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阶级社会崩溃的气氛下,欧洲的群众心理有了发展。单一而又抽象地一致的命运降临到一大批个人的身上。这一事实并未阻止他们根据个人的失败来评判自己。或者根据具体的非正义来评判世界。但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痛苦虽然在个人的孤独状态中一再重复,而除了消灭个人差异之外,它并非一种共同纽带,因为它的基础并非共同的经济、社会、政治利益。所以,自我中心(self-centeredness)与自我保存(self-preservation)的本能中的关键弱点一起发生。无私的意义倘是不计较个人自我,感觉到可以作出牺牲,那么现在它不再是个人理想主义的表现,而是一种群众现象。古老的格言说,穷人和被压迫者只有锁链可以失去,这句话却不再适用于群众,因为当他们对自己的福利失去兴趣时。他们失去的比苦难的锁链更多;使人类生命烦恼怨苦的一切的忧虑与关心的根源都不见了。同他们的非物质性相比。一个基督教僧侣外表却像一个沉缅于尘世事务的人。希姆莱清楚地知道被他组织起来的那些人的精神状况,他描绘的不光是冲锋队员。还包括从中招募冲锋队员的整个阶层的人。他说他们对“每天发生的问题”不感兴趣,而只感兴趣于“几十年和几百年来重要的意识形态问题”所以人……知道他所效力的是一项二千年中才有一次的伟大任务。”人数规模巨大的个人混合起来,产生了一种心理,像四十年前的赛西尔.罗德斯一样,从各大陆的范围来思考。根据几个世纪的历史来感受。
从十九叶纪初开始。欧洲一些著名的学者和政治家们都预言过群众的兴起和群众时代的来临。关于群众行为和群众心理的全部研究文献。都显示和传播了人们从古代以来就很熟悉悉的关于民主与专政、暴民统治与暴君统治之间密切关系的睿见。他们为蛊惑、欺骗、迷信和粗野的出现,准备了西方受过教育者的政治意识和超意识。但是,当所有这一切预言在某种意义上实现时,就这种意料不到和无法预言的现象(例如彻底丧失自我利益)而言,预言就失去了大部分意义,而对死亡或其它个人灾难时显出玩世不恭或因厌倦而冷漠,激情倾向于最抽象概念(例如对生命的引导)。普遍地嘲弄甚至最明显的常识规律。
同预言相反,群众并不产生于日益平等的条件、一般教育的普及,以及不可避免地降低标准和普遍满足。美国历来是条件平等之地。实行普遍教育(尽管有缺点),或许它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疏于了解现代群众心理学。事情不久就变得很明显,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对群众尤其感兴趣,一般说来,有高度差异的个人主义和世故态度并不妨碍(有时反而鼓励)将自我抛掷在群众之中(Self-abandonment into the mass),投入群众运动。个人主义化和文明化并不妨碍群众态度的构成。由于这个明显的事实如此出人意料之外,常受责备的却是现代知识分子的病态和虚无主义,一种假定的典型知识分子的自我仇恨,以及精神的“敌视生命”和兴生命力相对抗。但是,备受侮辱的知识分子只不过是最能说明问题的例子,他们是一种更普遍现象清晰的代言人。社会分化和极端个人主义化开创了群众运动,比它们造就社会性的非个人主义化的传统式政党成员要早得多,也容易得多,它们吸引了完全未经组织的、典型的“不参加者,那些人本来出于个人原因,总是拒绝承认社会联系或者社会责任。
事实上,群众产生于高度分化的社会内,起竞争性结构和附带的个人的孤独,为有通过在一个阶级内的成员资格才会稍缓。群众中的人的主要特点不是野蛮和落后,而是孤独和缺少正常的社会联系。群众产生于民族国家受阶级所累的社会,它的裂痕曾由民族主义情绪弥补过,所以很自然,群众第一次在无助的新经验下。倾向于一种特别暴烈的民族主义,群众的领袖们违背自己的本能和目的,纯粹为煽动人心而顺应于这种民族主义。
就群众而言,部族民族主义和反叛的虚无主义都既非其特征,又不适合于它的意识形态,但符合暴民的特点和意识形态。但是我们当代最有天才的群众领袖们仍然产生于暴民,而不是群众。在这方面,希特勒的传纪读起来就像教科书,而斯大林也来自布尔什维克党的密谋组织,具体地由流放者和革命者组成。希特勒早年的政党成员几乎全是不适应环境的人、失败者、冒险家、确实代表了“武装的波西米亚人”(armed bohèmians),它们只是资产阶级社会的相反面,而德国的的资产阶级为了达到它自己的目的,本应成功地利用他们。实际上,资产阶级受了纳粹的骗,一如帝国卫队的罗姆-施莱彻派(Rǒm-Schleicher faction)认为希特勒或冲锋队(SA)只不过是他们用来作为E(口+化)鸽,用于军事宣传和社会训练的代表人物而已,帮助他们建立军事独裁,两者都根据自己的想法,根据暴民的政治哲学,忽略群众对新的暴民领袖的独立的、自觉的支持,以及暴民领袖创造新的组织形式的真正天才。暴民作为群众的领袖,不再代表资产阶级或任何人,除了代表群众之外。
极权主义运动较少地依靠无结构的群众社会,较多地依靠分子化的(atomized)、个人化(individualized)的群众的具体条件、这可充分地见诸于对纳粹主义和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比较,这两种主义在非常不同的情况下开始产生于各自的国家。斯大林为了将列宁的革命专政改变成完全的极权主义统治,率先创造了那种虚假的分子化社会,这在德国历史条件下也早巳为纳粹作了准备。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