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宋_与子偕行【完结】(79)

  赵佶的左右之人仍然是标准的“六贼”党羽,而朱氏的建议是趁机先将赵佶的亲信势力放出汴京,是着眼于有利于赵桓皇权的稳固。

  只是朱氏没有想到的是,在诏旨传出后,赵桓忽然嚎啕大哭。对朱氏说道自己被孤身抛在危城之中,皇族几乎全部南下,自己还亲征作甚,打算自己也一走了之,却又怕与唐明皇一般神龙失势,大权旁落。

  不论朱氏如何劝解,他还是六神无主,坐立不安,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一样。

  最后,赵桓传王孝竭准备朱氏与他的的儿女远行的车仗,准备让她们母子三人暂离这危城,朱氏甚么也没有说,只是微微叹息。

  正月初四,汴京戒严,一大早,赵桓就在延和殿召集府院宰执议事。白时中首倡出狩襄阳、邓州,据天下中允,依山川之险,遏四川、江淮之势,暂避金军锋芒,赵桓已有意与此。

  李纲却执意反对,说道:“京城内百姓议论纷纷,俱言宰执欲奉陛下出狩避敌,人心纷乱。若果真如此,宗庙社稷危亦。道君皇帝传大位于陛下,今舍之而去,可否?”

  白时中白了李纲一眼,说道:“金军势盛,京城岂能守得?”

  李纲不屑地说道:“天下雄关伟城何有之汴京之固?且京城乃宗庙、社稷、百官、万民之所在,今舍此而何至?京城臣民百万、天下将吏半数与此,若能率励将吏,慰安民心,岂有不可守之理。”看着赵桓点头称是的机会,李纲又趁热打铁。说道:“京城经百年修缮加固,城高壕深,体系完备,正可坚守以待勤王之师。”

  话音刚落,内侍陈良弼转出了说道:“陛下,据奴才所知京城橹楼创修,百不及一二,城东樊家冈一带壕河浅窄,决难防守。”

  可守不可守,双方各执一端,弄的赵桓没了主张,沉吟片刻,才说道:“着陈良弼侍同李爱卿、陈爱卿一同前往城东勘见,再由都堂执政商议妥善之法。”

  李纲等人去后,白时中正要言语,却见内宫新进内西头供奉官李有从殿后阁门转出,在玉阶下说道:“陛下,娘娘在后阁求见。”

  第十四章

  赵桓不知朱氏来此作甚,但皇后赶到朝议场所,必是有非常之事,当下说道:“众位爱卿在此略候,朕去去就来。来人,为各位爱卿看座。”

  待赵桓转入后阁,见朱氏正焦急地站立等候,说道:“皇后何事?为何如此匆匆?”

  朱氏见赵桓到来,面色一喜,对着身边的李素荷说道:“素荷且到外间等候。”

  赵桓见朱氏屏退左右,不知何故,直直地看着朱氏。

  “官家,外间可是正议论官家去留之事?”

  “皇后如何得知?”赵桓一愣神,继而有气无力说道:“各位大臣各执一词,朕好生为难。”

  “官家可有坚守汴京之意?”

  “这……”赵桓不知朱氏何意,但朱氏所问令他着实难以回答。

  朱氏的神色间闪过一丝阴郁失望的幽怨,但还是说道:“事关国运,官家怎地拿不定主意,昨夜官家备车仗之事,万万不能行。”

  赵桓神色一晃,忽地说道:“险些忘了此时,皇后午膳后便做准备,稍后携大哥、主主出城。”

  “这如何使得,难不成让国母弃了满城妇孺独自逃命。臣妾更不愿抛下官家独自出城。”

  赵桓听得这话,脸面微红,心中却是一热,着实有些激动,不过还是控制住自己的感情。说道:“任凭皇后如何说道,朕意以决。”随后高声喊道:“李有、李有。”

  “奴才在”李有在外间听到后慌忙入内。

  “李有,朕传旨由你护送皇后午后出城,朕会派王孝竭遣禁军在城外相候,好生侍候。”赵桓说罢,也不待朱氏说话,转身向前殿走去。

  朱影待要叫他时,以不见人影,殿阁内无法高声喧哗,无奈地摇首叹息。

  而在李纲等人回来后,仍是各执一词,陈良弼除了一口咬定不可守外,却说不出多少道理。

  李纲提出不少具体的意见,如整顿军马、扬声出战、坚守以待勤王之师等。并且针对樊家岗的劣势说道:“城坚且高,楼橹诚未备,然不必楼橹亦可守。濠河惟樊家冈一带以禁地不许开凿,诚为浅狭,然以精兵强弩占据,可以无虞”

  赵桓的心思又开始活动随口说道:“以李爱卿所言,坚守还是上策。”

  李纲见赵桓松动,大为欣喜,说道:“陛下英明。”

  “但谁可任将尔?”

  李纲环视一眼在场宰执们,毫不避讳地说道:“朝廷平日以高爵厚禄,蓄养大臣,盖将用将之於有事之日。白相公,李相公等虽是书生未必知兵,然为大宋宰执之首,但借其二位相公位号,扶驱将吏以抗敌锋,此亦是二位相公职责所在。”

  白时中、李邦彦二人当时脸面煞白,平时吟诗作对,大论国事尚可,要面对如狼似虎的金军,哪有这个胆量,二人同时认定李纲在羞辱他们。

  白时中恼怒成羞地指着李纲,抬高嗓门说道:“李伯记,你亦是一介书生,难道可以出战?”

  李纲决然说道:“若是陛下不以臣为庸儒,垧使治军,臣愿以死报。只是臣人微官卑,不足以镇服将吏而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