 便大家停足仰观,故有后来居上的趋势。换句话讲,八字墙及此处的衙前照壁,就是古代社 会一方区域内的官 方新闻发布处,每天都少不了一群人聚在墙壁前看布告读判词,逢上县考发榜,自然更有一 番热闹气象。《红楼复梦》第十二回述包勇“拉着〔牲口〕走到巡司衙门前,只见满地下都 是 些牛粪,墙上贴着一张告示”,这满地牛粪便正是乡下人牵牛进城,路过衙门观看告示后留 下的纪念物。光是这些,还不至于到“奇文共赏八字墙”的程度吧?别急,仅以判词而言,在“三言 ”、“二拍”一类言情公案小说中,就有不少妙趣横生的“花判”。比如《醒世恒言·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里的这篇判决书,就是一例:弟代姊嫁,姑伴嫂眠。爱女爱子,情在理中。一雌一雄,变出意外。移干柴 近烈火,无怪其燃;以美玉配明珠,适获其偶。孙氏子因姊而得妇,搂处子不用逾墙;刘氏 女因嫂而得夫,怀吉士初非炫玉。相悦为婚,礼以义起。所厚者薄,事可权宜。使徐雅别婿 裴九之儿,许裴改娶孙娘之配。夺人妇人亦夺其妇,两家恩怨,总息风波。独乐之不若与人 乐,三对夫妻,各谐鱼水。人虽兑换,十六两原只一斤;亲是交门,五百年决非错配。以爱 及爱,伊父母自作冰人;非亲是亲,我官府权为月老。已经明断,各赴良期。
把它贴在堂堂的县衙门前,算不算“奇文” ?也许有人认为这是小说,不足为凭,那么就请去读读明人李清所著的《折狱新语》,洋洋 二百余篇判词,全是此类。遇上爱写“花判”的县太爷,人们便时有妙文可赏了。同样,精 妙 的批词也不少,花样也很多。清朝文学家褚人获所著《坚瓠集》里,曾抄过一篇张贴在 长洲县署门 墙上的批词,起因是一对夫妇吵架,被邻居告到县衙里,县官梁廷桂不予立案,批为——夫妻反目,常事;两邻首告,生事;捕衙申报,多事;本县不准,省事。
奇文共赏八字墙(3)
如此批词,传抄者自然又不止褚人获一人了。
还有花样百出的告示,也让观者忍俊不禁。“依例放火三天”的典故,是尽人皆知了。 又如看过京剧《沙家浜》的人,都忘不了胡司令派人“通知各家各户自愿送礼”的丑闻,孰 知这种事也是古已有之的。《该明录》上就有,说是神泉县令某,曾在衙门前贴张告示,云 “某 日本县生日,告诉诸邑人,不得辄有所献”。白纸黑字写在那儿,满衙曹吏、合邑绅粮,能 不“自动送礼”吗?结果生日过后,再来一张——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