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庶女上青云_吃吃汤圆呀【完结】(27)

  太太面露小小的自豪:“今日可不是我,是我家女儿二娘子和五娘子准备的菜肴。”

  顾一昭自然不敢贪功,笑道:“小五可不敢贪功,这菜肴是二姐准备的,我负责的是旁的。”

  “二娘子能干。”张氏夸奖二娘子,“我记得二娘子是八岁吧,我家风姐儿还比你大一岁,就知道玩,像个猴儿……”

  元风不以为意,大大方方笑了笑,显然是跟母亲一样爽朗的性子。

  两位夫人就说起儿女经:

  张氏笑着嗔怪:“我家元风自小就活泛,与她哥哥不同,以前她爹在彬州做官时我忙着操持家世没空管她,她就漫山遍野得贪玩撒欢,头上别着狗尾草,衣襟拉起兜了满满一兜山莓果,衣裳都染得处处红紫,水缸大的口口从衣兜里掏出来,阿弥陀佛……”

  “婆母就气得说相公从小性格内敛文秀,也不知道丫头学了谁。”

  张氏说着说着冲太太俏皮眨眨眼:“我就只好说,还能随了谁,那肯定是随了我!”

  张景宜生性乐观,就算是寻常人家常见的婆媳矛盾,也能被她这么四两拔千斤的化淡。

  要是放在别家只怕又是一场事端,有人会怪婆母阴阳怪气,有刚烈的会觉得在质疑自己贞洁,可张景宜这里根本不是事,两句话就说得婆母哑口无言。

  太太也跟着笑,脸上是少有的开心。

  张氏也笑:“我家元风太过跳脱,儿子却自小就文质彬彬,有亲戚说我家儿子跟女儿性子转过来就好,我却觉得孩子们只要不作奸犯科怎么样性子都好。”

  因着说起儿子,张氏就吩咐身边丫鬟:“你去请了少爷过来,给太太也行个礼。”

  太太就笑:“听说赵大人带着令郎在外书房与老爷见面,倒要麻烦令郎跑这一趟。”

  话是这么客气,可丝毫没说不用来了,反而面露期盼,似乎很想亲眼看看这位赵少爷。

  顾一昭忽然心中一动,福至心灵:原来太太有意将女儿嫁过去。

  她第一反应是:太早了吧!顾曦宁才八岁!

  可转念一想,古代十四五就能出嫁,早点说亲也比比皆是,主要是顾家是官宦世家,顾老爷每三年就一个任期,最多在一个地方待六年。这种情况下说亲除非是跟老家求助,找亲戚故交,不然也多半是在工作地。

  如今在江南当官,女儿便也能嫁到富庶的江南,就算夫家搬迁,但能在富庶江南当官的说明也有点靠山。万一下一个任期被贬谪到巴山蜀水凄凉地,给女儿说亲是说给同被贬谪的倒霉官员呢还是给当地的土著世家呢?

  都不是很好。

  太太待女儿慈爱,才想着早早替她打算吧。

  张氏性格爽利,她和元风虽然打扮清爽,没有过分珠光宝气,但张氏手腕间一枚金刚石镶金手链、元风发髻间一根简单的绿檀簪都价值不菲。

  之前就听太太透露过,赵同知祖辈是江南人士,积攒了丰厚家底,比顾家还要多十倍百倍。再加上张氏如此善于经营,家底格外丰厚。

  家底丰厚、年少就是秀才、又跟顾家一样是官宦世家,这么看来倒也门当户对。

  怪不得大姨娘使绊子,原来在这里等着呢。

  不过顾一昭还是没太明白,太太亲爹是阁老,满朝廷的才子由着他挑,哪里就稀罕赵少爷一个小小秀才?

  何况顾介甫的官职相当于市长,赵同知是副市长,一般不会把女儿嫁进下属家吧?

  她在这里困惑,两位景宜却更加相谈甚欢,两人引以为知己,张氏还约了太太改日一起学骑马。

  几个小娘子在旁边听得目瞪口呆,不能相信端庄的太太会去翻身上马。

  正聊着,就听外面通禀:“赵少爷求见。”

  【作者有话说】

  ①:出自《大明会典哈密[畏兀儿附]》

  第24章

  赵飞鸾是随着赵同知一起来拜访的,因着两家也算是要结通家之好,太太便没有叫小娘子们回避。

  顾一昭看见赵飞鸾的那一刻就明白太太为什么有意选他做女婿了。

  长得好。

  如果说顾介甫是老帅哥那么赵飞鸾就是小帅哥,而且多了顾介甫没有的少年意气,堪称神采飞扬少年郎,势不可挡的青春逼人。

  他更文秀些却不文弱,身形劲拔有力,即使是一件简单的青布直裰都能穿得青松般矗立,腰间简单挂一方青玉玉佩,气质更是清明澄澈,堪称古书里写的那种谦谦君子。

  屋里上下小娘子们都看呆了眼,别说主家,就是婢女们都张嘴的张嘴,吸气的吸气,一个倒着茶的小丫鬟都差点将茶水溢满而不自知。

  顾一昭好笑,轻咳一声去接茶杯,小丫鬟才觉察过来,感激看了顾一昭一眼,小心冲顾一昭点点头以示歉意。

  顾一昭微微摇头示意无妨。

  听说太太当年本不愿意嫁给大十岁的鳏夫,可被带着从屏风里偷看了一眼顾介甫就红着脸答应了。

  没想到多年后她给女儿挑夫婿还是很看重长相,这就是颜控的世界吗?

