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些问题,只有笼统概念,没有具体事实,印象不深刻,没有说服力。“
林彪向其“理论顾问”请教了,康生当然不会放弃自己立功的机会,他如同打了吗啡针一样,顿时精神倍增,滔滔不绝地讲起××怎样变修的所谓“经验教训”来。他的结论是:“××变修首先是从基础变的”,所以,“资本主义复辟,工厂企业关系很大,因为这是经济基础嘛!”(林彪插话说:“对,工厂比学校厉害,好也厉害,坏也厉害!”)接着,康生把话头一转就讲起我国的情况来。他说:“我们的工厂也不那么于净”,虽然私有制变为公有制,所有制变新了,但是,“商品、等价交换规律基本未改,仍然实行按劳付酬”,这些都是旧的。因此,“我们的工厂,恐怕是没有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工厂”,“工厂的修正主义根子,不一定比学校少”,这样,就“不能不反映到上层建筑中去”。所以,“工厂文化大革命的重要性,在整个意义上讲,比学校重要,因为工厂是基础”。(江青插话说:“应说工农业是基础”。
林彪说:对,无论工业农业都是基础。)康生继续说;工厂农村“文化大革命,不是可有可无的,不是比学校次要,而是比学校更重要的一件事情”。
“现在领导机关对于工农业如何开展文化大革命,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还很不理解,总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工交的同志对这些问题要很好研究一下,教育干部认识这些问题”。(林彪插话:“前车之鉴,要引为教训,不要重蹈覆辙”)康生还指着国务院主管生产的同志的鼻子骂道:“你多年来只抓生产,不抓革命,已经成了职业病。不问政治,不看路线,单纯抓生产,这本身就是修正主义的东西。”最后强调说:“为了反修防修,在工交系统必须立即全面地开展文化大革命”。康生这篇经济基础变修论,是以理论权威的架式提出的,又得到了林彪、江青的批准,真象十万吨黄色炸药的爆炸,大大地搅乱了人们的思想,唬住了很多人。更严重的是它成了当时工交系统打砸抢分子的理论武器。林彪、“四人帮”利用这一武器,迅速将“文化大革命”的动乱推广到整个生产战线,从而使我国工农业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
六、全国性大夺权。
一场灾难性的烈火烧向了全国各个领域之后,一九六七年一月起,从上海开始,又掀起了一个夺权恶浪。康生亲自指挥了一些部门的夺权活动。
一九六七年一月十五日,在康生的授意下,中央党校的一伙紧跟康生的人,夺取了中央党校的大权。一九六七年一月十九日,王效禹派康生之子张子石来京摸中央文革对夺权的态度。康生由王力、关锋等陪同,于二十日在人大会堂接见了他。康对张子石说:“王效禹是山东夺权的好条件”,你回去可转告王效禹,“要立即夺权”,“不但考虑青岛夺权问题,还要考虑山东
省的夺权问题。“王效禹得了康生的指示,迅速于”—。二二“和”—。二七“
先后夺了青岛市和山东省的党政大权。山东长期盛传王效禹夺权是“走的康生的后门”,便是由此而来。一九六七年二月八日,中联部有一个不受康生支持的群众组织贴了一张大字报,其中有“林××”几个字。康生、王力等人硬说是“柯”字,是指某著名专家,目的是想把某著名专家打成黑帮,以破坏我党和友好人士的关系。以此为借口,把该组织打成“反革命组织”,宣布予以“取缔”,指示他在中联部的心腹强行夺权。三月,康生又伙同江青、王力等人为早已被开除党籍的刘结挺、张西挺翻了案,封之为“正确路线的代表”,支持他们夺了四川省的权。
此外,山西、贵州、宁夏、黑龙江以及其他各省市的夺权活动,康生都直接插过手。他在整个夺权活动中,确实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昂情绪。
林、江天下康家党,中国究竟向何方?这是广大人民和广大干部焦虑的问题。
大量事实说明,康生以毁党毁国之“奇功”,换来了他更大的权力和更高的职位,他先由政治局的候补委员上升为正式委员。接着又在党的九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政治局常委。后来又成为党的副主席。
第二十三章劲松和逆流
当林彪、江青一伙掀起的“否定一切,打倒一切”的狂风恶浪,席卷全国的时候,我们的党和国家正处于深重的危难之中。一切忠诚的人民、共产党员和革命干部,无不为之担忧,并采取不同形式对他们的所作所为给予了抵制和反对。特别是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眼看着用革命鲜血换来的人民江山被糟踏,领导人民事业的共产党被篡夺,他们再也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了,于是象暴风雨中迎接战斗的海燕,巍然挺拔的劲松那样出现在第一线。他们就是为中国革命建立过功勋,使敌人丧胆,为人民敬仰的一批老共产党员。从“文化大革命”一开始,他们就在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军委会议上,同林彪、江青一伙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而且这种斗争在一九六七年二月怀仁堂会议上达到了高潮。这次斗争的特点是,开门见山,短兵相接,一边是义正严词,一边是阴谋诡计;一边为捍卫党的原则而义愤,一边为破坏党的事业而称快。拨开乌云,忠奸分明。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