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边关医女发家记_时见微【完结】(84)

  数日后,商队终于赶回青山村。

  举目望去,夕阳将整座山坳染成暖橘色,山风带着水汽,层层稻浪金黄。清澈溪流推动村口的水车吱呀旋转,水碾昼夜不停。

  杜槿心头涌起无限欢喜:终于回家了!

  村口的古樟树依旧枝繁叶茂,绿盖如巨

  伞,林荫足有数丈宽。树下一群孩童嬉笑玩耍,领头的孩子王正是阿鲤。

  “阿鲤,今儿个的果子可合口味?”

  “阿鲤,晚上来家用饭可好?我娘说再请不动你,就要拿鸡毛掸子抽我!”

  “阿鲤,咱们明天去山里采菌子吧!”

  赵山憨头憨脑地将小童护在身后:“阿鲤今晚来我家,明儿也来我家,谁都不许抢!”姜岫撇撇嘴:“赵小山,你干脆日日黏在阿鲤身上得了!”

  阿鲤嬉笑道:“他太重了,我可背不动!不如找根绳子把我俩拴一块儿。”

  “嚯!那我得让我娘找根最粗的麻绳来。”姜岫酸溜溜的,“就数你俩最要好,恨不得穿一条裤子。”

  阿鲤一个飞扑将他压倒:“那咱们仨都拴一块儿!”

  “商知乐!你给我起开!”姜岫的怒声穿破天际,“我才换的新衣裳!”

  阿鲤正挠他痒痒,忽觉身子一轻,被人拎了起来。熟悉的嗓音带着笑意:“阿鲤,再闹下去姜岫可要恼了!”

  “阿娘!”“杜娘子!”“杜姐姐!”“杜姨!”孩子们此起彼伏地喊了起来。

  “爹、娘!商队回村啦——”

  整个村子仿佛被唤醒,村民们纷纷从屋舍、田间、晒药场涌来,欢天喜地地迎接归来的一行人。

  莫里正上前抱住莫大岭:“我儿辛苦了!”莫大岭背上带伤,痛得龇牙咧嘴:“别别别——”见李铁手臂上还缠着绷带,李蔓娘惊呼:“哎呀,怎么都受伤了?”

  众人只说遇到拦路的劫匪,好在有惊无险。何粟眉飞色舞地说起自己射杀了七八个山匪,窦松窦柏则因为是初战告捷,被众人夸得面红耳赤。

  留守的青壮十分羡慕:“我们日日苦练,却没个施展的机会!”莫大岭板起脸:“没机会动手才该谢天谢地!咱们本是庄稼汉,整日喊打喊杀作甚?”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莫里正笑得满脸褶子,“到家了就好好歇着!”

  众人各自归家,赵方平忙道:“杜娘子,你家冷锅冷灶的,今晚来我家吃吧!”杜槿还未答话,林听几人已笑着打趣:“怎的只请杜娘子,我们没饭吃?”

  “哪能没有!”赵方平大手一挥,“都来我家吃饭!”

  赵家在院里摆开大桌,大伙儿热热闹闹挤在一块儿。坐不下的人也不客气,自己夹好菜,端着碗去寻石磨和门槛。

  自家养的走地鸡炖了足足两个时辰,鸡汤金黄油亮,鸡肉酥烂得用筷子一挑便脱了骨,一口汤下去鲜得眉毛都掉了。咸肉火腿并老豆腐同蒸,油脂渗进豆腐的每个气孔,咸香油润,口□□汁。

  再用鸡油、肉酱、腌菜丁爆炒几道时鲜菜蔬,糖醋茱萸随意拌上一大盆凉菜,或脆嫩或酸爽,滋味丰富,越吃越香。

  红嫦盯着那盘碧绿的丝瓜炖蛋,油脂将丝瓜浸得油润透亮,不自觉地咽了咽口水。

  在外风餐露宿久了,谁也抵挡不住这顿满是烟火气的农家菜。

  赵风顾不得自己伤口未好,舀起一勺浮着金黄鸡油的汤汁浇在米饭上,再用菜肉铺满大碗,蹲到门槛边就开始扒饭。

  林听几个早跟赵家熟稔,围着石磨搭的临时饭桌大快朵颐。香兰初时还捏着衣角推辞,待尝了口火腿蒸豆腐,眼睛倏地亮了

  “兰婶,我想添饭!”“好!管够!都敞开肚皮吃啊!”兰婶笑得合不拢嘴,忙不迭地给大伙儿添饭加菜,生怕饿着哪个。

  赵林林将盛着鸡腿的碗碟往香兰那边推了推:“别客气,多吃肉。”

  香兰鼓着腮帮子含糊道:“你们村天天这么吃?我家过年都见不着这般油水!”

  杜槿笑着摇头:“也就是今年赚到钱了,以前也闹过饥荒呢!”