  赵飞鸾却神色如常,显然已经习惯了被人围观,礼貌周到上前行礼:“见过伯母。”

  太太回过神来,笑吟吟招呼:“好孩子。”又给他引见各位妹妹。

  赵飞鸾目不斜视,见过诸位妹妹。丝毫没有半点失礼油腻。

  有些男子稍微长相周正些,帅而自知,举手投足就增添了油腻感,自恋到恨不得每个姿势都定格成最精心的姿态,可赵飞鸾不一样,只有谦和,如山间清风拂过人心。

  二娘子脸微红,三娘子有些懊恼看了自己朴素的衣裳一眼,其余几人年纪虽小,可也都沉浸在看帅哥的震惊里,看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赵元风在旁边问:“哥哥,在外头跟顾大人聊什么呢?”

  刚才听说顾家就他们两兄妹,看来兄妹感情很好。

  赵飞鸾就答:“在聊爹带我在淮河治水的事。”

  张景宜就在旁边解释:“他爹说他以后要考举人,不若跟在身边学些经世治维的知识,再去贡院考三年一次的秋闱时也能言之有物,免得在书斋读成个书呆子。”

  赵飞鸾如今是生员,也就是俗称的秀才,要知道他以后还要考各省学政主持的院试才能算作举人,考完秋闱考春闱便是贡士,才有资格参加殿试,考中了才堪称天子门生。

  家里人却已经在帮他铺路了,可见用心栽培。

  太t太面露赞赏:“读万卷书不耽误行万里路,是很该知道些民生疾苦。”

  她很喜欢赵少爷,赠了他一套文房四宝做见面礼,当中那块徽墨据说价值不菲。

  正寒暄着,又来一名仆从端着一碟菱角米:“说是外面有门客见老爷有客,特意孝敬来的,赵大人吃过说好,一问后宅没有,老爷就让人端了一碟进来。”

  太太以帕掩嘴笑:“我家老爷哪里是那么细心的性子,这肯定是沾了姐姐的光。”

  张氏不好意思笑:“这老货,到人家里做客出这洋相。”,脸上却是藏也藏不住的幸福。

  崔氏就面露羡慕。

  张氏觉察到了,赶紧将话题转移开:“这回带飞鸾来,还带了他的制艺集子,想让顾大人这位探花郎给看看。”

  原来是带着小孩点评功课,顾一昭偷笑,古代的小孩也免不了被叫出来展示才艺啊。

  却被赵飞鸾捕捉到,看向了她。

  四目相对,顾一昭有些不好意思,赵飞鸾却毫不在意,大大方方冲她微微颔首。

  说起制艺太太也略通:“要代圣人言不提,格式对仗这都是小事,最要紧的是要言之有物……”

  又说起赵家祖籍江南:“那岂不是飞鸾要在江南科举?多吃亏啊……不如趁着过几年赵大人去旁处做官将户籍也落过去,最好是北地……”

  顾一昭想,这就类似古代版的高考移民。如今江南文风大盛,有些北方人家就让孩子在江南读书之后回北地考试,或是原本南地人想法子迁户籍到北地。

  现代不也有高考移民嘛,要么在国内操作要么直接落籍国外让孩子走华侨联考。

  看来从古至今都一样。

  两人絮絮叨叨聊儿女经,小娘子们觉得无聊,顾一昭也假装对宴席上那碟水蜜桃很感兴趣,脑子里则神游四海,谁还不会几个职场摸鱼技呢?

  “娘。”赵飞鸾忽然开口。

  张氏被叫停,看一眼宴席,又看一眼儿子神色,就笑:“我这话匣子打开就关不上,倒折磨几个孩子。”

  问太太:“妹妹这里可有什么园子,叫我家两只猴儿出去走走。”

  太太自然欣然允诺,叫二娘子尽宾主之谊带几人去大湖边走走:“正好消消食。”

  赵飞鸾却不去,只拱拱手:“学生还在顾大人那里请教功课,就不祟几位妹妹同去了。”

  太太就叫人带赵飞鸾再回前院,目光间很是喜欢赵少爷进退有度。

  顾一昭对赵飞鸾印象很好,这孩子还挺有眼力见,知道帮她们几个无聊打哈欠的人解围,再就是很有分寸感,不舔着脸跟她们去游园,知道男女有别。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美食文 宅斗文 种田文 吃吃汤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