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党纲或无视党纲本身不一定是极权主义的标志。前者认为党纲和论坛是无用的纸上空谈和窘迫的诺言,同一场运动的风格和动力丝毫不一致,墨索里尼的法西斯主义行动哲学就是如此,他只相信通过历史契机本身的灵感。对权力的纯粹渴望,并且嘲笑“滔滔下绝地谈论”他们将怎样处理,这是一切暴民领袖的特点,但是还不够极权主义的标准。法西斯主义的真正目标只是夺取权力,确立法西斯主义“精英”为统治国家的无可竞争的统治者。极权主义绝不满足于用外部手段来统治,即通过国家和一种暴力机器;由于它那奇特的意识形态和它在这种高压政策中被赋予的角色。极权主义发现了一种从内部控制人和威吓人的方法。在此意义上,它消除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距离,达到一种新的状态,其中我们所知的权力和权力意志根本不产生作用,或者至多只有次等作用。极权主义领袖实质上不折不扣地体现受他领导的群众的功能:他不是一个渴望权力的个人,对他的臣民不施加暴政和独断意志。他只是一个执行者,随时可以被取代,他依靠的正是他所体现的群众“意志”,群众也依靠他。若没有他,他们就缺少外在的代表,始终是乌合之众:若无群众,领袖就成为无足轻重之人。希特勒充分意识到这种相互依赖性,他曾经在对冲锋队的一次演讲中说:“你们之所以是你们,是因为我:我之所以是我,只是因为你们。”我们总是过于低估这些说法,或者误解其含义,认为此处所说的行动(acting)之定义只是下达或执行命令,正如西方历史的政治传统中经常发生的那样。然而这种观点一向假定,领导者思考并产生意志。然后将他的思想和意志强加给被剥夺思想和意志的群体——无论是采用说服、权威、或暴力的手段。但是,希特勒认为甚至连“思想……也只依靠发出或执行命令才存在,”因此即使是从理论上,他也一方面消除了思想和行动的差别,另一方面消除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差别。
国家社会主义和布尔什维克主义都未宣称过要建立一种新式政府,或者断言它的目标是夺取政权和控制国家机器。其统治思想是任何国家、任何纯粹的暴力机器都未达到过的一种东西,是一种持久不息的运动:在生活的每一个领域里都永久地统治每一个个人。通过暴力手段夺取政权,这本身绝不是一种目的,而是通向目的的一种手段,而在任何一个国家里夺取政权也只是一种可行的过渡阶段,绝不是运动之目的。运动的实际目标是尽可能多地组织民众进入它的架构,推动和保持他们处于运动状态:则能够构成运动目的的政治目标根本不存在。
㈡ 暴民与精英的暂时结合
比极权主义运动的成员们的无条件忠诚和对极权主义政府的广泛支持更能扰乱心灵宁静的,是这些运动在社会上不仅对暴民、而且对精英产生无可置疑的吸引力。若忽略这一点,未免显得轻率,因为艺术家的异想天开或学者的天真,以及一些著名人物,都会成为极权主义的同情者、同路人和注册党员中可依靠的人。
对于理解极权主义运动(尽管不是极权主义政府)来说,精英们所受到的吸引力和他们与暴民的明显关联一样,都是重要的线索。它指出了极权主义崛起时的具体氛围和一般气候。必须记住,极权主义运动的领导人和同情者比他们所组织的群众都年长,因此根据日程而言,群众不必在一个衰落的阶级社会(群众正是这个社会里最显着的产物)中间,孤立无援地等待他们的领袖出现。在阶级败落之前自愿离开社会的人又同暴民一起出现了,暴民是资产阶级统治的早期副产品,他们随时欢迎那些人。目前的极权主义统治者和极权主义运动的领袖们的特点中仍然带有暴民的痕迹,他们的心理和政治哲学是人们相当熟悉的:至于正式的群众代表一旦接管之后会发生些什么,我们还不得而知,尽管大可以猜测,他将像希姆莱那样小心谨慎和说话精确,而不像希特勒那样歇斯底里发狂,更像莫洛托夫(V.Molotov)那样顽固迟钝,而不像斯大林那样敏感、善于报复和残忍。在这一方面,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情形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并无实质区别:正如在二十年代,建立法西斯主义、布尔什维主义、纳粹主义意识形态和领导运动的是所谓战场上的一代,他们在战前长大,依然明显地记得战前的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极权主义的一般政治和理智气围也取决于一代人,他们也亲身感知先前的时代和生活。这在法国尤其如此,阶级制度的崩溃发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而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极权主义运动的领袖们就像帝国主义时代的暴民和冒险家一样,与知识界的同情者一样,即使在欧洲各国社会的阶级和民族制度崩溃以前,也早已置身于这个制度之外。
当虚伪自尊的自命不凡让位于无政府主义式的绝望时,这种制度的崩溃仿佛为精英和暴民都提供了第一次巨大的机会。新的群众领袖身上再现了早先暴民领袖的各种特征,这一点很明显:职业和社会生活中的失败,私人生活的反常和灾难。事实上,在转向政治生涯之前,他们的生活是失败的,旧政党比较令人尊敬的领袖们无意地造成了他们的失败,这是他们在群众中产生魅力的最有力因素。他们的个人经历似乎体现了当时群众的命运,他们为了运动可以牺牲一切,他们保证为那些受灾难打击的人献身,他们的决心不会动摇,不会受诱惑回到安全的正常生活,他们对声望尊严的蔑视是出于真心,而不只是出于达到野心的动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