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书》卷六载:“载初元年(公元 690 年),……有沙门十人伪撰《大
云经》,表上之,盛言神皇受命之事。”其经文中有一段,“尔时众中,
有一天女,名曰净光,……佛言天女,舍是天形,即以女身,当王国土,
得转轮王。”②由于佛教为武周革命提供了充分的证据,所以女皇下令:
“以释教开革命之阶,升于道教之上。”③武周一代大兴佛事,其糜费令
人发指。她崇信华严宗创始人法藏,赐名“贤首”,经常请其入宫说法,
① 《贞观政要》卷六。
② 《大方等无想大云经》卷四。
③ 《资治通鉴》卷 204。
因此华严宗在中唐盛极一进。禅宗北派领袖神秀也得到了女王极高的礼 敬,“肩舆上殿”,武则天“亲加跪拜,时时问道”,虔诚之情无以复 加。
唐宪宗在位,崇佛、媚佛的突出事件就是迎佛骨入京。传说凤翔县 法门寺的佛骨有灵,塔门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宪宗决定迎 佛骨入宫供奉三日,然后送诸寺巡回供奉。据《旧唐书·宪宗纪》:佛 骨到京之日,“王公士庶竞相施舍,惟恐弗及。百姓有破产充施者,有 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崇佛活动过分狂热,就会从维持封建统治的 助力变成破坏力,从而遭到正统儒家的反击。韩愈从维护封建纲常的角 度痛陈崇佛之弊,在《原道》一文中阐述了儒家道统对巩固君主统治的 重要意义。他认为佛教是夷狄之法,应当“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 明先王之道以道之。”但是韩愈一道《谏迎佛骨表》不仅没有降低宪宗 的崇佛狂热,反而被贬潮州。
隋唐佛教的迅猛发展,导致了许多社会问题。寺院经济的快速发展, 造成了僧侣地主阶级与世俗地主阶级的矛盾;佛教徒的豪华生活,至使 沙门腐败现象的产生;沙门干政引起了士大夫阶层的不满;佛教一支独 秀,引起了道教等宗教的嫉妒等等。这一切矛盾,终于在唐武宗朝酿成 了一次严重的宗教迫害事件——“会昌灭佛”。唐武宗灭佛既有社会政 治、经济方面的考虑,又有个人好恶方面的原因。他迷信道教金丹成仙 之术,幻想长生不老。道士赵归真、刘玄静利用了他的这种心理。鼓动 他下了灭佛的决心。会昌五年(公元 845 年)灭佛,毁大、中寺院 4600 所,小庙 4 万余处,强令僧尼还俗 260,500 人,解放寺奴 15 万人,没 收大量良田,收缴无数金、银、铜佛像及器皿。会昌灭佛的第二年,唐 武宗服食道士进贡的金丹中毒身亡,他的儿子宣宗继位,马上着手恢复 佛教。但是经过这一番沉重打击,佛教中依靠大量诵经、拜佛吸引信徒 的流派再也无法复兴,只有“不念经,不坐禅”的简单法门——禅宗得 到了恢复,中国佛教从此走上了世俗化的道路,再未出现理论的高潮。
2.隋代兴起的天台宗和三论宗
隋唐时期中国佛教开始形成宗派,每个宗派都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寺院财产和传法系统。宗派的形成标志着中国佛教的成熟。南北朝时虽 然已有诸家师说,但那只是学派,还不是宗派。由于政治分裂,地域阻 隔,诸家师说仅了解自己信奉的一经一论,不能对佛教理论进行全面的 总结和概括。隋唐的政治统一为宗派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各派宗 师相互交往,提高了理论水平。纷纷建立自己的“判教”体系,即按照 自己的思想体系,将各部佛教经籍高低排列,使佛教理论有所宗统。另 外,宗派与师说还有一个重要差异,就是宗派建立在比较稳固的寺院经 济基础上。为了维护本集团的特殊的经济利益,使庙产不致分散,各宗 都建立了严格的传承关系——“法统”,选择最善于体会本家宗旨的弟 子作为衣钵传人,统领僧众,继承寺产。从而使思想争论的背后又多了 一层经济的意义。
(1)天台宗的创立及其思想
天台宗自称印度大乘空宗创始人龙树是其开拓者,说明他们的理论
与其有关,但传承法系却是虚构的。天台宗的思想先驱是南北朝的慧文
和慧思,而真正创始人则是生活在陈隋之际的高僧智■。智■(公元 538
年—597 年),俗姓陈,出身于南朝的大官僚家庭,18 岁出家,投于大
苏山慧思门下,领悟法华三昧。陈光大元年(公元 567 年),在金陵开
讲《法华经》,博得僧俗的敬佩。太建七年(公元 575 年)率弟子 20 余
人入天台山建寺,修头陀行,天台宗从此建立。陈宣宗敕割天台山所在
始丰县之“调”以供寺用,尊智■为“天台大师”。入隋之后,晋王杨
广请其主持,为自己受菩萨戒,并称其为“智者大师”。智■一生的社
会影响很大,造大寺 35 所,度僧 4000 人,传业弟子 32 人,天台宗成为
社会上颇为壮观的大宗派。智■一生著作宏富,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法
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各二十卷,号称“天台三大部”,
是天台宗的传世经典。
天台宗理论上的主要特点是宣扬“止观并重”,调和南北宗风。从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