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桓玄沉默地看着对方,与其说他目光中流露着悲哀,还不如说已经完全麻木在痛苦中了。
“陛下啊!”
胡藩再度呼唤,痛哭流涕。
桓玄依旧无语着,他高高举起马鞭,指了指阴沉沉的天空,突然狠狠一抽马臀,坐骑快步前冲,挣开了胡藩的手。众骑也紧随楚帝身后,绝尘而去。
“此乃天意!”
一边扬鞭奔驰,桓玄这样喃喃自语,胸口好像被利刃割裂撕扯般痛不自禁,一颗颗泪珠在风中滚滚坠下。
望着桓玄一行人的背影,胡藩无言地昂首向天。
此时,覆舟山方向的火势已经变小,但黑烟却愈加厚重了,在东北风的吹动下,徐徐地向着京邑的上空飘移而来。
——桓氏的天下,难道在短短几个月之间就要转眼灭亡了吗?
胡藩沉重地想着,心头涌起层层的迷惘。
“那么,今后我又该何去何从呢?”
他若有所思地站了片刻,迈动脚步,也向石头城的方向走去了。
晋历元兴三年,楚历永始元年的三月初二,倒桓军终于击溃二十倍于己方的强敌,进入京邑。与此同时,楚帝桓玄则从石头城登船,开始了以江陵为目的地的逃亡之路。
第十五回 入城
覆舟山之战的下午,刘裕和本队人马来到建康郊外,随即分派部队扫荡市区内为非作歹的不法之徒,安定民心。
“反逆桓玄已经被击溃,我等都是晋室的忠臣义士,京城士庶不必担心。不久便当奉还天子,结束战乱和暴政。”
倒桓军士兵在道路两旁的民居上张贴告示,百姓先是将信将疑,后来见到义军果然秋毫无犯,这才纷纷安心,焚香在路旁恭迎大军入城,献上酒肉犒师。
当晚,义军在桓谦故营休整。第二天清晨,派遣刘钟进据东府城,并在宣阳门外焚烧桓氏太庙的神主,重造晋室祖宗灵位。随后,刘裕才率领衣甲鲜明,精神抖擞的大军开进京邑。
正当他们行进在挤满百姓的大街上时,有一位抱着小孩的中年人闯入了刘裕的眼帘。
那是个身材魁梧,神情激动的大汉,此时正竭力用臂弯保护孩子,从人流中挤向刘裕的本队。
“是仲德!”
刘裕连忙让亲兵把他接引了过来。
“我们被内奸出卖,功亏一篑,家兄也……”
王仲德声音哽咽着,用力一抹眼泪,过了一会儿,又露出了笑容:
“不过,下邳最后总算还是成功了,这真是太好了!家兄在天有灵,一定会十分欣慰。”
刘裕没有回答,把目光投向了孩子。
“这是……”
“他是家兄的遗孤,王方回。”
“叫方回啊!”
刘裕伸手从仲德怀里抱过了方回,注视着他那清澈的眼睛和童稚的脸孔。
从这位烈士遗孤的身上,他仿佛看见了方回父亲王元德的影子。不,还有在罗落桥战死的檀凭之、以及许许多多为打倒桓玄而捐躯的英烈的容貌,一一栩栩如生地在空中浮现。
“仲德……”
他只吐出了这两个字,就不由自主地泪如雨下,仲德也低头抽泣了起来。
为了这个梦想,不知已有多少人壮烈牺牲。
不过,他们的死亡,也绝不是没有半点价值的。
昔日在沉沉黑夜中密谋的几十个,百来个义士,如今已经发展到了成千上万人的强大力量。不可一世的桓氏,也已经狼狈地被赶出了京师。
胜利在望。
在市区展现了义军的壮盛军容之后,刘裕便将军队屯于石头城,派出几支偏军分头追赶桓玄;同时,由尚书王嘏代表百官前往寻阳奉迎天子司马德宗。
随后,他又派出部下臧熹前往宫中清点图书、器物,封闭府库;刘穆之总领城中大小政务,整顿律令。
到中午时分,刘裕赶往建康宫,视察臧喜的工作。
对方是自己的妻弟,以立身正直闻名,又有过射杀猛虎的勇绩。在刘裕的亲戚中,只有三弟刘道规和堂兄刘怀肃能与之相比较。
一进宫,刘裕就在浓翠的树荫下步行前往府库。路上,一群群小吏正匆忙搬运器物,不过也井井有条,大致没有忙中出错的景象。
进入府中,他便看见妻弟满头大汗地指点着部下运送东西,边上站着两三个文书,不停地按臧熹的吩咐在本子上纪录物品清单。
见到刘裕过来,臧熹只是点点头致意,便又一边擦汗,一边忙于工作。
刘裕微笑着在边上注视了片刻。这时,有几件金铸的乐器被抬了出来,闪闪发光,十分精致,一向喜欢音乐的臧熹也不由自主地停下来多看了两眼。
“如果义和想要的话,这几件卿可以留下。”
刘裕笑着招呼他。
听见这句话,臧熹立刻转头正色回答:
“皇上被反逆幽禁挟持,全赖将军首建大义,为皇室复兴出力。下官虽然不肖,但此时也没心思去想音乐的事。”
“哈哈哈哈,裕只是在和卿说笑罢了。”
笑完之后,刘裕赞赏地点点头:
“见到卿如此公而忘私,裕也放心了。那么,这就告辞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