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康生评传_仲侃【完结】(50)

  第十九章 阴谋和“理论”

  我国的理论战线,同经济战线、政治战线一样,经历过不断地瞎折腾,遭遇到沉重的灾难,特别是康生主管理论以来,理论工作者陷入了魔掌之中。我们仅就哲学界的“合二而一”问题,看看康生领导理论工作之一斑。

  一九六四年四月,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室教员艾恒武、林青山,怀着宣传辩证法的热情,合写了《“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短文。文章在把辩证法通俗表达为“一分为二”的同时,强调了辩证法的另一种通俗概括——“合二而一”,文章说:“没有一种事物不是‘合二而一’的”。究竟事物是不是“合二而一”的?这本是理论界的学术问题,完全可以各抒己见,充分地展开讨论。真理总是愈辩愈明的。可是,这一问题刚刚提出,康生象是抓住了整人的把柄,竭力施展了他的阴谋诡计,欺上瞒下,大兴问罪之师,对其大加讨伐。

  康生是怎样组织对“合二而一”问题进行围攻的呢?第一,秘密部署。

  《光明日报》收到艾恒武、林青山的稿子,编者拟于刊用。排出清样,除送作者外,也分送康生审查。同时,也送一份给康生的亲信——关锋审阅,因为关锋是康生在哲学界的一个打手,他在康生的直接指挥下,拉了一帮子人组织了一个“反修哲学写作小组”,他消息得的快,气候摸得准,跟着康生的指挥棒,又出击得迅速。由于有所仗势,说话气粗,架势吓人,象个封建把头,唯康生之命是从,是个通天的重要门神。所以不少朝拜者,总要到他那里去烧香。

  康生看了清样,喜出望外,不由得哼起京剧来了。按一按出鞘的剑,自有如意算盘!他断定:艾、林既然都在中央党校工作,那一定是杨献珍“找的代言人”,决心抓住不放。关锋看了文章清样说:“这篇文章是大毒草,是一条大鱼”,“不能让它缩回去”。这究竟是有谋而合,还是不谋而合?我们暂且不管,反正两人的目标完全一致了。康生立即把关锋找到跟前,密定要借此兴风作浪,为此,他们一方面,通知《光明日报》,“凡是这类稿子,一律扣起来不发”;另一方面,指令“反修哲学写作小组”,赶紧写出出击的文章。显然,康生为了“有意识的搞一下学术斗争”,“引起大家讲话”,而积极准备钓大鱼的“诱饵”!

  此间,中央党校曾两次请示康生:“‘合二而一’是否正确?”尽管康生早有定见,但一直避而不答,反而指示中央党校要查一查谁先提出“合二而一”的:“可否就艾、林文章进行批判?”康生说,哲学界会讨论的,党

  校领导不要急于表态,并再次指示要查一查杨献珍讲“合二而一”的证据。

  目标既然已定,不管事实如何都要把矛头集中在杨献珍同志身上。他设置的陷阱,必须逼人跳下去!

  第二,名为学术讨论,实为“引蛇出洞”。

  经过一番紧张的密谋,一切准备妥当。康生是以“情报专家”自诩的,对于学术理论也象他早已习惯了的肃反反特一样地部署。他指令《光明日报》把《“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一文“快登”出来。这样,一九六四年五月二十九日,就先登出了文、林的文章;一星期之后,即六月五日,又登出了经过密谋而炮制的第一篇反驳艾、林的文章。一来一往,真的摆出了学术讨论的架式。

  康生对于第一篇反驳艾、林的文章,特别重视,亲自把关修改。他看了这篇文章后,立即找作者说:“文章总的还可以”;只是文章后面提出一个公式,即“统一物内的‘一分为二’,进到统一物分解的‘一分为二’,新事物出现,又有统一物内的‘一分为二’,再到统一物分解的‘一分为二”’,不知“有无把握”。康生又说:“对此我无研究,……如无把握,可以去掉。

  (不然)人家抓住小辫子,反而麻烦。“寥寥数语,就足以证明,学术讨论不过是遮人耳目的招牌,惯于整人才疑心被人抓住小辫子!

  不仅如此,康生还同“反修哲学写作小组”一起,对于如何安排《光明日报》理论版版面,都是费尽了心机的。什么时候放,什么时候收,什么时候升级和反击,都要仿效反右派的做法,每一篇都要经过具体研究和安排。开头一段时间,或者把赞成“合二而一”和反对“合二而一”的文章摆在同等位置上,以示不偏不倚;或者搞轮流突出,这一期把赞成“合二而一”的文章摆在突出地位,下一期又把反对“合二而一”的文章摆在突出地位。总之,表面看来象是学术讨论,其实,则是“诱敌深入”。一些不知奸诈成性的康生底细的理论工作者,有的信以为真,便积极写稿给报社,表示支持“合二而一”。

  第三,撕掉面纱,凶相毕露。

  经过一段所谓“学术讨论”,到七月上旬,康生准备公开“揭盖子”了。

  他一方面指示中央党校加紧追查“合二而一”的所谓“后台”,发动全校教职员工对杨献珍同志进行揭发批判;另一方面,又以“中央理论组”的名义,责令《人民日报》根据中央党校提供的材料,赶紧草拟一篇公开点名批判杨献珍同志的文章。七月十五、十六两日,康生亲自主持会议逐字逐句地修改批判杨献珍同志的这篇文章。修改定稿后,以什么名义发表,康生也煞费苦心。起初他想用中央党校领导同志的名义发表,然而一再易人,都感不妥。最后决定以中央党校的同文章并没关系的两位同志的名义发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