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发现军人汹汹气势,势不可遏,与匡义同声叱责道:“策立皇上,这是天大的事!尔等何得如此放肆狂悖!”
赵普一霎间鼓起生平的第一次智慧和威风,令诸将各就坐听命。
待诸将坐下,赵普又说:“眼下外寇压境,军机万变,形势紧张。我意见:先攘却外寇,回军再议此事。诸将以为如何?”
诸将嘁嘁喳喳一阵后,不同意赵普意见,诸将说:“方今政出多门,若等到击败外寇还师,这事还不定有什么变化呢!那时,我等吉凶难测!现在,当务之急是,赶紧回师京城,策立太尉,尔后从容率军北征。有我等将帅在,破贼不难。现在的情况是:太尉如不接受六军策立,六军也决难向前!”
赵普对匡义说:“事既如此,已无可奈何!这样,只好与各位早早约束。”又对诸将说,“兴王易姓,虽然说是天命所归,但也实在系于人心。‘应天’也须‘顺人’!慕容延钊前军昨天已经过河,各路节度使又各据地方。京师若乱,不仅外寇侵凌更深,天下四方也将转生变故。诸位若能严饬军士,大军进入京师,勿令剽劫,如此都城人心不摇,则四方自能宁谧,诸将亦可长保富贵。否则必将天下大乱。诸将以为如何?”
史称诸将“皆许诺”,都答应了。
于是赵普与诸将共商细节,做了秘密部署。
谋划初定,即于夜半派遣心腹武官赶回京师,面告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殿前都虞候王审琦。
石守信、王审琦,都是老赵昔日的老友,史称“皆素归心太祖者也”,都是平常早就内心向着老赵的人。
稍后,赵普、匡义又派出了楚昭辅到京城专程去见杜夫人,提前告知,要她放心。随后,开始安排将士戒严“环列侍旦”,围成一圈,等待天亮。
这也是赵匡胤没有提前预知陈桥兵变,甚至赵普、赵匡义等人也没有提前预知陈桥兵变的一个根据:如果他们都提前知道,都安排好了,干吗还要夜半三更派人回京城告知石守信、王审琦啊?
陈桥兵变,只能是事发突然的偶然事件。
老赵还在醉卧中,直到黎明,“四面叫呼而起,声振原野”。赵普与匡义这才入见老赵,告知原委。
跟随而至的诸将则“擐甲执兵,直扣寝门”,穿着盔甲提着兵器,直接来敲帐门。大兵对老赵呼喝道:“诸将无主,所以来拥戴太尉为天子!”
老赵惊起,披上衣服,还没有来得及与诸位酬应,已经被诸将拥持,扶到厅事坐定。有人献出了一件黄袍,披到老赵身上,众人开始罗拜庭下,口称万岁。
阴谋拥戴有动力
关于这件黄袍,“阴谋论者”往往以为:仓促之间何来黄袍?必是早已有所准备,所以需要的时候,才能适时出现。
我以为不然。
大军之行,辎重供奉所在皆有,甲仗服饰也有供给,求一夜间得黄帛黄袍不是难事。此外,军中黄旗也是制作黄袍的布料。
且看《旧五代史·周祖本纪》:
军士登墙越屋而入,请帝为天子。乱军山积,登阶匝陛,扶抱拥迫,或有裂黄旗以被帝体,以代赭袍,山呼震地。
军士们翻过墙壁进入郭威住的房子,请他来做天子。当时乱军像山一样占据了驻地,纷纷登上台阶,郭威被人扶着抱着,拥护着逼迫着,有人撕裂黄色的军旗披挂到他身上,来代替帝王的赭黄袍。一时山呼万岁,大地都在震动。
这就是五代史上的第三次军人拥戴帝王践祚的故实,这个被拥戴者就是后周太祖郭威,军士们给他的黄袍就来自于黄旗。
所以,赵匡胤的践祚,得到黄袍实非难事。以此作为兵变早有预谋之论据,还嫌不足。
种种迹象表明:老赵绝不知情。据正史记录,老赵已经黄袍加身了,但仍然不同意来做皇帝,史称“太祖固拒之”。但众情难遏,诸将扶持老赵上马,“拥逼南行”,拥戴着老赵,逼着他往南走。到了这个时刻,这个皇上,老赵已经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了。道理无他:不做即死。莫说以赭黄袍加身,按律即为谋叛,就是说一说、议一议,要做个皇上,也是个死。赵匡胤在既成事实面前,仿佛做了过河卒子,只有向前一途,后退已绝无可能——除非甘愿受缚,让人灭了赵氏全家。此际不做皇上,回去便是大逆之罪。
大军回师之前,赵匡义还立于马前,要求老赵申明军纪,号令军士不得在京城剽劫。
匡义有此言,实在是看透了晚唐迄五代以来,藩镇禅代的真实风景。
“靖市”或“夯市”也即剽掠,是诸军拥戴新主的动力之一。
郭威从邺都(今属河北邯郸)向开封发兵时,拟灭后汉,王峻为了鼓励手下,就宣布:攻克京城,许抢劫十天。原话是:“俟克京城,听旬日剽掠。”大军进城后,“诸军大掠,通夕烟火四起”。这是军人转化为强盗之后,与民争财的惨烈景象。
“靖市”或“夯市”,有大胆不逞之徒,更是专门找有钱有势人家来抢劫。
有一位吏部侍郎张允,此人家赀以万计,但是生性吝啬,总是把家里的钥匙挂在衣服底下,即使是妻子也不能拿这钥匙。走起路来钥匙相撞叮当作响,仿佛佩带玉环。这晚,郭威大兵“夯市”,他躲在佛堂顶棚上,但上来剽掠的人越来越多,把顶棚板子都踩坏了,坠落下来。军士最后甚至抢走了他身上穿的衣服。正值寒冬腊月,这位张允大人竟因此冻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