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在于,在所有这些东欧小国中,极权主义运动带来了非极权主义的专政,所以极权主义的野心目标似乎太大,尽管极权主义运动在夺得政权之前有效地组织了群众,但在绝对攫取了国家之后,又迫使群众中的极权主义潜在统治者纳入更加熟悉的阶级专政或政党专政。事实真相是这些国家简直不能控制足够的人力资源来实行极权统治,也不能控制内在的人口巨大流失。暴君们对于征服人口更多的领土不抱多大希望,他们在这些小国家里被迫作某种旧式的缓和,以免失去他们要统治的民众。这也就是纳粹直到发动战争、扩张到整个欧洲前夕,在贯彻及无情的手段方面还落后于它的俄国对手之原因;即使是德国民众,其人数也不足以供使这种最新形式的政府得到充分发展。只有当德国赢得战争,它才知道什么是充分发展的极权主义统治,但是它将会带来的牺牲,不仅是对于“劣等种族”,而且对于德国人自己来说,也都可以从希特勒计划的后遗症中发现和加以评断。在任何事件中,只有在战时,在征服了东欧之后,获得了大量的民众,才有可能建立种族减绝集中营。德国才能建立真正的极权主义统治。(相反,在传统的东方专制的土地上。在印度和中国,极权主义统治却有极好的机会,那里几乎有永不枯竭的材料可以喂养极权统治的那架不断积聚权力、不断毁灭人的机器,更有甚者,那里的人典型地感觉到人口太多——这在欧洲还是一种新现象,过去一百五十年间大规模失业和人口剧增现象并存——几百年来普遍地蔑视人类生命价值。)政府恐惧普遍的反叛时,并不必然采用温和的或不屠杀人的手段;他们自己国家里的人口减少是一种更严重的威胁。只有在大量群众是多余的或可以用不引起灾难性后果的方法来减少的地方,极权统治(totalitarian rule)(与极权主义运动不同)才完全有可能。
在那些群众为了某些原因渴望政治组织的地方,极权主义运动就有可能产生。群众并非由于一种共同利益的意识才聚合,他们缺乏一种具体的、明确表现的和有限的实际目标的阶级组合。群众这个术语只用于人民,或者由于人数过众,或者由于漠不关心,或者两者兼具时,而不能整合进任何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组织、政党、市政府、职业组织、工会。他们潜在地生存于每一个国家,由大量中立的、政治上无动于衷的、从不参加政党、几乎不参加民意测验的大多数人构成。
1930年后,德国的纳粹运动和欧洲的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它们从群众中招募成员,这些民众明显地是冷漠的,其它一切政党都认为他们太麻木不仁、太愚顽,因而不值得注意,所以放弃了他们。结果是他们的成员中大多数是从未在政治舞台上出现过的人。这就使政治宣传得以引进全新的方法,而毫不关心政治对手的论点;这些运动不仅使自己处于政党制度之外来反对它,而且建立了一种从未达到过、从未被政党制度“宠坏”过的成员资格制度。所以它们不需要驳斥对立的观点。一贯选择以死亡为结局而非以说服为结局的方法,它呼唤出来是的恐怖,而不是信念。它们违背各种产生于深刻的自然、社会或心理的根源,超出了个人的控制范圃,因此也超出了理性力量的范围。如果它们真诚地与其它政党竞争。这就会是一种缺点;但如果它们确定了和那些有理由同样地敌视一切政党的人打交道,这就不是一种缺点了。
极权主义运动在群众中的成功,意味着对一般民主统治的国家,尤其是欧洲民族国家和政党制度,两种幻想的终结。第一种是大多人积极参与政府,每一个个人都同情自己的或别人的政党。事实上相反,运动显示出政冶上中立和无动于衷的群众很容易成为一个民主统治国家里的多数,因此民主可以根据少数人积极地承认的规划来发挥功能。被极权主义运动炸得粉碎的第二种民主幻想是,这些对政治漠不关心的群众无关紧要,他们是真正中立的。无非是构成了国家政治生活中没有意见的背景。别的公共舆论喉舌向来都不能显示的东西,即民主政府有赖于人民的默认和无动于衷的容忍,就像依赖国家中清晰表达意见的机构和组织一样,现在却由极权主义运动来使之显现。所以,当极权主义运动用它们对代议制政府的蔑视来侵犯议会时,它们显得有些矛盾:事实上,它们成功地使一般民众相信,议会中的多数是虚假的,并不必然符合国家的现实,由此破坏了政府的自尊和信心——它本来也只相信大多数人的统治,而不相信宪法。
经常有人指出,极权主义运动利用并且滥用民主自由,以便废止它们。这不仅仅是领袖们的邪恶聪明和群众的天真愚蠢。民主自由也许是以一切公民在法律面前平等为基础;然而它们只有在公民们属于群体、由群体来代表,或者构成一个社会政治层级时,才获得它们的意义和功能。欧洲民族国家里唯一的社会政治阶层化是阶级制度,它的崩溃当然是“晚近德国历史中最富于戏剧性的事件之一”,有利于纳粹主义的兴起,就像俄国巨大的农业人口(这种“缺乏政治教育的巨大而松弛的体制,几乎无法达到能够采取高贵行动的思想”)中社会阶层的消失,有利于布尔什维克推翻克伦茨基(Alexander Kerensky)的民主政府。希特勒以前德国的条件在西方世界的发展中明显地可以显出其危险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几乎在所有的欧洲国家内一再重复地发生阶级制度崩溃的情况,而俄国的情况又清楚地指出了欧洲可能发生不可避免的革命变化的趋向。实际上,极权主义运动采取纳粹主义方式还是布尔什维克主义方式,以种族还是以阶级的名义组织群众。假装遵从生命与自然的法则还是遵从辩证法与经济学的法则,其实并无多大区别。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