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阿登纳感到欣慰的是德国工会方面反应积极。尽管工会领导人同社会
民主党人有着各种联系,然而工会希望参与未来共同体的各个机构,从而使
劳动者在市场组织中发挥积极作用。
在意大利,舒曼计划受到热烈欢迎。政府总理,天主教民主党领袖阿尔
契德·加斯贝利反应十分积极。对于意大利来说,舒曼计划可以带来政治实
惠,使意大利有可能重新获得和它以前战胜国一样的待遇。但加斯贝利却对
经济问题感到担忧,因为意大利的重工业不够发达,需要保护。
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三国对计划的反应比较慎重。这三国正在试行一
种经济联盟,其中经济联合的原则虽被采纳,但关税同盟的实施却困难重重,
荷兰与比利时、卢森堡的差异使得人们对是否能够最终实现真正的同盟产生
了怀疑。有鉴于此,三国在赞同舒曼计划的政治原则的同时,提出了许多保
留意见。在比利时,由于钢铁企业已经实现了设备现代化,所以钢铁业对舒
曼计划态度积极,然而比利时煤炭公司破旧不堪,私营煤炭企业主却忧心忡
忡,把比利时煤炭公司纳入一个共同市场要冒相当大的风险。另外,比利时
各个工会则支持法国的建议,但资方却惧怕法国式的统制经济,更喜欢直接
的工业协定。钢铁出口大国卢森堡亦是如此。荷兰的煤炭和钢铁工业虽然不
占重要地位,却正在迅速发展。正因为煤钢工业尚未发展到足以对付国际竞
争的地步,所以荷兰对共同市场也表示担心。
总的来讲,这些国家准备采纳法国的建议,舆论对于煤钢的联营是持支
持态度的。
英国的态度完全不同,英国人不愿因联营而使英国经济受到任何损害,
更不愿损害英国主权和英美特殊利益关系。舒曼计划的制定者让·莫内最初
是设想在协调英法计划的基础上组成一个英法核心,使其逐步扩展成为一个
在经济上统一的欧洲。让·莫内在1949 年便就此与英国计划处处长埃德温·普
洛登爵士进行过秘密会谈,但英国人不感兴趣,只是想发展贸易,提出不出
让国家主权的一些初步意义的联合。这与莫内想借加强联合而振兴法国、振
兴欧洲的宏伟计划相去甚远。于是让·莫内在欧洲计划中撇开了英国。英国
人的表现是极有意思的,在欧洲委员会和欧洲经合组织中,英国人已经显示
出英国不愿为欧洲付出任何主权代价,使这两个欧洲组织,在进一步联合问
题上陷入僵局,但舒曼计划一出,英国外交大臣欧内斯特·贝文却又怨恨法
国在不征求伦敦意见的情况下单独采取主动行动。因为莫内与舒曼主要担心
英国人的讨价还价有可能使计划本身受到影响。故而将计划针对联邦德国,
英国和其他国家一样,如果愿意可以接受,但不能使计划本身受到影响。舒
曼的建议在英国也引起了一些积极反应。温斯顿·丘吉尔把它看作是“平息
高卢人和条顿人之间千百年来争端的手段。”工党政府发表声明,认为这项
倡议对于把联邦德国重新纳入欧洲大家庭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工党政府和
反对派保守党都不约而同将自身排除在外。道理很简单,英国和欧洲大陆国
家的煤钢贸易所占比重并不大,舒曼建议涉及的工业部门对英国的经济利益
有限,相较之下,反倒有许多不利因素:英国工党正在国内试行改革,已经
完成煤炭企业的国有化,钢铁企业的国有化也正在进行,加入联营会损害国
有化进程。并且工党和保守党都不愿让国家加入一个超国家机构受到限制,
他们认为英国还是处于欧洲之外而和欧洲保持紧密联系的地位对国家发展更
为有利。英国最终拒绝了让·莫内的建议。
英国人的态度也影响了比荷卢三国,后者提出许多质疑,为舒曼计划的
实施造成了压力。只有阿登纳坚定不移地支持它,并全力为其辩护。
舒曼计划虽然在旗子上写的是“欧洲联邦”,但在当时却有一块醒目的
政治招牌——“套住”德国。这一点舒曼并没有向阿登纳讳言隐瞒。但狡黠
的莱茵人阿登纳看到的却是它实用的一面,他的目的是要想将其接过来“为
我所用”,“在天平上投入自己的砖码”。他对建议的支持完全是另有所图。
这一点很快就可以看到。
1950 年5 月23 日,舒曼计划的幕后策划者和经济方面的组织者让·莫
内偕同高级专员代理贝拉尔到波恩,希望与阿登纳进一步磋商,以确保法、
德两国在总的方面能够意见一致,同时也准备抵制可以料到的各种情况。
莫内此行担心德国人会提出以各国的煤钢产量来决定每个国家在煤钢共
同体所属机构中的地位。依据德国的实力,它很快会成为欧洲煤钢最大国。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