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短截说,最后,耶律德光权衡利弊,大约还想起了起兵之前的梦境,在给哭泣的桑维翰“相面”之后,总算依从了他。
耶律德光指着帐前的一块石头,对赵德钧的特使说:“没办法,我已经许诺了石郎,除非这石头烂了,我的许诺才能改变!”
耶律德光与石敬瑭的联盟是后唐最终覆亡的决定性力量,但除了赵德钧等人救援不力、阴蓄二志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张敬达的晋安大营不能与外界沟通音讯,他不知道外有援兵,且皇帝已经亲征到了河阳。此际,最应该做的,就是设法与晋安大营取得联系,以坚定其信心,伺机突围。但李从珂还耽在河阳(今属河南孟州),处于进退无主之中。
张敬达遭暗算
那位吏部侍郎龙敏又提出了一个建议。
他认为赵德钧不靠谱,必不能救援晋安。当下只有一个法子,在皇帝从驾的万余人中,精选骑兵一千人,由龙敏自己和名将郎万金率领,走介休山路,夜半冲破贼阵,进入晋安大营——哪怕能进去一半人,事情就好办了。张敬达只要知道援军就在附近,即使有铁屏障,也应该能够冲破,这点虏骑不算什么。
这个建议,等于组织敢死队突过敌阵,向守军报信,应该也算一个胜负手。在当时情势下,应该努力配合实施——但李从珂不敢。
他听到这个建议后,哀叹道:“龙敏之志极壮!但用之晚矣!”
这样,晋安就失去了最后的机会。
被围困的几个月中,后唐名将高行周、符彦卿等,曾多次率领骑兵出战,但因敌阵太厚,且寡不敌众,都没有取得战功,最后只好困守。日子一天天过去,而士兵食用的粮食和马匹需要的草料都已经用完。以至于动员士兵们削木头渣子,淘洗马粪中的草筋,掺和了来喂马。但马儿吃不饱,于是互相啖咬,咬得马尾巴和颈上鬃毛都掉秃了。有马匹死掉,就由将士分而食之。
晋安已经陷入绝境。
张敬达性情刚强,有个外号,人称“张生铁”。这时副司令杨光远等人开始劝说他向契丹投降。
张敬达说:“我受明宗和当今皇上厚恩,现在做讨贼元帅而打败仗,罪过已经很大,再投降敌人,那罪过就更大了!援兵早晚会来,可以暂且等待;如果万一不来,我等力尽势穷,就请诸军砍了我头,拿着去投降,可以保全自己而获多福——那时也还不晚。”
杨光远向同僚使眼色就要杀掉张敬达,但同僚不忍下手。
名将高行周知道杨光远已经心怀不轨,暗算张敬达,但阴谋未露,又不能说破,所以常常带领精壮骑兵尾随张敬达,等于暗中保护统帅。
张敬达感觉到高行周的尾随,却感觉不到杨光远的阴毒。他甚至对别人说:“行周这小子常常跟在我的脚后,这是啥意思啊?”
高行周闻听此言后,担心统帅疑心自己,这才不敢再尾随他。
按军中例会,诸将每天早上要集合在统帅营房中议事,这一天,高行周、符彦卿等尚未到达,杨光远等人来得早,乘张敬达没有防备,杀害了他。
随后,杨光远等人带着张敬达的头颅,率诸将出营,上表,向契丹投降。
耶律德光大喜。他很早就知道杨光远等后唐骁将的大名,于是一一加以慰劳,还赐给他们皮帽,但他内心是瞧不起这一帮投降的将军的,甚至还开玩笑对降将们说:“你们各位,真是可恨的恶汉,投降了,用不着我准备加盐的乳酪来喂你们上万匹的战马啦?”这话的意思是说,战马都不用打仗了,用不着犒劳它们了。等于拐弯羞辱投降者。杨光远等人听后大为羞惭。
但耶律德光嘉许了张敬达的忠义,并命令收尸安葬,进行祭奠。还对他的下属及晋国诸将说:“尔等做人臣的,应该学习张敬达、仿效张敬达啊!”
晋安寨中尚有马近五千匹,铠甲兵仗五万,耶律德光此际暴露了他的掠夺本质:他命令将这些东西全部取走送归本国,只给石敬瑭留下了后唐的将卒。当然,他没有忘记对降卒们说上一句:“你们,要勉力效忠你们的主上!”
有一位跟随张敬达而来的马军都指挥使(马军司令),名叫康思立,不堪忍受投降的羞辱,史称“愤惋而死”,自杀殉国了。这是晋安大寨唯一的一位“死事”(死于国事)将军。
石重贵监国
按照耶律德光与石敬瑭的谋划,晋阳之战后,后唐已经失去了重要的生力军,现在举兵洛阳,也即后唐首都,应该是最佳时机。
于是后晋本部与契丹援军,合为一处,兵锋南指。
石敬瑭觉得应该留下一个儿子“监国”戍守河东。但有意味的是,这事,他也来征求耶律德光的意见。
耶律德光也不客气,对石敬瑭说:“你把儿子们都叫出来我看看,我帮你选一个。”
于是,石氏子弟站成一排,由他来选。
石敬瑭哥哥早亡,侄子石重贵被石敬瑭收为养子,也与诸子弟站在一起。石重贵相貌很像石敬瑭,但身材短小,俩眼有神。
耶律德光指着他说:“这个大眼睛的小子可以啊!”
石敬瑭于是任命大眼睛的侄子石重贵“监国”。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