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庶女上青云_吃吃汤圆呀【完结】(182)

  “正好,他不懂什么叫家庭,我也不懂什么叫家庭,他一心顾着他兄弟没关系,只要有钱有官职我又怕什么?”

  “是啊,姨娘,五娘子,你们就同t意了吧。”四娘子的丫鬟也跟了进来,噗通跪在地上,磕头帮自家姑娘说话,“这位阚公子有家势有才干,本人虽然跟兄弟们走得近但这几天也极为尊重顾家,不会闹得太出格,何况他也不好色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风流事,这还不算好婚事么?”

  的确,这位阚公子刨除这个毛病的确是个难得的乘龙快婿,而且他结交兄弟们也是为了事业,可以预见不过十年他必然能在西北崭露头角,这样的人终非池中物。

  “就算结交兄弟算什么?且不说戏文里的刘关张,刘邦当初做亭长时还不是广招贤士?唐太宗结交尉迟恭在内的诸多兄弟,要不玄武门之变里哪里来许多忠义之士?赵匡胤黄袍加身前结交的义社十兄弟虽然后面被杯酒释兵权,但也是陈桥兵变中拱卫他上位的主力。”四娘子昂着脖子开口。

  倒也的确是这个道理。

  顾一昭苦笑,半响点点头:“你既想好了,我自然没有道理拦着。”

  她回答得这么快,让屋里的四姨娘和丫鬟们惊讶,也让问询赶来的六娘子惊在原地。

  四娘子也是讶然。

  不过她很快就反应过来,收起大张的嘴巴,转而傲气抬起头。

  “我知道你一贯怜悯我,可这怜悯就是一种看不起。”四娘子硬邦邦开口,“是,我是没本事,连夫婿都要捡你挑剩的,可你看着,我定要好好把日子过出个样子!”,说罢就扬长而去。

  顾一昭看着她决绝的背影,摇头苦笑:“何苦来哉。”

  六娘子则转而安慰她:“若不攀着这门婚事,只怕爹爹还会给四姐姐指个更差的。”,她们几个都心知肚明,二姨娘失了太太欢心后就更不得老爷关爱,再加上还用了那一招逼迫老爷,只怕老爷对四娘子早就心生芥蒂。

  再者姐妹中论学问论才干论长相,她都不及五娘子,家里给她筹谋的婚配对象自然是不及阚公子,这么一来,握住阚家这根救命稻草倒是上策。

  四姨娘也可怜四娘子,之后几天就尽量带着四娘子露面,顾一昭原本购置好的衣裳首饰也尽数让给四娘子,务必让她光彩照人,顾一昭则告病躲在屋里,将这些露面的机会都让给四娘子。

  四娘子果然很看重这个机会,谈吐文雅、跟阚家上下交好、跟阚公子本人更是进展飞速。

  等几人启程回家时,阚公子骑着马陪在马车外护送时已经会特意给四娘子专门送一份点心了。

  四娘子捂嘴笑,顾一昭也放下心来:不管对这门婚事有什么功利目的,至少四娘子能在婚姻初期跟未婚夫产生感情,不至于彻底的盲婚哑嫁。

  人生太短,婚姻又太苦,对古代女子而言,若不能嫁给真爱,恐怕太难捱了。

  第90章

  四娘子出嫁得轰轰烈烈。

  两家定下亲之后,六礼里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每一步骤都极其讲究,甚至比前面几位姐妹都更甚。

  这却不是顾介甫偏爱她,而是先前他做着苏州府知府要低调,此时是个归家的田园翁,必须铺张高调让四野的官府、地头蛇知道顾家余威犹在,不得当成软柿子捏。

  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

  阚家也讲究,阚总督觉得小儿子要成婚,想法子将他从六品的千总调到五品的守备,这样成婚时有面子。

  他到底心里还是有小儿子一席之地,又特意给小儿子塞了两万两的财产,估计他也知道小儿子没有娘的嫁妆,成婚前帮衬又难免被其他儿子发现所以索性借着成婚的由头给小儿子添补一回。

  因着怕郡主嫡系有意见,这钱就是从四娘子的嫁妆里走的。也就是说四娘子日后和离还能带走这两万两,阚公子以后要待四娘子不好也要掂量下这两万两的份量。顾介甫也很上道,私下里给阚总督保证以后若有什么情形他必归还这笔银子。

  于是四娘子的嫁妆单子一下就丰厚起来:田庄、铺子、药材、珠宝、银票,每日里来对账的管事就能有七八个。

  她只好别别扭扭来寻五娘子:“五妹,那个账册……”

  顾一昭噗嗤一笑:“四姐那天那般硬气,我还当不来求我呢。”

