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接近了,这是多么巨大的幸福啊!”
“..要是没有法国和德国的真正和解作为先导,就不会有
欧洲;要是没有法国和德国的合作,而能出现我们迄今已经创建
的所有这些欧洲的机构,那是不可思议的。我十分郑重他说,如
果现在同法国还存在着战争结束时的那种紧张状态,那么德意志
联邦共和国将来就不可能享有现在所享有的地位。
我坚信,这项条约将被看作是战后最为重要、最有价值的条
约之一而载入史册。
我坚信,它将有利于两国人民,有利于欧洲,有利于世界和
平!”
法德友好合作条约的签订,正如阿登纳在讲话中所说的,在法德两国关
系史上是划时代的。但是,它并没有带来此后德法关系令人鼓舞的发展。在
西德国内,很多人不能理解阿登纳签定它的真实意义,条约在联邦共和国内
引起很大争议。1963 年5 月联邦议院在批准条约时给它加上了由社会民主党
人、西柏林市长维利·勃兰特提出的解释性的序言,序言着重强调大西洋联
盟军事一体化、与美国的合作、尊重经济共同体以及共同体接纳英国的必要
性。戴高乐本来打算将两国条约作为在美苏间制衡的武器,但附加的序言却
抵销了条约在政治上的大半意义。戴高乐对它也不尽满意。在国际上,法德
条约还招致各种非议:苏联指责戴高乐是打开了禁锢“德国复仇之神”的瓶
塞;欧共体伙伴国批评条约违反了“罗马条约”的精神,在共同体内建立法
德特殊关系;美国干脆粗暴地让波恩在法国和美国之间作出抉择。有人说,
阿登纳想踩上法、美两支船却不能踏实:有人认为阿登纳成了戴高乐政策的
附和者,将联邦德国变成了服务于法国政策的工具。各方的责难一齐涌来,
如何协调、处理好这些问题,阿登纳已没有时间和精力了。他只是把这个政
策给固定了下来。
他已经是八十七岁了。
第十章
危机
柏林墙筑起来了
柏林墙,淋漓尽致地把康纳德·阿登纳的德国政策的界限,
但也把西方国家德国政策的界限勾划出来了。
——维利·勃兰特《会见与思考》
1957 年初,萨尔终于回归联邦德国。春天,阿登纳又同西欧五国一起签
定了罗马条约。这一切使得阿登纳的执政生涯达到辉煌顶峰。回顾联邦德国
建国以来的历程,每一时期都留下了阿登纳历史足迹:政治上,西德这时已
经不仅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而且有了相当程度的行动自由和国际地位;军
事上,西德取得了防务主权,并在此范围内建立起了联邦国防军,成了大西
洋联盟内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经济上,西德的发展被人们称为“经济奇迹”,
它从无到有创造了一切,并且越来越成为西方最稳定的国家之一。1957 年秋
天的联邦议院第三次大选是这一切成就最有力的说明。阿登纳所在的基督教
联盟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胜利,赢得绝对多数选民的支持,从而组成了
一党执掌的政府。阿登纳的个人威望也达到空前。西方各大报纸竟相报道,
盛赞阿登纳缔造了一个新德国。
但这样一个“鼎盛时期”却危机四伏。1958 年下半年,国际形势突变,
一直伴随阿登纳成功的幸运星辰开始陨落。
1958 年7 月,首先是伊拉克政变引发了又一次的近东危机。两个月之后,
远东的金门、马祖危机使东西方关系急剧恶化。美国卷入了台湾与中国的冲
突。莫斯科的语调也变得强硬,东西双方都加强了戒备。在德国,由于东德
关闭了与西德之间的私人旅行通道,事态也引人注目。东德在这一年所发的
旅行签证比1957 年减少了80%以上。赫鲁晓夫在他多次的讲话中,也以越
来越刺耳的语气攻击联邦德国。
1958 年9 月22 日.赫鲁晓夫接见了莫斯科《真理报》记者,他用极为
强硬兼威胁恐吓利诱的话攻击了阿登纳和法国新领导人戴高乐刚刚发表的科
隆贝双教堂公报。赫鲁晓夫说:
“..法国统治阶层寻找西德军国主义分子的共同语言和
外交政策的共同舞台的种种企图引人汪目了。这些阶层显然是想
得到欧洲的一个极端反动的政权,譬如说西德政权的支持,因
而也就是想牺牲法国民族的切身利益,在东方边界建立一个愈来
愈强大的军国主义势力..
可是,现在阿登纳总理到达了法国。..这样,在慕尼黑事
件之后二十年,又重新试图把法国绑在德国战车的绳索上,并唆
使法国成为反对东方的远征军。要是有谁当真指望在欧洲东部进
行的某种冒险还能取得胜利,那他一定是丧失了任何现实感。
也不得不指出的是,最近几天,在巴黎狂热地掀起了一股反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