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人的建议再加上德国社会民主党1957 年5 月23 日提出的《德国计划》,
以及波兰外长亚当·腊帕茨基10 月2 日提出的中立计划,引发了这一年有关
使中欧地区脱离两大军事集团,即中立化的争论,”脱离接触”成了这一时
期有关欧洲安全讨论的核心。
形势的发展使阿登纳要贯彻他自己的德国政策已越来越困难。如果说西
方国家最初的立场是只有克服了德国的分裂,才能讨论裁军和安全问题的
话,那么,从1955 年日内瓦首脑会议开始,它们便在逐步偏离。日内瓦首脑
会议上西方承诺可以同时着手讨论德国统一和欧洲安全问题。一年以后,在
伦敦裁军会谈中英法便宣布放弃裁军和德国重新统一之间的“关联”,这意
味着他们不仅放弃了德国问题的优先地位,也放弃了它的同等地位。1957 年
3 月,伦敦裁军谈判重开,各种中立化建议的提出必然会加剧这种危险趋势,
为了在1957 年9 月的联邦议院大选时给选民们一个有说服力的交待,阿登纳
决心再到美国以便制止这种政治态势的发展。
访问的时间是在5 月底。在华盛顿,阿登纳受到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的
热情款待。艾森豪威尔甚至把他请到了自己的葛底斯堡农场作客。杜勒斯虽
然在很大程度上愿意照顾到阿登纳的处境,但他却不愿在一些原则问题上作
出让步。杜勒斯详细地向阿登纳和勃伦塔诺解释了美国的裁军计划及其根
据。
美国看来真的要走裁军这一步,杜勒斯在这个问题上力图说服阿登纳。
根据当事人威廉·格雷韦的回忆,杜勒斯认为,苏联人也许真的对限制军备
感兴趣,因为像在美国一样,军备对苏联的经济来说也是个沉重的负担。按
经济能力看,苏联的负担远比美国更加沉重。而且苏联人无意用核武器来装
备东欧的卫星国,他们在最近一轮伦敦谈判中,甚至对国际原子能机构表示
了强烈的兴趣,并对不扩散核武器表示了关注。当然,杜勒斯也同意单凭苏
联的声明,并不应采取任何足以削弱自己地位的行动,但如果苏联的口头声
明同它的实际利益相吻合,西方就应当给予重视。从这一点出发,杜勒斯进
一步阐述了美国对视察与监督、核武器以及常规武装力量这三个问题的主要
设想。他说在核武器方面,美国首先谋求暂停发展和生产,非核国家应当放
弃购置和生产核武器,但并不强迫他们这样做,核试验要在视察和监督系统
建立后才能放弃。在常规武装力量方面,美国同意把自己的和苏联的力量固
定在二百五十万人的额度,联邦德国不在此例,而进一步裁减则要在解决政
治问题取得进展以后才谈判。最重要的是美国认为,要在欧洲规定同等的视
察区而又不强调和不固定德国的分裂是困难的,因为苏联方面肯定不会同
意。
阿登纳和勃伦塔诺勉强接受了杜勒斯的观点,但提出了尖锐的反问。阿
登纳追问杜勒斯:“苏联人真的准备达成裁军协议吗?以什么来相信苏联人
的诚意呢?”杜勒斯保证说,根据他多年的国际经验,美国决不会去促成以
后会证实是陷井的任何协议。阿登纳说,既然谋求裁军协议是重要的和必要
的,那么,就应该重视时机的选择。在目前德国面临大选,对德国来说,如
果产生一种西方似乎在谋求一项不需要同时解决政治问题(德国问题)的栽
军协议,将会是灾难性的。
杜勒斯表示美国方面理解阿登纳对大选的担心,答应他不到时机成熟,
不把这些公诸于世。
1957 年5 月28 日,德美联合发表了关于阿登纳与艾森豪威尔的会谈公
报。这个公报比任何时候都强调,在达成一项全面的裁军协议之前,必须解
决德国重新统一问题。艾森豪威尔也向阿登纳作出公开保证,美国绝对无意
采取任何有损德国重新统一的裁军措施。这些措辞最后在1957 年7 月29 日
写进了《柏林宣言》里。
《柏林宣言》可以说是德国条约签字国最全面、最具纲领性的共同德国
政策,它详尽阐明了西方在德国政策上必须遵循的原则,包括四方面内容,
即:1.自由选举作为建立一个全德政府的先决条件:2·全德有决定外交政
策的自由权;3.四国负责重新统一;4.欧洲安全与德国统一结合起来。
阿登纳原本想为《柏林宣言》的签定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它的原订签
字时间是8 月5 日——波茨坦协定签字的纪念日,以象征性地显示从德国历
史的这一最低点算起十二年以来所发生的变化。但是,当礼宾准备工作正在
进行之际,有消息说布尔加宁和赫鲁晓夫将于8 月初访问东柏林。联邦政府
方面感到这两件事同时在柏林发生,从许多角度来说都是不可取的,况且,
法国人也因为没有参加波茨坦会议对这个日子不中意。如此一来,签字的时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