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庶女上青云_吃吃汤圆呀【完结】(207)

  安平帝赞许点点头:“好。”,三皇子虽然死了,可他还有儿子呢,若是余孽卷土重来将那几个儿子拥护为王,他的皇位也别想坐安稳了。

  第110章

  崔氏事先特意下帖子请了四姨娘——如今的阮夫人、大娘子曼宁一起来品兰,其实是也想借机坐在一起好好商量下五娘子的婚事。

  曼宁还如待嫁时一般气色容貌,一看就是婚后生活极其滋润的,阮氏也是红光满面,看得出来很舒心。

  顾一昭跟在崔氏身后放下心来,自从去了西北守孝,虽然常有信件往来,但还不及亲眼所见更让人放心。

  一番寒暄后崔氏就开门见山,翻出几家信件往来,与阮氏道:“这有几家想要求娶小五,你看看,可有称心的?”

  一边翻出那些人选,挨个给阮氏讲解,先是一位工部侍郎,正三品,职级与顾介甫一样,但年岁要小些,才三十多岁,他的情况也简单,丧妻,有两个儿子,还有若干妾室。

  好处是嫁过去直接享受权利,做正三品夫人而不用从头熬起,对方年龄大了所以父母双亡,嫁过去不受公婆气,再加上对方有儿子所以嫁过去没有生育压力。

  第一个就被太太一票否决:“那些克妻男,一律不能要!”,不管是因着对老爷的那股怨气还是对临阵脱逃的三女婿的不满,都凝练成了这一句话,顺带还微妙撇撇嘴。

  几个小娘子偷偷笑。

  太太也毫不避讳:“嫁过去就要处置他妾室子女,先前三娘子做得那么好,结果丈夫倒是个银枪蜡样头的软骨头,临阵都要逃脱,要不是我们三娘子拎得清,只怕她也要受连累。”

  自打三娘子独守庐州后太太对她也亲近了许多,一口一个“我们三娘子”,从前因着大姨娘所生的那些嫌隙也渐渐被岁月涤荡干净。

  “听说是瞧中了五妹妹持家有方才来求娶,笑话!”大娘子从鼻孔里嗤笑一声,“他看重的还不是年轻美貌?跟他同龄的女子也有不少持家有方贤名在外的,怎么不见他求娶呢?”

  旁边的七娘子瞪大眼:“大姐如今像变了个人似。”

  “是啊,从前记得大姐最是端方贤淑,怎么如今这么尖锐?”顾一昭也跟着惊讶。

  这回两人都不同,大姐变得直白,倒是……娘变得温柔贤淑,两人像掉个头一样。

  当然是婚后过得好,所以以前谨慎的大姐变得恣意,原先尖刻的四姨娘变得温柔。

  想明白了这一出,顾一昭也暗暗替两人高兴。

  第二位和第三位齐齐被太太拿起:“这两位是从前跟咱议过亲事的人家。”

  一个是黄其,一个是仲正初。

  黄其开恩科后中了进士,进了翰林院,做起了翰林院编修,火逐风飞、如日方升。

  仲正初,曹大太太的娘家侄儿,实权御史,有风闻奏事之权,直上青云。

  阮氏很喜欢年轻人:“这样年轻的儿郎当然好,青年才俊,先前不是嫌那个仲正初太过不接地气,不解人间疾苦,这位黄其可还行?”

  “我瞧着他家世不如曹大太太的侄儿,从前在江南时他就曾与四娘子议过亲,虽然两家没传出去闲话,但恐怕四娘子心里知道了不乐意。”崔氏连连摆手。

  顾一昭就捂嘴笑:“母亲可小看四姐了,四姐如今待在西北,心胸一天阔似一日。”

  阮娘子那边也差遣丈夫在锦衣卫里寻摸,说是军功世家的一位昭武都尉陆就成,是实打实自己打出来的军功,已经是正四品。

  阮娘子略有些遗憾:“可惜不似前面几个学富五车,略粗俗了些,心眼也多,不好拿捏。”

  崔氏就宽慰她:“自己赤手空拳出来博前程,自然是要精明些,再说有你我和顾家看着,他也不敢造次。”

  好比那百二河山,要的就是自己顶天立地,固然是摩乾轧坤,可内里早不知经过多少风雨锻造,一颗心跟个石头一般,衡量妻子价值,一般无法轻易交心。

  “那我这个倒与他截然不同,不如太太看看?”曼宁也拿出了个人选。

  大姐介绍来的是一位卫国侯府的嫡幼子上官驷,他无法承袭侯位,但胜在家里就兄弟两个,又是一母同胞,日后分家产也能得不少。

  卫国侯府也算是老牌爵位,这位上官驷,有长兄庇护,自己生活闲适,嫁过去又有婆母教导,可以说嫁过去做个富贵闲人。

  “要是侯府世子夫人,逢年过节还要去皇宫跪礼拜见皇后,跪到膝盖痛,可做个小儿子夫人,却是没这么多琐事,吃喝玩乐就可。”

