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皇帝在夜间总是会梦到云嫔,怎么也抓不到,总是用着一种悲恸的目光瞧着他。
这一晚皇帝在自己寝宫半梦半醒间听到一道熟悉的声音传来:
“皇上~皇上~”
他半趴在榻上看见不远处朦朦胧胧的身影,仰着脸想要起身却像是被定住一般,只能张着嘴唤着:“云儿~云儿~”
那道朦胧的身影穿着白衣,脖颈的血正在往下渗染红了衣衫,用一种十分凄凉的目光看着他,嘴角带着血:“皇上你可曾爱过我?”
他哑声,老泪纵横:“云儿~”
皇帝病了,发着热,人还躺在寝宫内昏昏沉沉的。
秦美人来到寝宫中看望老皇帝,守在榻边贴心照料,换下额头上的巾帕敷上,用手帕为他擦着脸上的虚汗。
突然手被抓住,皇帝眼睛睁开一条缝隙。
“云儿~”
秦美人美美的一笑:“皇上~”
皇帝病了足足两日,人好了后折子都堆成山了。
知道新宠幸的秦美人宽衣解带的照料。
他打开一份奏折顿住,有些失神。
“皇上、皇上~”身旁的老太监唤了两声。
她恍然间回神,神色有些许迷离。
病的这几日做了无数的梦境,都是一人。
那夜的场景骤然在他精神恍惚之际腾空出现,女子看着他那无比悲恸的目光,一遍遍的问他到底有没有爱过她。
刚开始,传来她殉情的消息,整个人崩溃不已。
的确是有拿她当她姐姐替身的想法,因为她们太像了,后来在日渐相处中才发现她们是完全不一样的,他的那种荒谬的想法才一点点改变。
他是爱她的。
只是,不曾宣之于口。
“无事,只是一时间走神了。”皇帝回。
皇帝:“你可还记得那日云嫔死去之时?”
老太监佝偻着身子,毕竟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很多细枝末节早已记不太清了,但对于皇帝的这位心头爱还是很有印象的:“那天皇上刚下朝宫内便传来云嫔娘娘薨了的消息,说是娘娘寝宫内藏了一位刺客,被喂下毒酒还被抹了脖子”
皇帝哀伤不已,勾起十多年前的那一日。
他抱着她凉透了的尸体,她倒在血泊中。
朦胧中她带着悲恸和决绝的眼神看着他,询问:“是谁发现的?”
老太监连忙说:“哦,是娘娘近身伺候的宫女最先发现的,然后是太后娘娘第一个赶到的。”
皇帝皱起了眉头,心下思忖。
提起,“太后吃斋念佛,不是最怕血的吗?”
老太监不懂皇帝这话的意思,但毕竟跟了他几十年了,眼中浮现出一抹惊诧来,去看他的脸色,赶忙回,“却是如此,但毕竟宫中出了这等血案,还是皇上最宠爱的妃子,太后也是人之常情。”
他眼睛微瞌,搁在桌案上的手摩挲着大拇指。
却是人之常情,但他没记错的话太后对云儿颇有微词,总是诸多刁难,只是因为他宠着云儿。
这么不喜欢云嫔,平时见不得血吃斋念佛的太后却可以第一个赶到。
当年他没有怀疑什么,也不愿意去怀疑什么。
皇帝起身,往门外走去,喊着:“摆驾宣光殿——”
老太监察觉出来事情的不妙,忍不住想难不成云嫔之死另有蹊跷,当年太后如此不待见云嫔,难不成真的暗地里下手?
如若此事真的另有隐情,还是太后下的手,此事还瞒了皇上十年,母子俩关系本就要分崩离析了,这下直接破裂了。
皇帝的鸾驾到了宣光殿。
宫殿外的宫人跪了一地,皇帝看都没看一眼径直朝着内殿中去,太后身边的老嬷嬷脸上挂着和蔼的笑意:“太后正在里头等着皇上呢!”
接着说:“听说皇上最近很是劳累,太后特意让厨房炖了补品”
皇帝抬了抬袖,脸上挤出一抹笑意,抬头往里走。
“儿子给母后请安——”
“起来吧。”
皇帝坐在罗汉榻上,上面的炕几摆着刚端上的热茶,他端起茶盏呷了一口,用茶盖扣着杯沿。
“皇上大病初愈还有一堆国事要料理,委实辛苦,平时也要仔细照顾自个儿的身子。”
皇帝搁下茶杯放在案上,磕碰出一声清脆的声音,漫不经心睨看过去,帝王的风范在无形中尽显。
“朕身为一国之君这都是应该的,祖宗殚精竭虑才创下这盛世山河,身为子孙怎能懈怠,不能整日贪图享乐.........”