  偏八娘子九娘子嘻嘻哈哈拿着一个湘妃竹挠背路过,俗称“不求人”,惹得五娘子越发笑得灿烂。

  四娘子瞪了顾一昭一眼,可自己也没憋住,跟着笑了起来。

  这下两姐妹相视而笑,那对双胞胎虽然不明白姐姐们在笑什么,但也跟着附和着笑,四娘子和五娘子于是也跟着越发哈哈大笑起来。

  五娘子就帮四娘子看起了账册,太太到底还是顾惜二姨娘当日的小心谨慎,又特意将自己陪嫁的管事派过去帮四娘子理账,就是她自己也把四娘子带到身边悉心教导起来:“早知道你要掌管这么大家业,早就该教你学更多本事。”

  她先前教授庶女也都都是教导她们寻常中等官宦门户的理家道理,再往高就没有了,所以这些天忙着给四娘子教授知识,顺带也叫其余几个跟着学。

  顾一昭也跟着蹭了一波高门往来、人情世故与官场相联系的道理,当然对她而言不过是复习,四娘子也酸溜溜说“五妹早就知道这些。”,倒没有嫉妒之心,因为她也清楚五娘子天生聪颖,这些都是靠她自己悟性和自己争取而来。

  阚元驹与四娘子定亲后也能顺理成章以未婚夫婿的名义给四娘子送起了节礼,他在榆林值守没法子常来常往,就打发了仆从时常送些边疆的小玩意儿:什么阿瑞卫的羊毛挂毯、罕东卫的红玛瑙、红宝石、赤斤蒙古卫的羊毛毡鞋,杏干、小刀,甚至将人家畏兀儿的馕饼都给府里捎了来。

  那红宝石颜色纯净,色泽温润,红丝绒一般,就连见多识广的太太也惊讶:“看来阚家打仗是攒了不少好东西。”

  古代打仗大部分都能肥军,若是心黑贪婪些,扮成土匪劫掠一波百姓,再杀了百姓人头充作匪首冒领军功,手里能搜刮不少好东西。

  四娘子听了往心里去了,将首饰原样不变退了回去,去了太原府的大相国寺给阚元驹祈福,自己吃斋念佛求了平安符,还给阚元驹捎话说以后莫要沾染罪孽钱。

  阚元驹写信解释说那些都是自己购买的,所用资财也都是薪俸和祖产里的分红,一副从善如流的样子。

  惹得四姨娘跟太太笑:“这小儿女们倒是要做圣人哩。”

  顾一昭则很是欣慰:看来两人感情日渐甜蜜,这是好事。

  等到成婚时阚家提前送来了凤冠霞帔还有五品夫人的仪服,那凤冠是赤金,上面镶嵌着拇指大的雪白珍珠和明红宝石,四娘子看着五品夫人的衣裳脸激动得红彤彤,谁能想到庶女还能有今天?

  她也因此特意给太太磕了个头:“多谢母亲这么多年照顾我。”,这个头磕得真情实意,再抬起头来已经隐约有了泪意。

  太太也抹眼泪:“好孩子,这里是你娘家,崔家是你舅家,以后有事自有我给你撑腰。”,看着四娘子她想起了二姨娘,又是欣慰四娘子长大成人又惋惜二姨娘歪了性子不能亲眼看见女儿出息。

  四娘子磕头拜别父母后,又走到顾一昭身边,想说什么,却什么都没说,扭头跟着夫婿走了。

  除了官府的礼仪,还有障车、却扇、闹房等唐宋时延续下来的婚俗,热热闹闹闹了一场将四娘子嫁到了阚家,这门婚事之盛大,让太原府的邻居们津津乐道了好几天。

  三朝回门时,四娘子面色红润,和阚公子携手而立,像一对玉人儿,她含羞对太太道:“婆母体恤,让我随夫君去榆林卫。不日就要动身。”

  太太欣慰:“阚夫人是个心胸开阔的。”,否则阚夫人以孝顺的名义将四娘子拉到眼前昼夜磋磨,她这个做娘家母亲的也不好说什么,又打发给人给四娘子准备行李。

  “不用不用,我那边行装都没拆呢,大件的家具早就运到阚家老宅了,如今只要收拾细软就能走。”四娘子成婚后就像变了个人,懂事了许多,说话也有条理。

  顾一昭思忖一回也点点头:“母亲,就听四姐姐的罢。”。

  一家人送走了四娘子,太太少不得挂念,牵挂四娘子又要去条件更艰苦的边疆,收拾了些胰子霜和茉莉香粉之类给四娘子带到身上。

  四娘子也不客气,写信过来要家里多寄送些茉莉香粉,她要给丈夫那些结拜兄弟们的家眷们也送些。

  单看这一点就知道她会经营好自己的家庭。

  阚家这门婚事被四娘子挑走了,顾介甫就自然而然叫五娘子看起了曹家的婚事。

  这些日子三皇子简直就如烈火烹油,越发得到皇帝宠爱信重,他与青阳郡主也正式成了婚,听说大婚当日许多文武t百官前去道贺,贵妃娘娘也极为得意,听说在宫里已经隐约盖过皇后风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美食文 宅斗文 种田文 吃吃汤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