  “不过坏处也是有的,就是家里毕竟离着最中心的权势隔了一层。但我们普通人过日子讲究个平顺,也不会想那么多。端看你怎么想了。”大姐将利弊都说得清楚。

  除此之外还有一家邕宁侯府的庶次子郑申临,虽然也不袭爵,但他本身有军队里的实职,家里也是老牌勋爵,可以说富贵和今后的权利都能兼顾。

  只不过有一点不好,他家里妯娌太多,老侯爷的小妾众多,嫡次子的兄弟也众多,光是人情往来就要费好大力气。

  看得阮氏连连摇头:“我算是看明白了,这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惹得其余家人笑。

  崔氏也笑:“这几门儿郎,都各有优劣。”

  两位书生,一个家境小康但胜在人口简单,一个出自世家但本人又不接地气;

  一位军官,实权在握但又白手起家而长满心眼子;

  两位勋贵,一个人口简单生活豪奢但本人没什么事业心;一个弥补了前者的缺点但又家庭复杂。

  “都说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娘可莫要骄纵坏了我。”顾一昭笑吟吟打趣。

  最后筛选出黄其、仲正初、陆都尉、上官驷、郑申临五位,顾一昭自己先将先头两位否决了:“这两人从前与我家或有过纠葛或议亲被拒,不用再考虑。”

  阮氏大呼小叫:“那岂不是一下就少了一半?”,她厚着脸皮将写着那两人详情的纸张又放回去:“姑娘且看看,万一几年过去有变化了吗?再说太太说了,这两人都写信请了大人物来提亲,看样子极为有诚意,不若再看看?”

  太太本人最倾向于曹大太太的娘家侄儿仲正初和富贵闲人上官驷:“两家后宅都算简单,家风也都清正,唯一不同就是去勋贵人家还是去清贵人家。”

  就是阮氏自己也觉得太太说得对:“这两人若见完没什么大错,就在他俩人里面挑。”丝毫不觉得自己让女儿挑太过自大:反正她觉得自己女儿挑哪个都配得绰绰有余!

  两人一拍即合,当即决定去大相国寺烧香时先约上官家女眷,等隔天再约仲正初家人,随后连着再约其他人,一副要速战速决的态势,惹得几个小娘子哭笑不得。

  其实小娘子们不知,以崔氏和阮氏如今心急的模样,恨不得一日安排四五个相亲对象,上午出发前见一个,下午在前山见一个,后山见一个,下山后在茶楼再见一个,要不是不合规矩,只怕一天就能相看完好早点分出个结果来。

  大相国寺在京郊南边一处幽静的清静山环抱中,先前因为三皇子推崇成为了京中第一大寺,只不过随着三皇子伏诛这座寺庙也冷清了下来,京中贵人都转而往潭柘寺去,平日里除了信众没什么人。

  崔氏要的正是这份清静,她与上官夫人约了在大相国寺相见,两人都心知肚明这是要近距离看看彼此孩子。

  因此顾一昭早早就被约束起来梳妆打扮,什么霞影纱、月色绫、蜀锦、浮光缎,各种布料都往她房里送来,又请来裁缝上门。

  而且崔氏很有决断,直接将各家裁缝都集中约到了同一个时段集中量体裁衣,惹得各家绣坊的裁缝们也都亚历山大:这么多同行比拼手艺,要是五娘子最后没穿出来谁家的衣裳,那不就是明摆着的手下败将吗?

  至于首饰更是挑了好几箱,阮氏和大娘子回府后又各自给顾一昭送来些首饰,务必要将她装扮得光鲜亮丽,好在相亲时能够一鸣惊人。

  顾一昭倒对此不甚热心,单凭借两人匆匆一面看中了她的皮相而倾心,那她才要叫冤呢。日后年华老去,岂不是被人抛弃?

  还不如该是怎么样就怎么样,反正对方也见过自己素颜的样子,不至于产生什么高预期。

  不管怎么说,也到了相亲这一天。

  这一天,崔氏早早t就带着顾一昭一起上车往京郊的清净山而去,一副认真架势,捎带着连顾一昭都被感染得有些紧张。

  下车后对方已经候在了山门处,上官夫人比崔氏大个十几岁,相貌不够美艳,堪称端庄雍容,身上简单簪一副乌檀木发簪,不显山不露水,但身上穿那一套衣裳的料子却是宫中才新得的布料,显然这就是世家的穿衣风格:轻描淡写中流露出一丝富贵,虽然没有暴发户的浮华但不经意露出底蕴让围观者自己心生尊重。

  顾一昭在看她,她也在打量顾一昭,扫视一眼后在心里微微点点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美食文 宅斗文 种田文 吃吃汤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