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康生评传_仲侃【完结】(62)

  四、把军队搞乱。

  人民解放军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柱石,是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篡党夺权的巨大障碍,因而,他们不能不把矛头指向军队。这就是他的反军乱军,毁我长城的根本原因。

  阴谋有术,窃国有方的康生,在关键问题上,显示了特有的能量。由于他对林彪、江青的意图摸得准确,因而对打砸抢分子的指挥就特别灵验。

  一九六七年一月五日,康生在中央党校接见“造反派”头头时说:你们要好好想想,“军队会不会产生资产阶级、修正主义?会不会把无产阶级军队变成修正主义的军队?”一月六日,康生在人大会堂接见中央党校另一“造反派”头头时又说:无产阶级军队,“也有阶级斗争,两条路线斗争”;无产阶级军队,“也可变成资产阶级的军队”。康生谈这些话的第四天,即一月十日,王力、关锋等人,就在一个材料中明确提出“彻底揭穿军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乱军口号,送江青审批。江青又转送林彪“批示”,林彪当即批了“完全同意”几个字。于是,这股乱军之火便烧到了军队。三月二十日,林彪又在军级干部会议上蛊惑人心地提出:“带着枪杆子的修正主义路线,比之没有带枪杆子的还危险。”经他这样一说,已经点燃的乱军之火,燃烧得更旺了。

  由于有林彪作后台,康生更加有恃无恐起来。一九六七年七月,中央文革讨论“七。二〇事件”宣传口径时,康生和江青、陈伯达等人,坚持要在宣传提纲上写上“打倒党内军内一小撮走资派” 的口号。七月二十五日晚,在审定新华社写的《首都百万军民集会支持武汉革命派》新闻稿时,由康生口授,关锋执笔,又坚持加上了“坚决打倒党内军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口号。第二天,《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这条新闻和相应的社论,这样,就使这一反军乱军口号第一次公布于全社会。从此之后,全国各地到处出现揪“陈再道式的人物”和冲击军事机关的情况。许多部队内部出现了尖锐的对立。从而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

  鉴于“揪军内一小撮”的口号造成了严重局势,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不得不出面制止。在这种情况下,康生又竭力推卸自己在煽动“揪军内一小撮”方面的罪责。一九六七年九月五日,他在接见安徽两派群众代表时说:那是“我们的报纸犯了错误”,而“我们一开始就认为(揪军内一小撮)是不对的”。接着又诡辩说:“我们是批评了军队中的某些干部的错误”,但是不能把我们的批评看作是“把矛头指向解放军”。两面三刀,横竖有理,应黑应红,随时而变。康生就是这样一个翻脸不认帐的人。但是事实是赖不掉的。

  五、把生产搞乱。

  “文化大革命”之初,尽管形势很乱,但是这种乱还仅仅限于党政机关和文教战线。可是,康生之流并不满足于这种状况,他们一心想把烈火引向全国,引向各条战线,特别是引向牵动所有工人和农民的生产战线。

  当时,周恩来同志为了使国家减少损失,特指示国务院主管生产的同志

  于十一月底召开一个工业交通工作座谈会(即中央工交企业文化大革命会

  议),研究一个工交战线如何开展“文化大革命”的意见。与会者分析了工交战线的三个特点:第一,工交系统是执行毛泽东同志革命路线的,没有那种所谓“黑线”统治的问题,第二,工交系统历来是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是革命的主力军;第三,工业生产是社会化大生产,一环扣一环,需要稳定的连续性,不象学校、文艺团体那样,可以随时停止工作。从这三个特点出发,大家得出结论:工交战线的“文化大革命”,应当分期分批地进行,不能一哄而起,更不能停产闹革命。根据这个精神起草了一个工交系统如何开展“文化大革命”的《十五条》。

  应当说,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个《十五条》算是一个保护生产,减少损失的及时措施。然而,这同那伙以搞乱全国为目的的倒行逆施者,是背道而驰的。因而,他们看了大为恼火,立即责令国务院主管生产的同志向他们汇报工交座谈会情况。汇报会于十二月二、三、四日连续开了三天,名义是“汇报”,实际上是对工交会议及其制定的《十五条》进行批判。这三天是这样安排的:头一天,他们听取汇报;最后一天,由林彪出马作总结;中间一天,主要是康生对工交会议进行“批判”。康生批判时,林彪连连赞许,颇为欣赏,并多次插话,文武共谋,狼狈为奸,就这样完全推翻了工交会议决定。康生的“批判”发言,劈头就说:“我同××(共产党)左派谈了三次,共十多个钟头。他是中央委员,搞工业的,谈话后教育很大。

  从××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怎样搞资本主义复辟的呢?“还未等康生回答,林彪立即插话说:”康生同志,你把社会主义国家怎样蜕化到资本主义的?从思想、农业、党,……政策等怎样变的,我们怎样才不变,怎样堵

  住这个漏洞,我们不甚了了,搞得不好就会变。……请康生同志研究研究。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