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倒桓_韩之昱【完结】(28)

  “是。”

  两人互作一揖,刘裕便离开禁宫,前往东府去探视刘穆之。

  这段时间,刘裕几乎每天只休息三四个小时;但是,穆之却更胜一筹,仿佛要把一天当作三十个小时来使用似的,以无穷的精力不眠不休处理着各种军政事务。虽然如此,但他反而比刚来时显得脸色红润了许多,就像返老还童了一样,双眼放射着勃勃的英气。

  “道民,工作情况如何?”

  “正在全力以赴的干着呢。”

  穆之抬头微笑,“越是深入,越觉得头绪繁多,错综复杂。不过——就是因为如此,才让人有用不完的斗志啊!”

  常人视之为畏途的政事,他却像是津津有味,乐在其中似的。这份天赋,的确世上罕见。

  “那么,最要紧的事是什么呢?”

  刘裕感兴趣地问。

  穆之放下手头的文件,面向着刘裕,一边作着手势,一边滔滔不绝地说着:

  “自从会稽王司马道子当国以来,二十年的时间里,法律宽驰,纲纪不立,人心陷入了一种追求声色犬马,浮靡颓废的地步。为了满足享乐的要求,门阀士人和豪强不断压迫百姓,掠夺利益;小民走投无路,又加上饥荒、水旱、兵乱,民不聊生。十几岁的司马郎君当政之后,更是把政治当作儿戏,只为自己和一干亲信的奸佞小人牟利。桓玄夺取大权时,一度想对国政加以厘整,然而新的法令却又科条繁密纷乱,同时朝令夕改,官吏下民无法适从。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但要从中央政府的律法规章上动手,更重要的是必须尽快扭转当今的风气时尚。”

  “对!对!”

  刘裕不断点头,穆之所说的一切,他以前也都想到过。但是,像穆之这样把弊端一条条剖析明晰,却是他一直没能考虑好的。

  “汉高祖入关中,约法三章而百姓悦。因此,要治理好国家,不能光靠纷繁的律令。不要限制小民不能干这个,不能干那个,而必须改变全民的风俗,使民众自然而然地从事适当的事情。”

  “道民说的,就是要提倡质朴刚健的风气,摈弃浮华虚荣吧!”

  “不错,”穆之点点头,“这一点,必须从上位者开始以身作则。首先就是将军自己,要为他人做出表率。”

  “是!”

  刘裕凛然回答。

  “还有一件小事。”

  穆之说着,突然驱除了刚才的严肃神情,用一种半开玩笑的口吻说:

  “将军身为唱义之首,日后也必当领导百官,发布数以千计万计的手令。然而,将军的书法实在是——”

  “哈哈哈哈。”

  刘裕狼狈的苦笑了几声。

  “小时候父母早亡,又家境贫困,所以一直没能练好字。不止道民一个人这么说我了。”

  “将军以后日理万机,再从头练字是不大可能了。不过,下官倒有一个提议,不知道将军能否采纳?”

  “是什么呢?”

  “来。”

  穆之拿过纸笔,让刘裕写几个字。

  “唔,很难看的。”

  刘裕一边写一边摇头。

  “将军试着写大一点。”

  “大一点?好吧。”

  刘裕于是尽量写大字,一张纸只写了五六个字就满了。

  “看,效果是不是好些了?”

  穆之笑着问,刘裕仔细端详了一会儿,惊喜地点了点头。

  “不错,的确比刚才顺眼多了。”

  “将军……”

  两人正说得投机,门外有人来报:

  “司徒王谧,率百官在府外求见。”

  “哦,既然王司徒有请,那下官也不好再奉陪了。”

  穆之作了一揖,送刘裕出门。

  “那么,你就继续努力工作吧。不过,千万不要累坏了身体!”

  刘裕对穆之说着,于是一边让下人请王谧前往正厅,自己则缓步向正厅的方向走去。

  “王谧……王谧。”

  念着这个名字,刘裕心里泛起了一阵特殊的感触。他和这位王司徒,在十年前就曾有过一段奇妙的因缘。

  走在池塘边的青石路上,他不由自主地陷入了对往事的追忆。

  那时候,刘裕还是京口的一个小混混而已。有一天因为赌樗蒲欠下了三万钱的巨资,被京口大族刁逵的家奴绑在马桩上鞭打。

  凑巧的是,当天王谧正好经过了那条街道,见到刘裕虽被痛打羞辱,却面不改色,而且又长了一副高大豪迈的相貌,于是劝开了施暴的家奴,在马桩前与刘裕作了一番交谈。

  这一谈下来,便一发不可收拾,王谧为对方的谈吐和思想大为折服,惊喜之余,就为刘裕偿还了赌债,并写下一封荐书,推荐他前往北府成为军官。后来刘裕得以崭露头角,在战乱中崛起,不能不感激王谧最初的这份大恩大德。

  ——一晃已经十年了,当年的小混混,终于变成了打倒楚帝,复兴晋室的大人物。想起来,也真是人生如梦啊!

  在无限的感慨中,刘裕迈进了正厅的大门。

  “啊,将军来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