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庶女上青云_吃吃汤圆呀【完结】(167)

  人参这种温补品是古代许多女子的陪嫁,相应的还有犀牛角、牛黄、龙骨,要的就是一个救急治病。着急用钱时候还能随时出手卖掉换钱,可谓是保值增值、易于变现的“软黄金”。

  崔氏自然是应下:“嫂嫂要什么开口就是,跟我还客气什么?”,一边打发人去取人参。

  三十年的人参对她来说真不算什么。

  “多谢多谢!”大太太松了口气,寿宁也跟着一叠声道谢,这时候才有功夫用手帕擦擦额角的细密汗珠。

  “大伯母、大堂姐,喝口茶水。”顾一昭适时端了两杯老君眉上前,“她们去库房还要翻捡一会。”

  大太太接过茶杯,和女儿道谢后,才坐在靠窗的大炕沿上,却还是满脸愁容。

  崔氏便闲闲开口:“也不知道是谁用?”

  寿宁叹口气:“也不瞒着二婶,是我公婆得了病,医生开了吊命的人参。”

  太太在心里嘀咕一声:这对公婆怎么一天到晚生病?这个温安生叫“安生”,可实际上真不安生。

  再说了怎么这么巧,夫妻夫妻同时得了要吊命的病?

  “吊命?”旁边的五娘子低呼一声,“既然如此,是不是这人参不够用?堂姐要不要请了郎中来斟酌?”

  太太也反应过来:“要说吊命的人参自然是要百年老人参老好,这30年的也就平日里温补下,可别耽搁了性命。”

  大太太“啊”了一声:“我就听寿宁要的急,倒也没多寻思。”

  “这可不能马虎。”崔氏鼓动她,“不如这样,这几种人参我叫库房都拿来,跟着大嫂去趟医馆看看要用哪种,人命要紧。”

  大太太自然是一叠声感激,崔氏却给顾一昭使了个眼色,多年默契,顾一昭自然明白太太是觉得其中有猫腻,要她跟着去探查一番呢。

  拿了人参她们几个就往医馆去,寿宁带路几人到了太原府最大最好的医馆杏林堂。

  有了顾家的名帖几乎是长驱直入,坐馆的郎中头发花白,见几人进来就皱眉,一眼就看向了寿宁:“顾大娘子又来了?”

  显然是经常来看的,顾一昭回忆起门口瞥见的一次一两银子的诊金,不由得咋舌:寿宁对公婆可真好。

  寿宁见礼后命身后的丫鬟拿出托盘里的人参给郎中看:“您说我公婆生重病,要吃人参吊命,我家寻了好几种,分别是30年、50年、100年的老人参,不知道哪种对症?”

  “啊?”郎中逗笑了,“我什么时候说要给温家那对无赖开吊命的人参?”

  屋里几人面面相觑,寿宁大着胆子回:“可我公婆回家说您亲口吩咐两人生病,要人参吊着气,我公婆再怎么也不会咒自己得病吧?”

  郎中捋捋胡子,皱纹都乐得展平了:“顾家大娘子可莫要砸了我的招牌。你家这两公婆一月来五次,每日里都是一样的毛病,我说的是气血两虚,叫他们平日里多休养,早睡早起少吃油腻,可没让他们吃人参!”

  顾一昭听明白了,原来她公婆只是简单的气血两虚,并不是什么绝症。

  别说缺吃少穿的古代,就是物质丰富的现代还有大批气血两虚的亚健康人群呢,这也没必要吃人参吧?

  这……

  寿宁站在那里,脚尖朝左一阵朝右一阵,左右为难。

  顾一昭脑子一转就出主意:“大姐姐,不如将您公婆请来再把脉如何?免得郎中记错了。”

  寿宁点点头:“也好。”,就让自己的小丫鬟去请人。

  大太太看着看着似有所悟,见顾一昭冲她使了个眼色,自己也明白了大半,她叹口气。

  她自从女儿婚嫁就隐约觉得温家人有点问题,但因着女婿实在是对女儿没话说,身边手帕交们都羡慕她“你看你家寿宁寻了个好女婿,不用受公婆气不说,丈夫也体贴温柔,还没有小,当真是神仙日子。”,大太太便也觉得女儿嫁得好,虽然亲家家里那些糟心事一日接一日冒出来,不过到底对财大气粗的顾家来说这不算什么。

  可这几年过去她也觉得不t对劲,今日见侄女这个孩子都看出不对,她便也觉得心里不得劲,索性高坐旁边,乐得看侄女演戏。

  这位郎中医术最好,因此寻常问诊身边都挤满了人,这回看出了顾家有风波,都凑过来看热闹。

  温家父母没多久就来了,温老头穿着潞绸的长衫,脚上穿着的鞋子都是亮闪闪的缎面,手里还学着富家员外摇着扇子,不过如今已经腊月,这扇子就不伦不类。温老婆子穿着蜀锦的褙子,内罩橘色灿灿的一件内搭,头上一水的金器首饰,手腕上两个大金镯子和七八串玛瑙、水晶、珍珠等串成的手串,让人毫不怀疑要不是百姓不能穿明黄,她定然会穿得浑身金光灿灿。那一串串各色珠串更衬托得她像个职业盘串人。

  顾一昭冷眼瞧着,这两人走路稳健有力,说话聒噪大声,看着比寿宁气血还要足呢,怎么看都不像病入膏肓的样子。

  那两人看见寿宁就迎上去,咧开嘴笑:“好孩子,你怎么在这里?”亲亲热热一左一右拉住寿宁的手,不知道的,还当他们是寿宁的亲生父母呢!

