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极权主义的起源_[美]汉娜‧鄂兰【完结】(111)

  “泛日耳曼主义”由乔治.冯.修尔涅尔一手造成,支持者全是德奥两国的学生。从一开始,它就传达出一种粗浴的平民化语言,职是,必然能吸收广泛的、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民。修尔湼尔本人“首先了解到:“反犹太主义”可以用来当作一种锐利武器,凭借它,足以推动外交政策的导向,……也足以破坏国家的内部结构”。犹太民族之所以适于达成这项目标,部份因素在于:在哈布士堡王朝的政府体制中,他们占有显赫的地位,同时,在置身于由多元民族混杂组成的国家里,比起置身于民族国家(在理论上,民族国家的公民至少是同文同种的)里,犹太人更容易被认出自成一个民族。这些现象,确实能解释奥国在“反犹太主义运动”巾所表现出暴虐力量的缘由,也足以显示修尔涅尔在利用问题时,是多么机诈;但这却无助于我们去了解“反犹太主义”在德奥两国“泛-主义运动”中所扮演的意识形态角色。

  “扩大的部族意识”是“泛-主义运动”的情感动力,在“反犹太主义”成为此种意识的核心问题时,“扩大的部族意识”已经圆熟的发展成功。 “泛斯拉夫主义”具有哲学冥想、令人尊敬的悠久历史,但缺乏有效的政治行动力量,故至十九世纪末叶才转向“反犹太入主义”;修尔湼尔的“泛日耳曼主义”在许多犹太人仍隶属于他的党派时,已公然敌视国家的政治体制。德国的史托克尔运动已向世人说明“反犹太人主义”是一有效的政治宣传工具,因此,“泛日耳曼主义”联盟一开始就具有确定的反犹太倾向,但是,在一九一八年之前,它尚未将犹太人逐出联盟之外。在俄国, “斯拉夫本土化运动”素来轻视犹太人,一八八四年,沙皇被暗杀身亡之后,由政府策动的集体迫害,把犹太问题带入公众舆论,所有的智识份子遂转向“反犹太人主义”。

  修尔涅尔在发现“反犹太入主义”时,或许偶然间也同时认识到它用之于政治上的种种可能性,他一心一意想摧毁哈布士堡王朝。在一个由复杂民族所构成的国家里,要有力地排除其中一个民族的国民,并不是一件极困难的事。在这个具有特殊政治结构的国家里,所施行温和的压制行为(由于温和的压制,其国民皆能享有充份的平等地位)设若受到“民众运动”(Popular movement)的动摇,那么,维系帝国命脉均衡的官僚政体还有分崩离析之虞;而憎恨斯拉夫民族的“泛日耳曼主义”也可能有助这种目标的达成,早在“泛日耳曼主义”运动转向“反犹太人主义”之前,憎恨斯拉夫人的情绪就已存在,此种憎恨斯拉夫人的情绪,可以由参加运动的也有犹太人而得到证明。

  “泛-主义运动”的“反犹太入主义”,力量强轫猛烈,缘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那段粉饰太平、平静和乐的时代里,反犹太的宣传热潮一度冷却下来时,“反犹太入主义”的学说依旧能苟延残喘,究其原因,不外乎它能与东欧的“部族民族主义”相互融合。因为“泛-主义运动”中有关民族的理论与犹太民族飘泊无根的生活模式,颇有相符之处,因此,就部族意识而言,犹太民族是一个完美的典范,基于此因素,“泛-主义运动”想迎头赶上犹太民族的组织模式,故时时不忘研讨“反犹太主义”的学说;同时,犹太民族的力量及其在历史上悠长的生命,也是印证种族理论最好的依据。

  奥匈帝国内,假若有一个民族,其根植于泥土的深度十分浅显、不具有疆域的意义、没有安居的家园、只能透过时间的运转彼此认同、认为疆域不是建立一民族国家的必要条件,对这样的民族而言,犹太人是一种典范。“泛-主义运动”假若认定国家的重要性只是次要的,民族才是真正重要,假若它是透过许多国家才被组织完成,而没有表现出可见的政治制度,那么,在“泛-主义运动”的领导者眼中,犹太人是最完美的民族模式,因为犹太民族也同样没有国家、没有可见的政治制度。同时,设若“部族的民族主义”认为民族是其人民引以为傲的核心,只要有民族的骄傲感,就可以罔顾历史成就,以及载之于史册的民族参与;并且,设若他们自认是由某种天生固有的神秘心态与外观特质,而使自己成为日耳曼族,而非德国人,成为所谓“俄罗斯的灵魂”,而非俄国人,那么,“部族的民族主义”多多少少会了解——既使不了解如何清楚地表达——同化的犹太人的犹太性质 (Jewishness) 和犹太教的个体化身(指信奉犹太教的犹太入一译注) 与它同属一类,也与世俗化犹太人的妄自尊大同属一类。这两种人均不愿放弃“天选”的信念,他们相信自己之所以比旁人优秀尊贵,纯粹是因自己碰巧生为犹太人,而根本罔顾犹太民族的成就与传统。

  在近代国家中,犹太人盘据着一异常的地位,他们置身于社会与国家的界线之外,这导致上述所谓“犹太人的态度”(Jewish attitude),也形成“部族主义的犹太支派”(Jewish brand of tribal nationalism)。这些骚动不安的种族集团,唯有透过西方民族的典范,才意识到它们自己的民族性,他们所盘据的地位与后来那寄生于大都会飘泊无根群众的地位——这些群众的种族主义具有强靱的动力——极为类似,两者同样是置身于社会界线之外,也同样置身于“民族国家”——唯一能组织人民的完美政治形式——的政治体制之外。从犹太人身上,这群飘泊无根的群众立即辨认出那兴高采烈、福星高照的竞争对手。正如它们所目睹的,犹太人发现一条可以组织自己社会之途径,此种社会正因为没有正常的表现方式与政治出路,真可视为是民族国家的替代品。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