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龙腾_德远【完结】(74)

  圣贤、君子之所以能做到公正公平,原因就是他们能以全民族、国家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来考虑和处理问题,而不是如一些沉迷官场而不知为官正道者那样从个人或少数人的狭隘私利出发来考虑问题和决定一切。

  如果一个人为官,不把权谋当作自己在官场中的晋身之阶,所思所谋皆出于公心,以正为政,那么,为政者本人也必能在官场上有所大成。

  赵鼎就是这样一个以正为政的好官。

  张越先见赵鼎主动谈及国事,也就沉下心来,准备与他探讨一下刚才所谓的武备问题。

  “那么!大人对武备之事有何见教呢?”

  赵鼎正色答道“见教却是不敢,下官思考许久,有些体会,但身为文臣,于武备之事也是管窥之见,望殿下不要耻笑!”

  “请不吝赐教!”张越先也严肃了起来。

  “下官以为,当今之事,其可虑者,莫重于边防;庙堂之上,所当日夜图画者,亦莫急于边防。今之上策,莫如自治。而其机要所在,惟在皇上赫然奋发……”赵鼎提到皇上,便望了望张越先,看他是否忌讳。

  张越先连连点头,微笑着鼓励他继续说下去。

  “圣志定,而怀忠蕴谋之士,得效于前矣。今军伍虽缺,而粮籍具在。若能按籍征求,清查影占,随宜募补,着实训练,何患无兵?捐无用不急之费,并其财力,以抚养战斗之士,何患无财?悬重赏以劝有功,宽文法以伸将权,则忠勇之夫,孰不思奋,又何患于无将?”赵鼎说着,又是端起茶盏喝了一口,同时望了望张越先,看他是否听明白了自己所说的话。

  张越先在心里对赵鼎所谓的“宽文法以伸将权”大加赞赏。他知道,宋朝从太租“杯酒释兵权”以来,采取“扬文抑武”的国策。

  经历中唐五代长期藩镇割据、武人跋扈局面之后,宋朝开国伊始便采取了一系列的收兵权举措,结束动乱,维护统治秩序。

  但随着文武失衡问题的解决,统治者却未能适时调整方针政策,特别是太宗朝两次北伐失败后,彻底丧失与北方游牧政权交战的信心,从此眼光向内,又采取“守内虚外”之策,逐渐推行“崇文抑武”的治国方略。

  以后,宋朝大致延续这一路线,长期矫枉过正,侧重于以意识形态化的儒家道德思想治国,有意抑制武将群体和武力因素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影响。于是,其主流军事思想打上了守内甚于防外的强烈色彩。这种源于极端狭隘专制集权主义的保守军事思想的确立,便不能不对国防战略与军事学说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

  “宽文法以伸将权”,就是放宽文书法令的限制,让将士施展其权谋。

  在“崇文抑武”治国方略下,主流军事思想的本质就是怀疑、歧视武力因素。因此,主政的文人士大夫集团对国防关注不足,虽然养兵规模巨大,军费开支不堪重负,但完全属于被动应对行为所致。

  赵鼎身为一名文官,开始深刻反思“崇文抑武”给国家带来的危害,在当时的情况之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实,与赵鼎具有同样思想的朝廷重臣也不乏其人,可是,这些高明的见地与变成事实之间,却依然有很大的距离。关键所在,还是前面赵鼎所谓的“惟在皇上赫然奋发”,改变“崇文抑武”的政策。

  赵鼎见张越先沉思不语,以为康王不过是个未涉朝政的孩童,与之讨论国策无异于对牛弹琴,轻叹一声,低头饮起茶来。

  张越先见赵鼎不再继续说了,有些着急,忙喝了口茶:“大人的茶好,但大人的高论更加使小王茅塞顿开,愿意继续聆听高论。”

  赵鼎抬头苦笑了一下,依然继续饮茶,不再开口。

  张越先见他如此,醒悟到,这个朝廷高官是在轻视自己,刚才的一番高论,只是自言自语,并不把他张越先当成可与之论道的同行。

  想到这里,张越先清了清嗓子,试探着也说了一说。

  “既然大人不说,小王便说一说吧。不当之处,请大人批评!”他看了看赵鼎,笑了笑。

  赵鼎见他口出此言,便抬起头来,放下茶盏:“下官愿听王爷高论。”

  “大人所虑,唯朝廷无奋励激发之志耳……”张越先见赵鼎面露喜色,继续说着,“朝廷因循怠玩,姑务偷安,则虽有兵食良将,亦恐不能有为耳。”

  “此言甚善!甚善!!!”赵鼎神情激动,伸手摸着茶盏,那手却有些颤抖。

  “皇上急先自治之图,坚定必为之志,属任谋臣,修举实政,则兵事可举,金虏可图矣!”张越先的话音刚落,赵鼎啪的一声撩下茶盏,霍地站起身来,把张越先吓了一跳,心想,我说错了吗?

  赵鼎激动地看着张越先,浑然不觉自己已经失态,绕着室内青砖铺就的地面,来回来去走了几圈,然后走到张越先面前,深深鞠了一躬:“王爷刚才所言,生生切中要害,切中要害!下官佩服,下官佩服!”

  张越先偷偷乐了,心想,能够得到宋朝大官的赞扬,我这个后世小子也应该感到欣慰了。忙起身还礼,连连说道:“不敢当,不敢当!小王也是听了大人高论才有感而发!”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