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原本以为,等待他的也会是斩立决的结局。没想到,竟然还升官做了潮州长史。
虽然他也不知道,李琅月口中的尘埃落定是什么时候,但能偏安岭南,远离朝廷纷争,对他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公主所说的尘埃落定,会是我想象的那个世界吧。”
读书人的理想世界——大道之行也,天下大同。
晏仲举曾在学宫中读到过李琅月和沈不寒少时的策论,两人于虽然对政务的看法虽有所不同,但都指向同一个理想。
“我希望是,我会竭力所能,矢志不渝。”
眼下的境况,李琅月没办法和晏仲举担保,她能承诺的,只有一片冰心在玉壶。
但这对晏仲举来说,已经足够了。
“祝公主殿下与右相大人永结同心,百年好合。”
“多谢。”
晏仲举牵着他的小毛驴离开京城,两次进京求学,他骑的也都是一头小毛驴。
怎么来了,也就怎么离开。
可能还会再回来,也可能永远不会回来。
待晏仲举消失在视线中时,沈不寒感慨万千地开口:“真没想到,当年把你的画转交给我的人,竟然是他。”
李琅月送他的那幅“吹面不寒心上月”图,原本被沈不寒珍藏在箱底,现在被李琅月重新盖上他们二人的私印,挂在厅堂的正中央。
“那卷轴里藏的黄金去哪了,老实交代?”
“舍不得呀……”
“还不说实话?嗯?”李琅月挑起沈不寒的下巴。
在李琅月刚发现卷轴的天杆和地杆里还存着黄金时,气得咬牙切齿,以为是沈不寒舍不得用。
但扒拉出来仔细一看,却发现并不是她当时存在里面那两块。
“我没说假话,确实是舍不得。”沈不寒将李琅月搂如怀中,在她的耳畔低语,“舍不得自己用。”
李琅月立刻就明白了那笔钱真正的去处——
“所以……你又是用在我身上了?”
李琅月在河西的头一年过得也很艰难,河西当地豪绅势力盘踞,朝廷各方势力对河西这块肥肉也虎视眈眈,想寻她错处弹劾她、取代她的人不在少数。
但李琅月没想到,那一年朝中竟然比她想象的平静得多。
那时沈不寒还没重新得势,自己过得都如履薄冰,却是在用这笔钱替她暗中打点……
“你真是……气死我了!”
李琅月狠狠地锤了沈不寒一下,拉着沈不寒的衣袖转身,指着高大的城门对沈不寒道:
“七年前,你也是在这里送我的,金子你是舍不得自己用的,可却舍得在这里对我说那么多难听的话,我到现在都记着呢!”
“是我错了,要打要罚,都听你的。”
沈不寒低下脑袋,一副任打任罚的乖顺模样。
曾经有一段时间,沈不寒根本都不敢路过这个城门。
在他众叛亲离的时刻,只有李琅月还在用杨柳拉他的衣袖,可他却说了那样的话伤她。
他甚至只要稍微靠近这个城门,就会想起自己对李琅月说过的那些混账话,就会心如刀绞到不敢呼吸。
如今,他们并肩站在这个城门下,送别一位故人。
“那我倒是舍不得打你,不过罚肯定就是罚你。”李琅月挽过沈不寒的手臂,“罚你以后什么事都得听我的,我让你往东,你就决不能往西,明白吗?”
“都听你的。”
李琅月望着道旁的依依杨柳,唇角缓缓上扬,心中暗念着不管未来有什么疾风骤雨,先让她稍作喘息,享受一番片刻的安宁就好。
她马上就要成亲了。
顺宁三年的春天,物华流转——杨柳焕青,万物生新。
******
四月初九,大吉之日。
赵蕙宁将最后一枚凤钗分别簪进李琅月和李顺懿的发间。
“快看看,今天的你们,都是这世间最美的女子。”
李琅月面对着铜镜中的自己,仍觉恍恍惚惚如在梦中一般的不真切。
十多年前的这一天,沈不寒在山道上捡到了奄奄一息的谢离,谢离从此破茧重生,成为了李琅月。
如今,李琅月披上嫁衣,真的要嫁给沈不寒了。
“德昭我自然是不担心,只是福安啊……”
赵蕙宁握住了李顺懿的手,不愿意放开:“之后你就是清河崔氏的宗妇了,这夫妻相处,要互敬互爱,要体量彼此的难处。这崔家也不比一般的家族,若是受了委屈,一定回宫里说,明白了吗?”
这些话,赵蕙宁其实已经叮嘱李顺懿很多遍了,但却总是觉得叮嘱不够一般。
那个还在襁褓中的小娃娃,怎么忽然就长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呢?
