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这项定义来看,民族国家的体制的政治代表很清楚的了解民族国家扩张时所遭遇到的限制。在“资产阶级社会”之前,西方民族国家体制的政治家都以“确定的国家疆域”这个概念来看待自己的国家。然而,一八八四年之后,西方历史的整个情势就全然改观了。
工业革命的产生造成西欧各国资本过剩,以及渴求工业原料的现象,迫使西欧各国往外扩张,首先是经济上的对外扩张,继之而来的是,随着金钱的输出而国家权力的向外扩展:
扩张是一切政治的终极、永恒之目标,这是帝国主义政治
的核心观念;它既不是瞬间即逝的掳掠,也不意蕴着长期
同化被征服的民族;因此,在政治思想与行动的历史舞台
上,它是一则崭新的观念。 (见本书第五页)
依鄂兰的观点来看,扩张的概念是适合于人底经济活动的领域(既是鄂兰所揭示的“私人的领域”) :
在经济活动的畛域里,扩张是一项贴切的概念,因为工业
成长即是一种周转不息的运作赏髋。扩张意指不断生产可
运用、可消费的物品,生产的过程是永无止境的,就宛如
人为了他置身的存在世界而不停地生产、建设、繁殖与改
进一样。(见本书第五页)
然而,在资产阶级的操纵下,这种属于“私人领域”的概念竞被引导进入政治活动的领域里;依照鄂兰的观点,这是和传统的“民族国家”体制之理念相违背的。
政治结构不同于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无法毫不受限制地扩
展,因为,它的基础并不是建立在无可限量的人类生产力
上。就民族昕缔造的政府与政制组织的形式而论,民族国
家是最不适合于无限制的成长;因为民族国家的基层是奠
立于人民真诚的共同赞助之上,而此种基层无法毫无限制
地扩展。(见本书第七页)
由于这两种概念在本质上的矛盾冲突,致使西欧近代历史的舞台巳产生许多畸形的物品,其中最显着的就是极权主义。就鄂兰这部书——“极权主义探源”——来看,讨论的重点既是“极权主义”的本质及其产生的历史条件;因此,解释的定向是指向极权主义,而帝国主义的产生及其形成只不过是替极权主义铺路的途径之一罢了。
帝国主义的向外扩张是资产阶级一手所导演成的,由于这个原因,鄂兰很详细地分析资产阶级的性格。资产阶级会产生“扩张”的概念,最主要的因素在于他们面临着工业革命所造成的经济上的困境,譬如:国内销售市场的饱和状态、物质原料的匮乏、资本的过剩、以及过剩的人力。资产阶级如果只是采取“资本外流”的政策来解决这些困境的话,那么,帝国主义是不会形成的。然而,海外的投资事业是一项极冒险的活动,资产阶级发现:唯有藉助政府的政治权力,才有可能把冒险的程度减低至最少量。在资产阶级的鼓动下,西欧各国唯有朝向以扩张为鹄的的”世界政策”迈进。
随着帝国主义的产生(“帝国主义理应被认为是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第一个阶段,它不是资本主义后期发展出来的产物”)而形成的事物既是“种族主义的意识形态”(the idealogy of racialism)。这种意识形态贯穿“海外扩张的帝国主义”与“欧陆的帝国主义”。意识形态是什么呢?鄂兰如此界定:
(意识形态)是一种奠基于单一议论上的体系,它有足够
的魅力吸引与说服大多数人;同时也有足够的广阔度容纳
当代一般生活的各种体验与处境……它声称自身掌握着“
开启历史之门的钥匙”,能解答所有的宇宙谜题,或者认
定自己是一项知识,能透视隐匿着的、统驭自然与人类的
宇宙法则。 (见本书第五十二页)
如此, “种族的意识形态”透过帝国主义者的宣扬,走进了实际政治活动的舞台上,就在这个时候,欧洲各民族就得预备去实现一种崭新的国家政治体制——极权主义。从一开始,种族的各种理论就处心积虑地企图跨越所有国家的界限而否定“国家政治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遂有“白种人的负担”、“超越国家政府、超越所有政党之上的政党”的言论出现;传统的民族国家体制在这些畸形言论的冲击下,唯有走向崩溃的道路,最后终于产生希特勒与斯大林所领导的“极权政治”。
扼要地解释了鄂兰的政治思想的主要观念,以及她在“帝国主义”一书中所揭示的几项重要的分析观点,主要目的在于帮助读者了解这本书的论证。
鄂兰的思想看起来是简易明了的,但她的论证相当复杂、繁琐,希望读者有耐心去读完它。
在翻译过程中,感谢载爵兄的鼓励,感谢康乐兄从美国寄来史华慈讨论鄂兰思想的论文,也感谢淑贞在课余的时间帮我润饰与抄写文稿,没有他们的帮忙,这本书是无法与读者见面的。
蔡英文
于民国六十八年六月四夜
作者原序
历史上大概没有一个时代像帝国主义时代一样,能够使当代的学者、观察家、研究者那么幸运地看出它确定的目标,而且准确厘清它开始的日期。十九世纪末叶,殖民主义与“民族国家体制”跟经济和工业发展无法协调的情况产生了帝国主义,约于一八八四年左右,它便开始推动为扩张而扩张的政治事务;同时,我们也发现:这种崭新的权力政治活动跟边界战争中的国家征服举动大不相同,也跟典型的罗马式的“帝国缔造”截然不同。在“陛下您的大帝国” (这个大帝国是丘吉尔不愿意统辖的)破产后,帝国主义的最后目标,随着印度独立宣言,看起来,似乎是完成了。不列颠自愿取销殖民地的统治权依旧是二十世纪历史大事件之一,同时,自从这件事件发生后,欧洲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强有力掌有海外的殖民地。唯一例外的是葡萄牙这个国家,令人觉得怪异的,它竟然有能耐持续其它所有欧洲国家的殖民权力放弃的固执力量。究其原因,与其说是萨拉沙尔(salazar)的独裁专制,不如说是这个国家的落后所致;帝国主义因一个世代连续发生的两次大屠杀的战争而衰微或气势罄尽。更进一步推究,道德的顾虑与民族国家的政治理念更反对帝国主义的极端原则——“行政谋杀”的运作(凯特奚尔语),这原则很可能破坏印度非暴力的不抵抗反叛,同时,也因为忧虑反击的力量会影响到行殖民政策的国家,而反对继继执行“治理被征服种族” (克蓝玛爵士语)的政策。法国由于戴高乐拥有完整的权威,而宣布放弃它一向自认应属于自己一个行省的阿尔及利亚时,帝国主义的大势遂一去不复返。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