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首脑会议上,荷兰外交大臣约翰夫·伦斯就已提出一个具有“超国家”性
质、有英国参加的欧洲。而在1962 年11 月,富歇委员会提出的一份“关于
建立欧洲国家联盟的条约草案”,即第一个“富歇计划”,却基本上反映出
戴高乐主权国联合的观点。双方争执不下。阿登纳站在四国一边,认为这一
草案反映出戴高乐民族国家的观点,它在某些方面甚至背离了“波恩声明”。
五国一起反对法国削弱“超国家”原则。富歇委员会只好继续工作修改草案。
1962 年1 月,第二个富歇计划提出。这只是第一个富歇计划的改稿,基
本精神不变。有些地方甚至还不如原来的草案,因为法国想用欧洲政治联盟
来削弱北约组织和现有共同体机构的意图变得更加明显。第二个富歇计划遭
到五国的一致反对。富歇委员会的谈判工作陷入死胡同。
为扭转这种僵持局面,1962 年2 月15 日阿登纳和戴高乐在巴登一巴登
会晤。戴高乐同意要维护共同体本身的存在和作用。阿登纳也同意了戴高乐
认为法德两国应该协调一致的要求。这样由于法德率先协调立场,六国之间
频繁的会晤和磋商又开始了。
新的问题是英国是否应加入共同体。荷兰、比利时等国提出这个要求时
本身也是矛盾的:它们要求欧洲是“超国家”的,因而反对戴高乐,而在此
时,它们却希望把抵制“超国家”原则的英国拉进来以对抗法德联合。从根
本上来说,荷兰、比利时担心的是法德联合将会支配未来的欧洲政治联盟。
强调超国家性和拉英国成了荷比反对“戴高乐欧洲”的手段。戴高乐的确设
想法德共同支配的欧洲,而荷比正是担心这种局面,他们想要以英国加入来
平衡法德可能产生的霸权。戴高乐反对英国加入共同体。阿登纳的表态是既
要支持法国,又要设法冲淡富歇计划中排斥英国加入共同体的色彩,因为法
英两国对联邦德国来说都很重要,联邦德国只能在法国、美英和共同体其他
成员之间协调立场。因此,当后来荷比等国把英国加入共同市场问题作为继
续进行谈判和准备放弃欧洲政治联盟超国家成份的先决条件时,各方矛盾尖
锐爆发,直至不可调和的地步。1962 年4 月17 日,六国外长谈判失败,各
自回家,欧洲政治共同体成了共同的失望。戴高乐与阿登纳建立欧洲政治联
盟的尝试也终于告吹。
欧洲政治联盟尝试的失败反而成为法德两国关系进一步密切的契机。为
了挽回这种失败的不利影响,阿登纳与戴高乐开始了频繁的互访和双方会
谈,1962 年7 月2 日至8 日,阿登纳到法国进行了正式国事访问。此行受到
法国人的热烈欢迎,也受到戴高乐的高度重视。两人再度就共同关心的问题
和进一步密切法德关系广泛交换了意见,都希望在欧洲政治联盟失败的情况
下,以密切法德关系来作些弥补。阿登纳邀请戴高乐回访联邦德国。
这年秋天,戴高乐将军对联邦德国进行了轰动一时的访问。德国人用了
高度的热情来欢迎这位在二战时期同德国打过仗、现在又全力推动法德友好
的法国总统。这两次访问给公众一个印象,那就是法德间的友好已经是个完
美的事实。阿登纳在法国和戴高乐在德国受到的接待都是空前的。戴高乐乘
着“德国号”汽艇从波恩出发沿莱茵河到北莱茵——威斯特伐伦州,阿登纳
陪着他,两人的亲密与德国人的欢呼使报界对这次访问大加赞美。不尽人意
的国际关系使阿登纳和戴高乐越发珍惜这得之不易的一切。在为期6 天的会
谈中,阿登纳进一步向戴高乐明确表示德法关系是“欧洲一切发展的支柱”,
尤其在计划建立的欧洲政治联盟失败以后,深化德法关系对维护“自由欧洲”
有重大意义。阿登纳恳切地向戴高乐提出了签定友好条约而使法德友好关系
固定下来的建议。
阿登纳告诉戴高乐,他一直在考虑调整法德关系。来自东方的威胁越大,
法德寻求一项共同的政策就越加必要。从眼前欧洲来看,意大利政治局势十
分严重,可能还会出现更大程度的左倾。意大利不稳定;比利时倾向中立;
荷兰无所适从。欧洲面临政治分裂的危险。而这正是苏联所希望的。在欧洲
政治联盟建立处于这样风雨摇摆之中的时候,法德的职责就应是继续前进,
这样别的国家才会跟上来。至于英国,则只能安心等待。
戴高乐问阿登纳,在不放弃六国观点和不排斥英国加入的条件下,他是
怎样来设想这个法德之间的友好协定的呢?
阿登纳说,这项协定签定的主要目的是法德两国能够一起办一些别的国
家办不到的实际工作。他接着举出一些例子,如在柏林问题、东西方关系问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