太后听到这样一番话自然是高兴的。
继续劝着,“你是天下子民的皇帝,却也是我的儿子,身为母亲怎会不心疼。”
皇帝说:“母后可真有事事为儿子考虑?”
第18章 崩溃
太后有些不明所以的看过去,皇帝这是什么意思?
她声音沉了几分,“皇帝话里有话,做母亲的自然事事为儿子考虑,皇帝是意有所指了!”
皇帝笑了下,“就是明面上的意思罢了”
他挑眼状似无意的问:“听说那日宫宴母后召了秦美人,可有此事?”
太后端着杯盏的手颤了下,此刻才察觉出什么。
她大方的承认,“是,哀家只是觉得她舞跳的极好,传来说话例行赏赐”
皇帝:“当日跳舞母后可有觉得她像一人?”
听到他这么说,太后心下骇然。
猛然间抬头看过去,对上皇帝有些森然的目光。
“皇帝这么说哀家才想起来,”太后顿了顿,“哀家记得云嫔最擅此舞,那时也是一身蓝衣,现下细想确有些相像。”
皇帝说:“这几日儿子总是会梦到云嫔,她望向儿子的眼神总是带着悲伤和痛”
太后一时静默,她派慧娘去杀了她,没想到云嫔如此忠烈,竟然选择自己服毒。要说愧疚她是没有,这是她自己的命运。
以前太后也曾是个心性纯良之人,但在这深宫中早就变了样,紧紧攥在手中的只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尊荣。
“云嫔已去,皇帝还是莫要挂怀,忧心伤身,还是要往前看。”
皇帝一笑带之,端着那小半杯的茶水一饮而尽,心口像是火焰灼噬般。片刻,他交代了一声便起身离开,出了宣光殿脸上的笑容消失的干干净净。
母子俩相互了解,皇帝自然是,就从刚才两人的一番交谈中察觉出来,至少他对太后的怀疑是正确的。
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便会如参天大树一样成长。
皇帝派人去查当年的涉事太监、宫女,查验记录云嫔尸身的医官,派出去的人在三天后回来,还带回来一人在殿外候着,暗卫临风是皇帝的人。
这一支暗卫服从于皇帝。
临风:“陛下,当年云嫔娘娘宫中所涉事的宫女、太监无一人消息,都消失的干干净净在宫中没有一点消息。当年的医官也被灭口。”
他心中的怀疑已经被证实,在宫中还有何人行事能处理的干干净净,一点痕迹都不留。
“不过那医官还有一子,当年那医官知道自己会被灭口,所以把此事告诉了自己的小儿子,”临风一字一句说着,“当年太后派人灭口,杀了医官一家,只有小儿子提前逃脱,隐姓埋名在民间,人就在殿外候着。”
皇帝深深的吸了一口浊气,龃龉着说:“把人带进来。”
大概一位十来岁的少年郎被从殿外迎了进来,弯腰行礼,可能是头一次进宫和面见皇帝,整个人很是恐慌和拘谨:
“草民见过皇上”
皇帝现在心急如焚,只想赶紧知道事情的真相,摆手,“不必多礼,把你知道的事情速速道来。”
“是!”
医官之子吐出一口气,连忙说:“当年父亲验看了云嫔娘娘的贵体,发现脖颈处的伤痕并不是他人所杀,而是自刎.......”
殿中静的连根针掉落都能听得到,皇帝眼中满是不可置信,双拳紧紧的攥着,喉头肿胀的不成样子,一度哽咽:“继续说。”
医官之子不敢乱看,只是能听出皇帝语气中的不平稳气息。这一刻他不是皇帝,只是一个男子深爱着一个女子。
他继续说,“父亲和我说娘娘饮下的那瓶毒大有来历,名唤鸠山,此毒进入肚中不消片刻便会肠穿肚烂,立即毙命。”
-鸠山。
此毒是以地点命名,因鸠山山林深处藏着一味剧毒,就长在沼泽瘴气之地,每五十年才生长而出,因此弥足珍贵。
赵氏一族有位子弟便有此物,其父喜欢药理制毒,因为鸠山之毒险些死在沼泽瘴气中。
少年郎说:“父亲告诉我太后一定会杀人灭口的,于是让我隐姓埋名起来。”
临风把人带下去。
皇帝大手一挥甩掉桌案上的折子,杯盏应声落地碎裂,看起来极为痛苦的样子,瘫坐在椅子上喘着粗气,身边伺候的老太监上前来给他顺着气被他猛地抚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