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_金纲【三册完结】(200)

  三、职官绩效考核的国家政制建设。

  包括官员级别与俸禄的挂钩,犹如后世不同干部享用不同级别工资和待遇一样。除此之外,窦俨在此还提出了用人和举荐的制度建构思想。这一番职官考核制度,为后来大宋王朝所沿用。窦俨说:

  为政之本,莫大于择人;择人之重,莫先于宰相。自从唐末年以来,轻易赐爵封官,初任辅弼,即兼三公、仆射之官。故很多人在未得职位时,就将心思放在追逐官位之上,得到职位后,就以沉默自保为事,只想着怎么解脱机要费力之政务,守住位高权重之官职,逍遥于林亭之中,保全宗族的平安。臣请求即日令宰相至尚书省三品以下,中书省及门下省给事中、中书舍人以上,各自荐举所知人材——若陛下素知其人贤能,自可提拔任用;若不清楚,暂以原来官位主持政事。一年之间,考察其业绩,若真能胜任,原来的官位已经很高,就正式授予平章事;若原来官位不高,就再加提升,代理主持政事照旧。若不称职,就罢免处理政事的资格,追究荐举者责任。此外,朝官班次行列之中,有名额无职责者占了大半,请衡量他们的才器,授官外任,在地方政务中试用,回京后按原职登录叙用,考察政绩,提拔能者,贬黜无能者。

  这个意见极为重要,它直接与国家的组织路线相关联。后来大宋帝国的“冗官”现象,就是职官绩效考核制度疏略的结果。

  四、弭盗与地方自治。

  让盗贼自己相互举告,将被告发者财产的一半赏给告发者;或有亲戚替他自首,就判处其党徒同伙而赦免自首者。这样,盗贼就不能聚集了。另外,新郑乡村自组织为“义营”,分设将佐,一户为盗,连累一村,一户遇盗,罪其一将。每有盗贼发生,就击鼓举火,丁壮云集,盗少民多,盗贼便没有能漏网的。如此邻县盗贼充斥而新郑全境独清。请求下令其他州县都仿效新郑,这也是阻止盗贼的一个办法。

  此法虽然严苛,但在盗贼蜂起之际,也不失为一个地方靖安的策略。更重要的是,这个办法是新郑乡民在“乡约”条件下的地方自治自保,“义营”而得到官方首肯和推广,应该是传统中国“治安”史上的重要经验。

  五、劝农与藏富于民。

  历朝以来,多次下诏,说听凭农民在私田以外多种广耕,只纳旧税。但等到农民已经种上新田,有关部门就丈量实有田亩而增税。所以农民都因疑惧而不再开辟新田,这样就让更多无主田地成为荒地。臣以为实行政令之先决条件,没有比诚实信用更重要的,如果信用显着,田地会不断扩大,粮食就不断增多,粮食增多藏在农民那里就如同藏在官府一样啊。

  这一番话,要义是“劝农”,核心是“诚信”,措施是“藏富于民”。民无信不立,正是儒学最重要的“平天下”价值观之一。窦俨有此议论,世宗“览而善之”,证明后周时代已经具备有道邦国的大义。这些,正是赵匡胤需要学习的地方——而老赵在后来的日子里,做得比柴荣更出色。

  六、关于平淮南。

  世宗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虽然攻陷了寿州等江淮之地,但还没有取得淮南全境,因此,动兵还在酝酿中。窦俨有识于此,在这一篇上书中,还专门谈到了以后江淮用兵的一个基本意见:“行之贵速”。他说:

  陛下南征江淮,一举而得八州,再驾而平寿春,威灵所加,前无强敌。今以众击寡,以治伐乱,势无不克,但行之贵速,则唐民可免更多俘获流血之灾,周民可免更多转运输送之苦矣。

  行动上要快,不要顿,不要拖,这样,于南唐、大周之士庶都可以免去更多苦难。战争虽必不可免,但集中力量尽快解决,不要像两年前下寿州那样,旷日持久,给人民带来长久痛苦。他想到的是战争中的国计民生、黎庶苦难。

  窦俨的所有这些意见,涉及传统治国平天下的“礼、乐、政、刑、劝农、经武”六大方向。其中“礼、乐”,是传统有道邦国不断讲述的儒学理念。展开来讲述“礼乐”,会非常“枯燥”,但这两个东西的大义其实就是四个字:“节制、当位”,而且主要针对君王公侯和读书人而言。传统儒学之诉诸“节制”与“当位”的“中道”思想,不仅仅是一种修身治国的方法论,也是修身治国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由儒学来讲述,意在令君王公侯,以及读书人,在秩序规则下,认清自己的“角色化”存在,不要逾越“角色规定”——是君王,不要做臣下的事;反之亦然;是父亲,不要做儿女的事,反之亦然。而逾越了“角色化”存在,就背离了以“节制”与“当位”为主诉求的“礼乐”大防。对君王公侯,以及读书人,看好自己的思想资源和精神资源,就是传统中的种种“礼乐”讲述。

  “窦六条”,含有传统中国尧舜以来的道义与法统,是中原政制的价值推演。它也成为以后大宋帝国的政制制度和理念的来源之一。

  在五代乱世,有此正见,且为世宗所接纳,已经预示了天下大乱之后,人心思治的大趋势。这些正见,仿佛在为大宋王朝的出现预作铺垫。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