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刚学拼音没几天,字母还都没认识全,父亲就让我下来哄弟弟妹妹了。等到秋天打完场,我再回到原班,感觉自己已经成了傻子了。我不会给汉字注音,不会根据拼音写汉字。我跟同学学拼音,跟小军学拼音,最后,只弄个虎皮色,勉强将就过来了。知识是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的。如果其中一个环节落下或者没学到位,以后的各个环节都会受到影响。我深有体会,我的数学经常满分,可是,我的语文,就因为拼音,从未得过高分。
到安安在学校学拼音时,她在学校学会一点,回来教我一点,她学会了,我也彻底学会了。硬是把当年的夹生饭,重新做成了熟饭。尽管面相上看去不那么漂亮,却很有味道了。如今,我在这方面堪称专家,有的同事的小孩学拼音,出了问题还问我呢。我的拼音能有今天,安安功不可没。
人们常说:“大人孩子都爱听好话。”可是,安安需要表扬,又不是那种随随便便、小题大做式的表扬。她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一是一、二是二,发自内心的表扬。安安就是安安,她是个极富个性而又非常敏感的孩子,你绝不可以敷衍她。
我关注安安的一点一滴,不轻易表扬她,只要表扬她,就名副其实,让她没有敷衍之感。孩子的世界太奇妙了,个体的差异如此之大,教育他们得有多高的艺术性啊。我感觉到自己责任重大,可是,知识技能及经验又是那么的匮乏。学习的紧迫感鞭策着我,学习、学习、再学习。此时,我又想起《论语》里的一则故事。
有一次,孔子的一个弟子问孔子:“老师,听到一件事就去做吗?”孔子回答:“那可不行,你的父亲、哥哥都在,你为什么不和他们商量商量再去做呢?”
又有一次,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冉有也问孔子同样的问题,孔子答曰:“马上就去做吧,否则就耽误时机了。”可巧,这两个人问问题的时候,公西华都在场,他听到了老师如此矛盾的回答,感到非常困惑,就问孔子:“老师,他们问的是同一个问题,您为什么回答的不一样呢?”
孔子说:“冉有遇事冷静,善于思考,但是喜欢退缩,所以我那样回答是督促他;子路呢,雷厉风行,说一不二,做事欠考虑、不够理性。所以,我才在后面拉一拉他。”
孔子不愧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教育学生,连最细微之处都不放过。因此学生三千中,贤者就七十二也就不足为奇了。
1998年11月3日星期二天气状况:多云
今天,我收拾办公桌抽屉,从一本书里掉下来一张十多年前的纸条。纸张已经泛黄,字迹也不十分清晰。可是,写纸条的主人伊达却又浮现在我眼前,关于伊达的那件事的前前后后也历历在目。
那时,我刚刚大学毕业不久。一节课上,伊达把一张纸条卷成卷,眼睛瞟着我,递给了他前座的同学。我假装没看到,又若无其事地慢步走到接纸条的人身边,没说话,指着他攥着的拳头,眼睛盯着他。他立即明白了,极不情愿地交出纸条给我。
我再看伊达,他已经深深地埋下头去了。我当场展开看,尽是写些污言秽语,不堪入目。我忍了又忍,还是没忍住,下课时把伊达好个批评。事过十多年后的今天,想起当时的情景还后悔。年轻的教师,当然不是人人都一样,但是我当年眼睛揉不得半点儿尘埃,锱铢必较。伤害了伊达们的自尊心,是多么的不应该啊!这还得说是重要事件,我意识到的;那些鸡毛蒜皮小事,我没意识到的呢!
曾经亲耳聆听过教育教学专家何慧华(当时已经六十多岁,头脑清晰,思维缜密)老师的讲座,时间久了,内容记不清了,但是主持人的那句话至今还回响在耳边:“何慧华专家是我们教育界的一个宝贝。”一个称职的教师,年龄越大,经验越丰富,就像陈年的酒,越来越芳香醇厚。又像一座富裕的矿脉,里边贮满了各种矿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相比较而言,我是一座贫铁矿,只有系统的文化知识,没有成功的教育教学方法及经验,爱也不丰富。我幼年太缺乏爱,长大后,尽管口口声声说要给予学生、给予自己孩子多多的爱。可是落实到实际生活学习中,自己还是一块贫瘠的土地,未能给孩子们太多。换句话说教育就是爱的教育,而我的爱恰恰不丰富。我非常非常惭愧,好在我还有二十来年的教育教学生涯,我还有机会重新塑造自己,否则我将遗恨终生。
专家的着作必须得读,专家的智慧必须得学,专家的处事方法必须得学以致用。不是套用,而是结合自己的实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借鉴其精髓,作为我行动的指南,为我所用,指导我的教育教学实践。
1998年11月28日星期六天气状况:晴
今天一天,想起来回母亲家路上宁宁说的那句话,就感觉到有趣,就想笑。
早晨,我们早早吃完饭,宁宁就吵着要去姥姥家,勉强等我拾掇妥当,我们出发了。我骑自行车带着宁宁走在前边,安安自己骑自行车跟在后边。路旁一片烤烟地,只见绿油油的烤烟垄挨垄,棵靠棵,挨挨挤挤连成一片,方方正正,简直是一块立体大地毯。微风拂过,小簸箕似的烤烟叶子微微点头。坐在自行车后座的宁宁也捕捉到了这一细节,不觉诗兴大发:“大叶菜冲我们点头笑。”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