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权主义的起源
目录
第三部 极权主义
第10章:无阶级社会
.群众
.暴民与精英的暂时结合
第11章:极权主义运动
.极权主义的宣传
.极权主义的组织
第12章:执政的极权主义
.所谓的极权国家
.秘密警察
.全面统治
第13章:意识形态与恐怖:一种新的政府形式
参考书目
<正文>
第十章 无阶级社会
一.群众
一般的极权主义运动特别是其领导者的名誉方面,其特点是令人吃惊地迅速遗忘,令人吃惊地轻易被取代,这种特点是任何事物都无法和它相比的。斯大林多年来苦心经营,通过艰难的宗派斗争和无边的特权所完成的一切?至少借用了前任的名义——即以列宁的接班人的身分使自己合法化——斯大林的后继者则尝试不借用他们的前任的特许名义,尽管斯大林花了三十年时间才控制了列宁时尚未出现的宣传机器,来使自己的名字不朽。希特勒的情形也相仿。他在自己的一生中发挥了他的魅力,据说谁都会受到他的影响,但是在他战败并死去之后,如今已被人彻底遗忘,他很难再继续发挥作用,即使在战后德国的新法西斯主义和新纳粹主义团体中。这种短命现象无疑和群众出名的反复无常和以他们为基础的名声必定下长久有关;或许还可以追溯到极权主义运动的那种永恒运动狂,它们只要保持运动,并且使周围的一切也跟着运动,就可以继续掌权,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种短命现象对于已故的领袖们来说,只要他们曾成功地使自己的国民从具体方面沾染了极权主义毒素,那就是使他们可以得意的奖励了;如果说有一种极权主义的个性或性格,那么,这种异常的可更改性和缺乏延续性可谓它的突出的个性性格。所以,如果假设群众的朝三暮四和过于健忘,意味着他们的极权主义心理妄想已被治愈,那将大错特错,这种心理妄想时常表现为希特勒崇拜或斯大林崇拜;事实上,这种心理妄想是难以医治的。
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错误是由于看到这种短命现象,而忘记了只要极权主义还在掌权,只要极权主义领袖们还活着,这种政策就会一直“指挥一切,并且得到群众支持”。根据服从大多数人意志的定则,希特勒崛起掌权是合法的,但是他或斯大林假如对群众没有信心,就不能维持对大多数民众的领袖权,克服许多内外危机,安然度过党内无休无止地发生的无数次内部斗争的危险。如果群众不支持斯大林和希特勒,那么莫斯科大审判或者清除罗姆派(Rǒhm faction)的事都不可能发生。流行的观点认为希特勒只是德国工业家的代表,斯大林只是通过一种险恶的阴谋才在列宁去世后的斗争中获胜,其实许多事实都可以驳斥这两种传奇故事,最重要的事实是领袖们的那种无可争议的广泛名声。他们的名声也不能归结于烂熟的谎言宣传手法对无知和愚蠢的胜利。因为极权主义运动的执政之前和执政期间的宣传一贯坦率而且善于撒谎,未来的极权主义统治者通常以吹嘘他们以往的罪行和小心地勾勒他们未来的犯罪计划,来开始自己的事业,纳粹分子们“相信在我们这个时代作恶有一种病态的诱人力量”,布尔什维克在俄国内外都明确地说,他们并不认为一般的道德标准,这已成为共产主义宣传之本,经验一再证明,恶行的宣传价值以及普遍对道德标准的藐视,与政治中最强有力的心理因素,既私利,无关。
恶与罪在暴民心理中的吸引力早已有之。暴民一向会欢迎暴力行为,而且会赞美说:这也许不光彩,但是很聪明。”极权主义之成功中令人不安的因素必定是它的信奉者真正的无私(selflessness):可以理解,一名纳粹分子或者布尔什维克分子不会因为对不属于运动的民众或者敌视运动的民众犯了罪而动摇他的信念;然而令人惊异的事实是,如果他遭到厄运,甚至自己变成迫害的牺牲品,被整肃出党,被送进苦役营或集中营,极权主义的魔鬼开始吞噬他自己的孩子,他也不会动摇。相反,文明世界都惊奇地发现,只要他在极权主义运动中的成员地位尚未被触动,他甚至会自愿帮助迫害自己,判处自己死刑。如果认为这种愚蠢的信念,不顾一切实际经验,取消一切直接的自我利益,是一种狂热的理想主义的简单表现,那就太天真了。无论是傻瓜的理想主义还是英雄的理想主义,总是产生于某种个人的决定和信念,并且受到经验和理论的支配。极权主义运动的狂热同一切形式的理想主义相反,他在危险时将其狂热的信徒弃之不顾,将他们那种有可能挽救运动本身于颓败的残存信念无情抹杀,到这时,这种狂热就冰消瓦解了。但是在运动的组织结构内,只要它还未分化,那么经验或争论都还不能动摇那批狂热的成员;和运动完全认同及完全的服从是乎摧毁了他们的经验能力,那怕是折磨和对死的恐惧。
极权主义运动将目标定在组织群众,并且获得了成功——这个群众并不是像大陆民族国家的旧的利益党派一样的阶级;不是对管理公共事务有观点、有兴趣的公民,像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的政党一样。当其它一切政党都只依靠一部分力量时,极权主义运动是依靠纯粹多数的力量,其程度使人口较少的国家即使在其它有形势下也不可能建立极权主义政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种反民主的、专制主义的半极权主义和极权主义运动横扫欧洲;法西斯主义运动从意大利蔓延到整个中欧和东欧(只有捷克斯洛伐克的捷克部分是显着的例外);然而,即使是墨索里尼(他十分喜欢“极权主义国家”这个说法),也并未尝试建立一个完全的极权主义政权,他自己只满足于个人专政和一党统治。战前的罗马尼亚、波兰、波罗的海诸国、匈牙利、葡萄牙和佛朗哥的西班牙产生了同样的非极权主义政权的专政。纳粹分子向来直觉地感到这种区别,所以常常嘲笑地评论他们的法西斯主义同盟者的缺点,而他们对俄国布尔什维克政权(以及德国共产党)的由衷佩服也是有限的,也可以与他们对东欧各种族的蔑视相比。希特勒“无与论比地尊重”的唯一一个人就是“天才斯大林”,而关于斯大林和俄国政府,我们没有(也许永远不会有)像我们从德国得到的那样丰富的文件数据,但是无论如何,我们从赫鲁晓夫在第二十次党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知道了,斯大林只相信一个人,那就是希特勒。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