  待听寿宁说了要重新诊断之后,他两人立刻收了笑容,支支吾吾:“这……就不用了吧。”

  “哪里呢!”郎中也生气,“免得你们传出去我能力不足的庸医名头,我可要为自己正名!”

  说着还来了脾气,喝令身边的小药童请两位来把脉。

  温家父母对视一眼,他们谁都敢得罪就是不敢得罪太原城最好的郎中,万一日后遇到疑难杂症只能来求助这位大夫怎么办?因此只好老实坐下伸出手腕,由着郎中把脉。

  郎中伸手轮流搭在两人胳膊上,沉吟片刻,还是一样的回答:“两人就是寻常气血两虚,恐怕吃得太过油腻堵了中焦伤了脾胃,因此大鱼大肉吃进去再多也只是堵而不是运化,还是得喝七八天小米粥清清肠胃,再吃些山药、藕粉这样疏通的食物补补,之后更是要循序渐进慢慢进补,多睡觉多散步就可解。”

  听说两人问题是吃多了油腻导致的,大太太瞠目结舌:这两人跟女儿卖惨时说得也是闻者落泪,怎么跟郎中说得不一样?

  温家两公婆也有些讪讪然,可很快又满脸的理直气壮:“我们也不懂那些弯弯绕,郎中说我们多休养我们就觉得要吃药材养生。最补的当然是人参。”

  “至于人参嘛……”郎中摇摇头,“不对症,你们贸然吃人参只会越吃越虚,再说了,人参是发物,吃多了反而将本来的病根都勾起,反而不妙。”

  他也是个率直性子,当即就教训二人:“是药三分毒,上次问诊时就听你们吹嘘说自己每日里海参人参五味子虫草不断,今日吃、明日吃,还当自己占了多大便宜,可这补品并不能一味胡吃,吃错了反而酿成大错!”

  旁边的人群发出窃笑。

  温婆子不服气,笑道:“郎中莫不是瞧不起我们?我这亲家母是顾家大太太,书香门第出来的,她家也是上下都吃补品呢!”

  大伯母母女不好开口,顾一昭就在旁边冷冷开口:“这却错了,你们看顾家吃补品也跟着吃,须知我们顾家吃补品都是找郎中看过,对症下药。就这还不轻易吃呢,最多吃茯苓、藕粉、山药这样药食同源的寻常食材,哪里会拿着补品当饭吃?”

  温家两公婆本来闻言眼睛一横,嫌忽然冒出的小娘子多管闲事:“哪里冒出来的多管闲事?”

  旁边郎中却点点头:“这小娘子说得是。”

  见她有郎中撑腰,温家两公婆就只好讪讪然,不敢再说什么。

  顾一昭却不怕他们,她反而去问郎中:“大夫,听您的意思与这两位很熟悉,也不知道他们多久看一次大夫啊?”

  郎中知道他们是亲戚,便答:“一月来五次,请平安脉。”

  顾一昭笑了,又问郎中:“那请问他们是什么时候这么频繁来您这里啊?莫不是他家里的水源或食物出了问题?我们回去也好寻个神婆整治一回。”

  温家父母虽然不知道她为什么这么问,但听她的意思也挺有道理,就也顿住脚步想听听。

  民间多有这种迷信讲究,郎中也没当回事,认真回想:“是五年前。”

  “五年前?”顾一昭捂住嘴,小小惊呼,“那不就是我大姐姐嫁进去的那时候吗?”

  温家父母来了精神,看了儿媳妇一眼,其中温老头笑道:“儿媳妇放心,我们不会怪你的。”

  顾一昭却拉住大姐衣角不让她回话,她自己笑眯眯:“这一次一两银子,两人一月就是十两,五年就是六百两!”

  这么算出来旁边围观的人群也纷纷发出低呼声,刚才说一月五次大伙儿没什么概念,可说到600两银子一下都清醒了:“这么多?”

  “这没事看什么郎中啊?”

  “就是,我要是得重病就自我了断,花费的银子还不如留着给儿孙呢!”

  大伙儿上下打量温家老两口一眼,不由得纳罕:这两人看着也不像得了重病的样子……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美食文 宅斗文 种田文 吃吃汤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