  林听几人都是壮实的年轻小伙儿,一个个都敞开了肚皮,一顿饭下去,赵家的米缸都见了底。

  吃饱喝足,杜槿牵着阿鲤,慢悠悠回到自己的半山小院。

  屋前花藤如瀑,院后竹林幽幽,月光静静照在院中,竹窗石径,檐下芭蕉,都是最思念不过的温馨场景。

  林听他们在厢房早已熄灯,耳边唯有虫鸣,阿鲤蜷在她身边发出小猫似的呼噜声。

  夜深露重,杜槿却辗转反侧,怎么也无法入睡。

  若是西南当真乱了,青山村又该如何自保?村子地处偏僻,远离州县,倒不用担心乱军攻来。可若县里涌来逃难的流民,青山村也不可能独善其身。

  直到屋外传来鸡鸣,杜槿才揉着眼睛起身。

  商陆远在京城,如今能依靠的,只有身后那座茫茫羁縻山了。

  次日,林听一行人便同村民道别,返回青杏谷。

  找到石榴一事在谷内掀起极大的波澜,谁也没想到,林听竟真能救回被拐多年的妹子。

  石榴见到两鬓苍白的老父,形销骨立,满面沟壑,与记忆中相比仿佛老了二十岁,忍不住泪如雨下。林宗紧紧揽住女儿,张口想说些什么,却已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林听上前抱住家人,三人紧紧相拥,泣不成声。

  待林家人平复心情,杜槿这才寻了个合适时机告知乌蒙动乱之事,林宗当即召集谷内众人议事。

  药植坊主事阿流、茱萸,布坊主事小五、木蓝,冶铁坊主事山姜、乌萨,还有狼骑领队阿息保、护卫领队张龙赵虎。青山村这边则是莫大岭、李铁、赵方平三人做了代表。

  各坊管事、骑兵、护卫齐聚林家,共同商议应对之策。

  林听先仔细描述了乌蒙见闻:“勐砎城已乱,说不准黎州也会受牵连,咱们需提前做好准备。”

  众人皆望向杜槿。

  “思来想去唯有二计,高筑墙、广积粮。”杜槿沉吟,“如今谷中囤粮多少?”

  林宗肃穆道:“口粮可供半年,若是掺上野栗葛根,少说也能撑一年。”

  杜槿抬头:“粮食水源、药草储备是基础,这段时间需全力赶制金创药。”阿流立刻应下。

  “麻布绷带、水囊蓑衣、布甲皮甲也都要备好,此事便交给布坊。”

  小五高声道:“是!”

  “还有最重要的铁器。”杜槿目光灼灼,“若是世道真的乱了,这可是咱们的立身之本!”

  第79章 叛军来袭!

  山姜上前一步:“谷内已筑了两座火炉,不过先前只打了些铁砧、铁钳之类的工具,尚未开始锻造兵器。”

  林宗眼中闪过寒光:“是时候开炉了。”

  杜槿笑道:“兵甲之事,还是青云寨和狼骑最有心得,你们不妨多与山姜商议。”

  “环首刀与长枪乃战场必备,三棱铁镞也不可或缺。”林听沉吟。阿息保皱眉:“若要防守,还需多备些铁蒺藜和方棱盾。”

  山姜听得听得目瞪口呆:“这……一时半刻如何赶制得出来?”

  “这又何妨,咱们慢慢干便是!”林听朗声一笑,揽住山姜的肩膀,“再起几组火炉,全村老少齐上阵,还怕打不出这些兵器?”

  “那也不能光制兵器,布甲皮甲也不能少。”“依我看,当务之急还是趁着秋收多备些粮食。”“你说得倒好听,咱们哪来那么多人手?”

  争论声震天响,众人七嘴八舌,恨不能一月之内赶制百套甲胄,人手一件兵器,还要将谷中粮窖堆得满满当当。

  杜槿哭笑不得:“便是乌蒙明日就起战事,一时也打不到青山村,诸位不必如此着急。”她语气温和而坚定,“既然要做的事这么多,不如先将所需物资一一列出,按轻重缓急排序,每样物件都定好数目和期限。”

  林宗沉声道:“谁也别吵,就依杜娘子所言!”

  众人这才止住争论,细细商议起各坊分工。

  冶铁坊任务最重,因此分走了谷中大半青壮劳力,需尽快打造五十把环首刀、五十柄长枪和十套鱼鳞甲,箭镞更是多多益善。

  布坊也领了差事,要在三个月内缝制百套皮甲,并准备大量绷带、草鞋等军需。

  药植坊则带着妇孺们开垦药田,闲暇时出谷采集野栗葛根、野菜野果等补充口粮,晾晒腌制后存入后山洞穴。采药时还要在山野间撒下蒲公英、大蓟等止血草种,以备不时之需。

  护卫队需每日出谷狩猎,既能巡逻警戒,又能储备肉食。幸而此次从黎州带回了大量盐巴,可烟熏可腌制,倒不必担心肉食腐坏。

  青山村则定期从谷内运走药草,集中赶制金疮药。

  分工既定,众人各自领了差事。整个青杏谷顿时忙碌起来,开始源源不断向外输送各

  类物资。

  只是物资一多,记账便成了难题。杜槿每日记录各坊消耗和产出,柴火、药材、兽皮、盐巴,样样都捉襟见肘,人手更是极紧缺,每一笔都要精打细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天作之合 种田文 情有独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