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意味深长地望了王泽一眼。道:“王大人必有后招,还望赐教。”
唐格凝眉捻须道:“王大人前些日子建议加强陕西六路军将兵权,现今看来王大人已然胸有成竹?”
唐格听王泽分析金军南下缘由,且两条都是关乎西北,是想王泽在汴京时就要求加强陕西防务,西军诸将战略上受文官节制,临阵可以自专,暗自诧异他为何这么肯定金军必然入侵的军情,而且重点将放在陕西六路,在防务上如此执着地要加强陕西沿边。
王泽似在自言自语地说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如今之势能化解自然为上善,使不能避,当东守西攻。”
张叔夜捻须点头道:“有理!”
孙傅若有所思地问道:“王大人可是认为还有避免战事的希望?”
李纲不满地斜眼看着孙傅,道:“孙大人恭掌都堂,岂能不知与金人谈和,其不如与虎谋皮?”
孙傅脸面微红,心中暗骂李纲不是,但他的确是被李纲说中心思,在他看来皇帝南迁,目前稳定局面高于一切,能议和休兵罢战当然最好,不想却被李纲看破。自叹早知如此,还不如当初王泽提议加强陕西军将临阵便宜之权时,自己痛痛快快地支持他的动议,也不至于今日如此被动,连受两此讥讽。
王泽丝毫不理会李纲对孙傅的讥讽,接着说道:“和谈还是有希望的,不过要付出代价也不会小……”说到这里王泽猛然看着玉帘,说了句众位宰执大臣都莫名其妙的话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朱影呆了一呆,要不是看到王泽严肃的表情,她险些笑了出来,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道:“王卿,此话怎讲?”
在众人似解非解的目光中,王泽又说道:“遣使前往上京,应诺调离留守司宗大人,最少可以拖延时间,争取主动。以汴梁为东线中心防御,加强京东、淮南防线,陕西六除防御西李外,主力东调京兆府与延安府一线,严阵以待,一旦金人西进,陕西六路大军选帅节制,主动出击金军,务必将其击败于京西北路境内,决不能使其进入南路,形成对行在的东西夹击之势。”
“这就是王大人所谓东守西攻。”张叔夜眉头微蹙,似乎不太欣赏。
“正是。”王泽沉声道:“沿河四路防线太长,将帅良莠不齐,难以与金军周旋,京东有失,势必震动江淮,危及行在。所以沿河以汴京、济南府为中心组织城防,以淮河为第二道防线,长江为最后一道防线。金军即便能得逞临江,亦是成强弩之末,只要虎翼水军严阵以待,这帮旱鸭子纵是有天大的能耐,亦不能有所做为。陕西六路大军以延安府为支撑,组织沿河防御,以京兆府为中心,潼关为前沿,在京西支援京东、江淮,凭借西军强悍,使金军陷入左右为难之境地。”
李纲捻须颔首道:“王大人结构之策,不失为持重,江淮确须加强防御,拱卫天子行在。”
王泽见李纲已经有限赞同,大为高兴,趁热打铁地道:“如此大战,须得将帅前方临阵便宜行事,却不可受制于制度而贻误战机。下官的设想是由枢密院居中调度,以汴梁为中心,由京畿路、京西北路,京东东、西路设宣抚司,由宗大人担任宣抚使,节制四路,陕西六路由范大人节制,河西防务由唐大人节制。宣抚司都统制可用曲端,沿河诸路宣抚司都统制可用王渊,战时临阵由都统制全权负责前方事宜,诸路行军统制均由都统制节制,违令者都统制可斩除统制之下军将,之上军将罢兵权,侯御史台参劾。”
王泽对历史上南宋前期曲端与王渊因故早亡,未能大放异彩的将才感到遗憾,在后辈大将尚未成才之时,理所当然的想到了这两个人。他甚至在想,这两人如果不是早亡,那么南宋中兴四大将可能要多出几人。
李纲见王泽说来说去,总是一个目的,让武将在战场上不受文官节制。他不明白王泽为何如此执着,武将不受文臣节制,岂不是重蹈五代之祸?他虽然是当代文官中的杰出人物,但毕竟有他的局限性,岂能在短时间接受王泽在文官管理体制下,给于战区指挥官最大幅度的战场指挥权的观念。
仅仅只是战场指挥权,人事任命,军械、粮秣都掌握在文官主导的官府手中,王泽也不愿脱离时代太远,走的太快,若是全盘运用后代的军事制度,李纲非得认定王泽图谋不轨,大逆不道不可。
“何人可为使臣?”唐格冷不防转移了话题。
王泽道:“此事关系国体,应由宰相做主,下官不敢擅言。”
唐格心下暗道:‘军国大事你都连军将任用,运兵策略结构成行,这会倒是谦虚起来,看来还是懂得用事务专的道理。’当下也不言语,满脸木纳地站着。
张叔夜仍在犹豫地说道:“曲正甫与王几道二人非易于节制之人。”
他久掌兵要,对宋军将帅知之甚详,深感二人虽有谋略、却桀骜不驯,一般人难于驾驯。
王泽不以为意地道:“非常之时用非常之人,此二人乃大将之才,虽有些持才傲物,却也可勘大用,范大人、宗大人主持宣抚司,还怕他们不受节制不成。”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