可惜,她陪不了她多久了。
门外传来欢乐的嬉笑之声,赵蕙宁抹了抹眼角的泪,笑道:“快去吧,你们夫君来接你们了。”
叠叠喜幔被左右挑开,李琅月和李顺懿执扇遮面,款步而出,同为新郎的沈不寒和崔佑虔瞬间都看痴了。
东风吹落海棠,满庭的姚黄牡丹铺陈锦绣。
金风玉露,胜却人间无数。
四月春深,风暖景明,正是良辰好景。
沈不寒身姿挺拔如松,眉眼温润似春日晴光落进漾漾春池,粼粼波光里尽是暖意。他向李琅月伸过手来,她没有半分迟疑,坚定地将手交托在他掌心。
日月辉光同时落入他的掌心。红绸曳地,像天际的霞光。
他握住了属于他的整个世界。
******
-----------------------
作者有话说:下一章可以期待一下~
关于李琅月会不会登基,很多宝宝都很关心,我这里统一回复一下,不会。原因如下:
1、李琅月其实姓谢不姓李,如果她登基的话,其他心怀不轨的藩镇也会纷纷效法,朝野容易生乱。
2、李琅月没有孩子。(这是她自己选择的结果,因为童年创伤、事业发展等种种原因,她并不愿意做一个母亲,与沈不寒无关)。登基就要解决皇位继承问题,到头来还要过继子嗣,以李琅月对皇室凉薄的了解,她的继子很有可能会把拥戴她登基的人豆沙了(一朝天子一朝臣,亲儿子都会干的大概率事件),这绝对是李琅月不愿意看到的。
3、李琅月不愿意为了自己登基,杀掉那些不支持她登基,但是有为国为民之心的忠臣。包括但不限于李进甫、卢朝阳、李宗源、郑秉武、高廷相……尤其是卢朝阳,大家看前面的内容都会觉得这是一个迂腐的老头子,但在设定中卢朝阳没做什么招致杀身之祸的大错事,还算是一个勤勤恳恳的打工人。
4、李琅月的为人是别人对她好一份,她便回以十分。李宣、李顺懿、赵蕙宁是她割舍不下的亲缘。
关于嫁娶。很多宝宝也一直很想让女主娶男主,我完全能理解大家的心情。之所以这么设定原因如下:
1、对于李琅月这个实干主义家而言,嫁娶这些名头她都不在乎,她要的是政治利益最大化。
2、李琅月主动选择成为苏家人,与嫁娶无关。她其实是非常厌恶皇室的,摆脱不了的是和李宣李顺懿等人的血脉联系。李宣一家对于李琅月的意义,是唯一在血脉和心理双重意义上的家人。如果不是想与李宣一家保持血脉联系的这重心理在,李琅月会直接让李宣将她从皇室除名。
3、不管是嫁还是娶,都不改变李琅月的家庭地位。[狗头叼玫瑰]
这是我个人基于行文逻辑的设定,但也欢迎小伙伴们友善讨论,各抒己见,嫁娶的社会意义,这是从古至今一直都有的争论,是很有探讨价值的社会问题,我非常愿意倾听学习大家的建议。[红心][比心][狗头叼玫瑰](可以骂我迂腐,但请不要骂角色,诸如李琅月娇妻这一类,一概不接受。)
感谢大家支持![红心][比心][狗头叼玫瑰]下一章不要错过哦[红心][比心][狗头叼玫瑰]
第111章 红烛帐
在整个圣都的锣鼓喧天、礼乐齐鸣中,定国昭宁长公主和福安公主的喜轿从宫中出发,分别前往长公主府和福安公主府。
苏宅翻修后成了长公主府,长公主府的对门就是福安公主府。
十里红妆,天下同庆。
满堂花醉,宾主尽欢。
今夜的桑落酒,格外馥郁芬芳。
交杯合卺,共定鸳盟。待李琅月和沈不寒饮尽合卺酒后,骆西楼将两瓣葫芦合在一处,用红绳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良缘天定,洞房花烛,千万要好好珍惜。”骆西楼离开的时候拼命地向李琅月眨着眼睛。
“知道了,快走快走!”李琅月催促着骆西楼赶紧离开。
骆西楼在关上房门前,又意味深长地望了李琅月一眼。
待到屋中再也没有其他人之后,李琅月突然发觉这婚房好热。
龙凤红烛的灼灼光焰在描金帐幔上投下摇曳的影,像极了她此刻乱跳的心。明明还是春日,到夜间时仍旧隐隐微凉,但李琅月的后背已经渗出了薄汗。